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临床观察
2018-08-22龙君
龙君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ICU,江西 九江 332000)
结肠息肉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的几率显著提高,它主要是由于患者肠道内黏膜炎性反应导致出现了局灶性的厚隆,其中在结肠部位和直肠部位较为多发,并且大多的息肉有蒂,若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增大,则会出现蒂扭转等更多的并发症以及情况,严重威胁其生命。由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选择较好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对于此疾病的治疗常常以手术为主,传统手术由于其伤口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微创手术由于其创口小、出血量少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接受。本文就结肠息肉的患者实施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30例结肠息肉的患者为治疗组,同时选取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2~62岁,平均(46.2±1.8)岁,病程2~4周,平均(2.5±0.5)周;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5~63岁,平均(47.5±1.5)岁,病程2~5周,平均(2.8±0.7)周,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结肠息肉的诊断标准,且本次的治疗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无精神和认知障碍,近期无手术史,无妊娠和哺乳期的女性。排除标准:排除不能积极配合此次治疗研究的患者,近期有重大手术史,临床资料不完整者,癌症患者以及有精神和认知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术前指导患者完成各项相关检查,对其息肉的大小、数目、位置等进行确定,并对其胃肠道做好清理,以保证手术视野清晰,给予患者全麻,仰卧位下进行手术治疗,用奥利巴斯电子结肠镜下进行高频电切术治疗,根据检查的结果对其手术部位进行标记,然后将内镜放入,在内镜的显示下找到息肉,用电切镜将其切除,并且在患者出血时进行及时止血,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并且对其饮食、用药等进行指导[1]。
治疗组则给予内镜下注射联合高频电切除术对结肠息肉进行治疗,首先对其胃肠道进行清洁,然后实行常规检查,确定结肠息肉的位置。在内镜下若有较小的息肉或者无蒂息肉则可以直接套高频电切镜进行治疗,并且对于创面应用钛夹进行夹闭,即将预防出血。对于较大的息肉则可在治疗前在息肉边缘注射1~2 ml的生理盐水或1∶10 000的肾上腺素液,待黏膜局部发白、肿胀后可进行电凝治疗,将圈套器缓慢收紧后将息肉提起,使其呈天幕状,然后用电切术将其切除,息肉切除后再对患者观察1~2 min,确认无出血后则结束手术[2]。对于炎症性息肉则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但是在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定对于有宽基息肉的患者,当息肉直径<2.5 cm则可以使用电流、高频电圈套混合的方法进行凝切在息肉根部套入圈套器首先进行电凝,然后进行电切;若直径>2.5 cm,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量用圈套器将基底部套住,并且对残端进行有效止血,将其分多次切除,然后将息肉送检,对创面进行仔细观察,若出血停止则可将内镜取出[3]。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断标准 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疗效判断标准:将临床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息肉消失,伤口愈合;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的好转,B超检查息肉有明显的缩小,伤口均愈合,无效:治疗后其症状无变化,或者逐渐严重[4]。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的住院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长,对比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hospitalization time,bleeding volume and operative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hospitalization time,bleeding volume and operative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手术时间(min)73.42±5.43 60.15±4.12 10.663<0.05组别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0 30出血量(ml)16.43±3.68 34.25±5.42 14.898<0.05住院时间(d)6.22±0.43 8.13±0.25 21.032<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结肠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肠道内黏膜炎性导致肠壁出现了局灶性增厚,而结肠息肉在发病之初大多患者无典型的临床表现,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威胁其正常的生活。而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内镜在结肠息肉的检查中被广泛应用,使得结肠息肉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而内镜不仅可以对结肠息肉进行早期诊断,而且能够用于手术治疗,诊断和治疗一体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对结肠息肉进行诊断和治疗,临床学者对于结肠息肉的治疗在内镜下进行切除,显著提高其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已经逐渐成为了结肠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
在以往的治疗中,由于内镜下切除治疗的缺乏,因此针对此疾病常常以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息肉的治疗,虽然其开腹手术其手术视野较为广泛,并且当患者发生出血时可以快速止血,被临床广泛使用,但是其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医疗费用较高并且并发症较多,使得临床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存在缺陷,因此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被临床广泛接受,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有激光、冷冻、微波、酒精注射、黏膜切除、高频电凝刀电切除、尼龙圈套扎等,并且使用高频电凝刀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5]。有学者研究显示,在使用高频电凝刀进行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此种方法治疗后其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操作方便,患者的痛苦度较小,容易被患者接受。而临床上对于结肠息肉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是手术治疗是其首选的方式,而手术方面有传统开腹手术、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激光切除治疗及微波切除治疗等;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则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治疗方式。而高频电切除术则是通过高频电流发出热效应的作用,将息肉组织切除,最终使得结肠息肉进行根治。有研究显示,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操作较为简单、创伤性小、实用较为便利、效果明显等特点,已经被临床广泛用于结肠息肉的治疗,但是此种方法治疗后其出血、穿孔的风险较高,因此其治疗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了临床医生关注的主要问题[7]。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效果均较高,但是治疗后其出血量、住院时间较短,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进行结肠息肉切除前在内镜的引导下在息肉周围注射了肾上腺素,并且联合高频电切除术治疗,此种方法治疗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是在治疗后其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并且实施单纯的内径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后,其复发率也较低,与国外的相关研究报道结果相符。同时与刘鹏军等[6]学者在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240例的临床体会中的研究结果相似,其选择240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治疗后其平均住院时间(3.85±1.26)d,平均出血量(14.97±2.31)ml,对比对照组(P<0.05),且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似。
虽然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但是在手术的过程中仍然会存在危险,因此在手术治疗前应做好术前的充分准备、进行精密操作、完善术后治疗等,①首先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合并有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的患者则应及时进行干预,待患者身体状况稳定后择期进行手术治疗;②术后严格禁食、卧床,在可以进食后则尽量以清淡、流质饮食为主,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注意补充蔬菜和维生素,促进其身体康复;③术前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其相关的事项,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的效果[8]。
综上所述,结肠息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在临床治疗中则是以手术为主,而不同的手术方式其治疗的效果不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后其有效率较高,且在治疗后患者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