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活动,让科学课堂更精彩
2018-08-22刘蕊
刘蕊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探究性学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教学活动为载体,带领学生探究科学知识。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在考虑教学效率和学生接受程度的基础上,提高其趣味性、探索性、合作性,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学有所得。
[关键词]科学课堂;趣味性活动;探索性活动;合作性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1005501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小学科学涉及很多与生活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学习这门学科,不仅能够增长见识,更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发展科学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 设计趣味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一些新鲜的事物总能快速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一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观察水》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找水”的游戏。游戏开始之前,我在讲台上摆放四个玻璃杯,杯子里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白开水。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找出这四个杯子中哪个装了白开水,并说出其他的杯子分别装了什么。游戏一开始,学生就将装有牛奶的杯子找了出来,因为牛奶是乳白色的。随后,我指导学生利用闻、尝、摸等方式辨别其他液体。经过探索,学生辨别清楚了这四种液体。整个过程,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
实际上,学生的兴趣点是比较低的,稍微具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就能够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其中。因此,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关键是要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
二、 设计探索性活动,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探索性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广泛,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思维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和领悟科学知识与道理。一般来说,探索活动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活动的目标、方法和进程都需要提前预设,以保证活动能够在课堂上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时,我首先展示两个玻璃杯,每个杯中都装有水和土豆,一个杯子中的土豆下沉,另一个杯子中的土豆浮起,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紧接着,我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盛有水的水杯和橡皮泥,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够让橡皮泥浮起来。学生提出了多種方法,如将橡皮泥做成船、碟子、碗的形状,或者把橡皮泥放在塑料泡沫、乒乓球上等。将这些方法进行归纳之后,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探索对自己提出的想法进行验证,掌握了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免不了要通过探索活动来验证或获得科学知识,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精心设计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动手能力。
三、 设计合作性活动,让课堂氛围更加和谐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不仅仅要将课本中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独立的学习个体,同时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展现自我,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提高活动效率。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传播》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我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让学生通过两人的合作来完成活动。活动的具体安排是这样的:一个学生把耳朵贴在桌子上,另一个学生在旁边轻轻地挠桌子,注意动作要非常轻,只能让贴近桌子的学生听见。在这个活动中,贴着桌子的学生能够清楚地听到挠桌子的声音,这就证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随后,我引导学生利用一次性纸杯和线制作成简单的电话进行打电话的游戏。学生两人一组,你说我听,通过活动来了解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合作性活动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在合作中,学生学会了聆听以及表达自己的想法,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以上三种活动类型是小学科学课堂中常见的活动类型。兴趣、探究、合作,是永恒不变的活动主题。教师应当顺应课程改革要求,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小学科学课堂更加精彩。
[ 参 考 文 献 ]
[1] 马春华.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低效现象分析及其对策[J].教育科研论坛,2011(01).
[2] 文丰玉,高成,鲍正荣.初探科学探究设计的几个注意点[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07).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