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总部分布格局及演变研究

2018-08-22王含笑常媛媛刘雨晨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19期
关键词:城市群制造业

王含笑 常媛媛 刘雨晨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2011~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揭示了民营企业的总部分布特征:500强总部集中分布在以杭州为中心的集聚区内,并在华东地区呈现集中-团块分布,且500强企业的收入规模集中度较高。从城市群角度来看,珠三角城市群更具总部吸引力,总部集聚程度不断提高;从行业来看,制造业一直是500强的第一大分布行业,高新技术及服务业等行业优势突显;从整体的变化趋势看,总部数量、收入分布呈现出中心南移的趋势。

关键词:民营企业500强;总部分布;城市群;制造业

一、问题提出

目前,民营企业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攻坚力量,其中以民营企业500强的发展最为显著。全国工商联经济部报告指出,2016年民营企业对我国GDP的贡献率超过60%,创造了50%以上的税收以及80%以上的就业,民营企业对我国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城市竞相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实现企业和城市的发展。然而中国民营经济在区域发展上仍呈现不平衡的态势,本文旨在通过分析2011-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从拥有的总部数量、营业收入及行业角度对民營企业总部的分布及演变情况进行研究,旨在为城市优化总部格局,发展民营总部经济提供参考和依据。

通过梳理文献,关于企业总部分布的现有研究主要为三类:一是基于企业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研究企业总部分布以及集聚特点;二是利用计量模型考察影响公司总部区位选址的因素,其中信息传递水平、市场规模、效率等因素对企业的选址决策影响最大;三是从价值创造、战略决策角度考察公司总部迁移的方向和动机。然而从整体看对总部分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上,缺乏对我国民营企业总部集聚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主要探究了政治制度、要素配置等对民营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了民营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而对民营企业总部空间集聚特点及变化趋势的研究仍相对匮乏,并且学者的研究仅停留在省区层面,缺乏以地级市为更小统计单元的分析。而本文基于民营企业500强榜单,运用Arc GIS10.3着重考察了“十二五”(2011~2015年)以来中国民营企业总部空间格局及演变情况。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企业数据均来自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12~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以地级市为统计单元,通过整理榜单中企业总部所在地,对每年总部数量排名前30的城市的空间分布进行考察;以省区为统计单位,考察了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地区总部的分布格局;考虑到地域间存在超越省界的同质性以及产业间的内在联系,根据2015年编制的跨省区城市群规划,共考察了500强企业在18个城市群,114个城市的分布;本文有关行业的划分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的行业分类为参照。为了对不同区域民营企业总部分布进行比较,本文运用了Arc GIS10.3地理信息分析工具对经过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的表达与分析。

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总部区域分布格局及演变

(一)基于城市的民营企业总部分布格局及演变

从2011~2015年拥有民营企业500强总部数量、收入规模排行前30的城市来看,民营企业500强总部分布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总部数量分布相对集中,杭州占据主导地位。在数量分布上总部主要分布在以杭州、绍兴为首的东部城市。其中杭州以52家(2011年)和52家(2015年)位列数量榜单首位,占据了500强的10.4%,而绍兴则以占比4.8%(2011年)、5.2%(2015年)位列榜单第2位,苏州、无锡位列其后。这些城市所表现出的数量方面的优势与该地区早期民营企业发展积累了一定的成就密切相关。该地区在改革开放中充分发挥浙商、苏商精神积累了先发优势,率先培养了一批的民营企业,并在“浙江模式”“苏南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逐渐实现了通过创新逐渐实现民企的转型升级。

2. 深圳、北京及上海具有更强的收入创造能力(见表1)。从营业收入角度看,前15名城市总的收入规模集中度较高,如2015年CR15就达到60.8%,具有绝对的控制地位。虽然杭州在总部数量和总营业收入上均名列前茅,但总体来看城市拥有的总部数量与收入规模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如2015年深圳拥有的总部数量为18家,却跃居收入榜单的首位,北京、上海则以总部数量第15位、11位分别居总收入榜单的第3位、7位,这主要是由北、上、深三大城市的综合实力、市场化水平所决定的,北、上、深在制造业500强中体现出的较强的企业总部控制能力,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有所削减。

3. 无论是从总部数量还是营业收入看,500强分布均呈现南移趋势。在数量方面,苏州、无锡的总部数量分别从2011年的24、24家下降至2015年的19、18家,而深圳、广州则分别从第15位、23位跃入前10的行列;在营业收入规模上,相较2011年,2015年深圳、广州、佛山均有所提高,深圳位列总收入榜首,而广州、佛山则成功步入前15强城市之列。其中位于深圳、广州的500强企业的显著发展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市场经济发育较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原始的资本积累,形成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并孕育了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随着深化改革的浪潮不断推进,不仅实现了龙头企业(如华为、万科等)的聚变成长,同样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创新理念的优秀民营企业。

(二)基于七大区域的民营企业总部分布格局及演变

民营企业500强在地区分布上仍呈现不平衡的态势:

1. 华东地区为500强主要集聚地区(见图1)。无论从总部数量还是收入规模看,华东地区一直是500强的主要分布地区,500强在地区上的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华东、华北、华中及华南地区集聚了大量的500强企业,2015年占500强总数的90.4%,占500强总收入的89.5%,而西北、西南500强总部集聚优势较弱。其中江浙两省为华东地区500强分布核心地带,一直是民营企业500强发展最具实力的地区。这主要是由于江浙两省作为市场化改革先行、体制机制先发的领头羊,已具有了丰富的民营企业发展经验,又创新提出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特色小镇创新发展新模式,民营经济一直表现突出。

2. 制造业为500强主导行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地区。其中2011、2015年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分别为335、304家,在主导行业的分布上,化工、金属冶炼等传统制造业以江苏、河北为主要分布区,采矿业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电气机械、纺织等轻型制造业则主要集聚在浙江省。位于华北地区的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一直以钢铁、采矿为传统支柱产业,因此成为了金属冶炼、采矿等依托原材料的制造业主要集聚区。而位于华东地区的江浙两省则凭借其沿海的地理位置,成熟的市场环境以及更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成为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地区。

3. 华南地区500强总部发展显优势。总体上华东地区一直在500强分布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从五年的变化趋势来看,华南地区厚积薄发,华东地区地位有所下降。在总部数量上,华南地区由25家(2011年)上升至52家(2015年),收入规模从占比7.2%上升至15.6%;而华东地区拥有的总部数量从316家(2011年)下降至303家(2015年),收入规模从2011年占比62.1%下降到55.5%。从产业角度看,这与国家经济重心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是一致的,华北、华东地区制造业主导的民营企业在实现制造业转型过程中整体实力有所下降。而华南地区凭借改革开放及优越的地理位置,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资本要素的支持,并实现了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调整。

(三)基于城市群的民营企业总部分布格局及演变

根据民营500强企业总部以及行业在城市群的布局发现:

1. 500强总部表现出在长三角城市群大量集聚的特点(图2),其次为京津翼、山东半岛、长江中游以及珠三角城市群。西部如成渝、呼包鄂城市群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拥有的总部数量偏少。2015年长三角地区总部数量占比达47%,这主要是由于长三角地区以上海发达的经济以及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为依托,并凭借自身便利的交通,逐渐实现了要素在江浙沪之间的流动,促进了投资力度加大,最终实现了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因此相较于其他城市群更能孕育出具有优势的民营企业。

2. 珠三角城市群总部控制潜力巨大。五年来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总部数量不断下降,珠三角及成渝城市群总部数量明显上升。尽管依托于东部发达的经济水平,东部沿海城市群仍是民营企业选址的首选,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东部城市群间呈现微弱的分散现象,500强总部集聚有南移的趋势。珠三角城市群拥有的总部数量由2011年的21家增至2015年的47家,显示出珠三角地区吸引总部集聚的优势。珠三角城市群作为经济特区的先行实验基地,累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且沿海的先天优势,以及深圳、广州的引领作用也为珠三角地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3. 营企业500强的行业分布与地理位置具有很大的联系。结合500强的地区和行业分布发现:交通运输及仓储行业集中在以上海、深圳为主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带;冶金、金属非金属制造业等传统行业集中在以杭州、无锡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群,而以东营、青岛为代表的环渤海城市群则为石油、化工等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地;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产业主要集中在以深圳为主的珠三角城市群,其中2015年深圳达到了7家,这与该地区坚持高端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等产业密不可分;装备制造产业、房屋建筑业则同样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集聚地带。

四、结语

综上,民营企业 500强总部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并在华东地区呈现集中-团块分布,而杭州拥有最多的总部数量,在城市群分布上,长三角城市群是500强总部集聚的主要地带,而珠三角城市群企业更具500强企业发展潜力;从总收入规模看,500强企业的收入规模集中度较高,深圳、北京及上海具有更强的收入创造能力;同时从行业的分布我们得出,制造业为民营企业500强主导行业,而在信息化、高科技背景下,计算机、通信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服务业也在不断发展;总之无论是数量还是总营业收入方面,华南地区表现活跃,民营企业500强集聚中心呈现出向南移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俊松,潘峰华,郭洁.上海市上市企业总部的区位分布与影响机制[J].地理研究,2015(10).

[2]仲崇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区位分布的特征与决定因素[J].华东经济管理,2011(06).

[3]Tonts M, Taylor M. The Shifting Geography of Corporate Headquarters in Australia: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J]. Regional Studies,2013(09).

[4]潘峰华,夏亚博,刘作丽.区域视角下中国上市企业总部的迁址研究[J].地理学报,2013(04).

[5]Martí J, Alguacil M, Orts V. Where do foreign affiliates of Spanish multinational firms locate in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 [J]. Working Papers, 2013(03).

[6]Lunnan R, Benito G R G, Tomassen S. Moving abroad: factors that motivate foreign location of headquarter activities [M]//Dynamics of Globalization: Location-Specific Advantages or Liabilities of Foreignness.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2011.

[7]林必越,叶小杰.民营企业总部外迁的战略决策与经济后果——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11).

[8]冉光和,张冰.财政金融政策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1).

[9]章奇,刘明兴.民营经济发展地区差距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来自浙江省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2(07).

[10]郭玉晶,宋林.民营经济增长驱动要素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轨迹——基于供给侧要素配置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04).

[11]李秉强,陈敏菊.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与区域竞争力——2012中国民营经济创新论坛会议综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01).

[12]许高峰,王炜.论我国民营经济对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作用——以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为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13]武前波,宁越敏.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区位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10(02).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群制造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尽快启动秦晋宁蒙沿黄国家级城市群建设
19城市群规划2017年将完成
2016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排行榜
2016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排行榜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