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分析
2018-08-22牟洁
摘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心理素养培养的最主要教育内容之一。积极心理学理论主要从人的内在潜能出发,通过采取积极的刺激,唤醒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以此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当前由于社会以及学校环境的复杂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以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此,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进行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探讨,首先肯定了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就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提出了干预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學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积极心理学自提出以来就得到了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和兴起打破了消极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的垄断地位,同时也从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内容出发,丰富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国内外高校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关注的重点课题,并且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越发富有的发展趋势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状态。这既是一个哲学解释的问题,同时也是把新兴的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寻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
特点、根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积极心理学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哲学启示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性,重视人的本身积极力量和潜能的发挥。它虽然是上世纪末西方心理学兴起的学术思潮,同时其重视积极的精神力量发掘以及对于人类积极向好能力的肯定,由来已久,这既是心理学消极认识和积极认识交叉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哲学理论发展关注自我正能量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越发发达,人类心理资源越发匮乏的哲学思考。它侧重人的动机和潜能的研究,主张人自身具备足够的积极力量能够解决自身出现的一切心理问题。
这种研究侧重和研究体系的不断完善,既能够满足于现实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学生本位如何回归的有力解决思路。具体到着重于自身积极因素的发掘,首先,强化对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育,消除心理危机常有的焦虑、抑郁和恐惧等情绪对于自身发展的限制和不利影响,同时也能够通过大学生个体积极情绪的体验让高校教育教学更加民主化、平等化。其次,注重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人格特征是自我心理成长的最重要影响因素,通过让学生提高对于健康人格的认识,客观真实的就自身存在的消极情绪和态度进行反思和纠正,拥有一个稳定、积极而完善的人格。让大学生能够从更客观平衡的角度正确评价自己,走出消极评价的误区,积极归因。最后,积极心理学人性关怀的特征是对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改革的有力帮手。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上,也是心理危机出现和频发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问题本身来说既是学生对于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的问题,同时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问题,因此,要从希望与乐观的观念出发,丰富大学生在乐观品质、抗挫折能力等方面开展各类实践活动。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从辅导员、学生、授课教师、学校、家长等多个角度联动合作,从积极引导到合理排解的方式出发,提高学生的幸福获得感和对自己、社会的积极正确认识。
二、积极心理学纳入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第一,确立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地位,明确积极的意义和目标,建立多层次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同时在学校公共课程教学规划中,把积极心理学课程融入到新生基础教育和大学生生涯指导规划中来,并把积极心理学深入学习纳入到学校选修课程体系中来。
第二,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方面的应用。积极心理学认为,单纯从个体弱点和缺陷角度既不能够有效的转移个体的心理问题,同时在心理健康预防方面,很大程度上也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由此,在心理治疗策略上应该以关心、服务、信任、沟通等为主要方法,目的在于激发起来访者内在的积极能量,把心理治疗的重点放在来访者潜在力量调动上,而不是关注疾病本身。从心理危机预防策略上,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心理档案系统,并及时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和访谈。
第三,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既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同时也需要把积极的观念融入到大学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校园文化和教学管理上,如此,既要从教育观念上进行革新,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引导作用,同时也是从工作和管理方法上的变革,关注问题,转变问题的观念,积极带动全校资源,从希望和乐观的角度解决问题。
结语
大学阶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的重要成长时期,但是由于所处环境诸如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很容易因为一些性格、成长背景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大学学习生活时光的飞逝,个人成长发展比如就业问题、考研问题以及情感问题等也将成为大学阶段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以及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全面素质教育改革的落实,同时也为了缓解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严峻形势,引入积极心理学,进行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心理工作者也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顾云海.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3):24+30.
[2]曹丽屏,周秉伟.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职业,2018(12):119-120.
[3]李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J].数字通信世界,2018(03):283.
作者简介:牟洁,女,1982.09,云南昆明,汉,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危机干预,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6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