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及内审监督工作开展探讨

2018-08-22王丽丽冯凌云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19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王丽丽 冯凌云

摘要: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事业单位发展受到了较多关注,外部审计和监管压力的增加导致事业单位发展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工作开展变得越发重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能带动其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等工作的顺利进行。文章将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开展进行分析,并就内部控制制度如何更好实施,内审监督工作如何高效开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审监督

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实施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从实际开展状况上来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这一重要問题往往被忽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同内部控制工作、内审监督工作间没有形成有效联动。新时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内审监督工作更好开展的紧迫感十分明显,探寻出内部控制制度及内审监督工作更好开展的策略尤为重要。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审监督概述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本身是现代管理理论下开展的一种内部综合性管理与控制类工作总称,由于事业单位在性质上较为特殊,其进行的内部控制需要受多种因素和条件制约。内审监督工作本身属于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的范畴,在事业单位内部运转中存在各种问题,通过对各种问题进行解决,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更好运转。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同内审监督之间实际上具有密切联系,且同处于事业单位内部综合管理体系之中。但也需要看到,内部控制更加强调的是一种制度化控制,内审监督侧重于审计和审计后的监督。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性明显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且这种滞后性不仅影响到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状况,更加对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部分事业单位内内部控制制度十分陈旧,内部控制制度也无法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理应是一种优先级较高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类型,但事业单位并未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给予充分关注。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法来看,简单对内部控制制度中的内容进行调整根本无法满足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实际需要。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系列因素的影响性明显,内部控制制度本身机械性较强更加导致其指导性与规范性功能十分低下。

(二)内部控制同内审监督间联系感薄弱

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同内审监督间的联系较为薄弱,这也是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缺乏与内审监督间的联系,内审监督工作开展很难得到具体指导。大多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工作开展资源较少,两项基本工作间的内在联系薄弱也使得相关资源短缺的弊端会被无形放大。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本身的覆盖面较大,很多具体类型的内审监督工作在开展上也会呈现出效率低下的具体问题。

(三)内审监督工作开展缺乏重点

事业单位中,内审监督工作虽然在常态化开展,但内审监督工作在开展上会呈现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这实际上意味着内审监督工作在实际开展中缺乏重点。正是由于内审监督工作在开展上缺乏重点,内审监督工作的实际效率与质量很难获得提升。事业单位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内审监督实际需求不尽相同,一般而言,事业单位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所有内审监督工作进行妥善处理。由于缺乏内审监督工作,很多具体问题虽然能够被及时发现,但在解决上的效率相对较低。诸如财务管理相关的内审监督工作无法较好开展时,内审监督工作中资源消耗及实际回报间会严重失衡。

(四)内审监督工作独立性低下

事业单位中,内审监督工作开展的独立性相对较低,这也是部分事业单位内审监督工作迟迟无法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内审监督工作独立性较低是指内审工作在开展时容易受某些部门及人员的影响,进而出现内审工作执行度低,内审工作效率低下,内审监督工作程序性缺失等具体问题。很多事业单位并未在内部设置专门的内审监督部门,负责内审监督工作的人员实际能力和道德修养更加参差不齐。

三、更好开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内审监督工作的建议

(一)科学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当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事业单位内部更加要自上而下的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给予充分关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建设范畴的工作,事业单位也应当集中资源,积极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由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会呈现出一定变化,且不同时期内部控制工作开展需求不尽相同。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也需要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看待。在确立了可持续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原则,并对内部控制建设制度中的内容进行较好细化后,事业单位也要定期对内部控制建设制度进行修整,从而增强内部控制制度在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开展上的指导性。

(二)增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间的联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与内审监督工作开展间具有稳定且紧密的联系,且这种联系应当逐渐转化为两项基本工作间良性互动的纽带。事业单位需要自上而下的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推广,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更好地对事业单位运转及各项事务处理产生影响。内审监督相关工作开展时更加需要在内部控制建设理念下进行,并将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基本的内审监督工作开展框架。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同内审监督间的有机联系不断增强下,内审监督中发展的问题便可以作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效补充,这也能增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方向性,并使得内审监督工作开展的准确程度有较好提升和保障。

(三)明确阶段性内审监督工作重点

事业单位内审监督工作不能平淡无奇地开展下去,特别是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下,事业单位内审监督工作务必要对基本的内审监督需求进行妥善处理,并在确保内审监督工作覆盖范围可以得到保障基础上,更加有目的性和重点地开展内审监督工作。例如,在每年年末,事业单位便可以将各项资金使用状况,转移支付的规模和程序性等作为基本的内审监督工作重点。在节假日期间,事业单位则可以将“四风建设”,“中央八项规定”遵守状况等作为内审监督工作重点。通过有选择,有方向地开展内审监督工作,事业单位在内审监督工作开展上的特色才能够凸显出来,内审监督工作更加能够对事业单位自身运转和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如实反映,这对于提升内审监督资源的实际有效性也有重要意义。

(四)增强内审监督工作独立性

事业单位内审监督工作独立性较低已经造成了内审监督工作的低效率和低质量,事业单位更好进行内审监督工作也需要不断内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从而使得内审监督工作可以为事业单位更好发展“保驾护航”。具体来说,事业单位可以从内审监督部门设置,岗位设置与人员设置这三个层面进行调整。科学设置内审监督部门,赋予相应岗位和人员一定的内审监督权利,使得内审监督工作开展上可以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便能够逐渐增加内审监督工作的独立程度。事业单位内审监督工作可以有专门的部门和专门的人员负责,内审监督工作的专业性程度也能提升。行政改革中的具体经验表明,在内审监督工作本身的独立性可以上升到一定层次后,内外部审计和监督的协同性也能得到对应提升。

四、结语

内部审计制度在建设上虽然会面临很多问题,事业单位内部行政化色彩较为浓重也会为内部审计制度的具体建设造成不少难度。内部控制制度在建设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依然可以较好解决,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要成为内部控制和内审监督工作开展的起点。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事业单位其内部运转状况不尽相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内审监督工作的调整式开展都要结合具体实际,避免不合时宜的策略应用而出现次生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海涛.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和内审监督[J].财会学习,2016(01).

[2]叶玉兰.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以及内审监督工作开展分析[J].财会学习,2017(13).

[3]邱庆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审计全履盖的互动关系[J].中国经贸,2017(13).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管理局)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