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处方统计分析
2018-08-22蔡瑞媛曾玉婷
吴 婷 蔡瑞媛 曾玉婷
月经不调属于较为频发的一类女性疾病,表现为全身酸痛、腹痛明显、月经异常等。随着近年女性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加,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导致此类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帮助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中医学指出,月经不调是由于先天肾气不足、劳倦过度、外感六淫等因素引发,董洪根等[1]研究指出,中药处方对于月经不调患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依据月经不调患者的不同证型给予调养脾胃、补血调血等药物,选择处方中的辨证治疗原则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本研究纳入 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于某院中药方信息系统中随机抽取的月经不调患者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处方使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于某院中药方信息系统中调出月经不调患者的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2000张,收治的患者共2000例,其年龄16~53岁,平均(35±3)岁。抽取的处方中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与用药情况,具体为患者性别、中药种类、使用方法、价格、处方数、诊治医师签名等。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月经不调的诊断标准[2],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服用中药时间超过7 d;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导致的月经不调患者,精神病患者、药物过敏患者。
1.3 研究方法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用药,将处方中的中药、剂量等信息录入Excel表格中,然后对药物的使用种类、剂量、频率、价格等进行统计。
常见药物筛选的原则:①处方常见药:2000张处方中若出现的药物频率超过8.5%,则将其设置为常见药,分类主要依据其功能。②处方常用量:指处方中存在较大重复性的用量,其重现率在 45%以上,以克作为计算单位,生姜采用片表示。
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的内容对药物用法及用量进行规定。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2000例患者中,年龄在31~35岁之间的患者人数最多,与其他年龄段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处方常见药物数据处方常见药物包括茯苓、白术、党参、陈皮、砂仁、清半夏、生姜、当归、赤白芍、炒白芍、生熟地黄等,具有调养脾胃、补血调血等效果。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给女性带来的负担越来越重,由于长时间加班、作息时间不规律等各种因素,导致很多女性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得此类患者人数不断递增。月经可以反映女性的机体健康与生殖健康情况,若长时间月经不调,将会对美容造成影响,甚至会引发性早衰、不孕不育、妇科炎症等病变,因此,对该类患者积极治疗意义重大[3]。
表1 2000例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分析
临床上将月经不调归纳为多种分型,包括月经后期、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少、月经过多、经行眩晕、闭经、经行风疹块、经行头身痛等。沈文波[4]研究指出,气虚者多为月经过多,而月经过少认为是由于肾精亏虚等所致。中医理论认为,女性在许多生理阶段,包括乳、产、孕、经均会存在失血、耗血等现象。
处方常见药物出现频次:分析本研究中常见药物的高频次使用,可以发现基本的用药规律与治疗法则,以当归作为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共有528次,具有调经止痛、补血活血的效果,属于血中圣药;制香附的频次居第2位,共有372次,具有调经止痛与疏肝解郁的疗效;茯苓有324次,频次居第3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赤白芍的使用频次居第4位,共有 312次,可达到敛阴、平肝止痛的疗效;白术使用频次为 293次,具有健脾益气的疗效;桃仁与红花使用频次分别为282次与270次,具有活血化瘀通经的疗效;党参使用频次共有245次,可达到生津、补气、养血的疗效;牡丹皮使用228次,具有凉血、活血的疗效;牛膝使用 222次,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隐血下行的疗效[5]。
处方用药特点:处方中使用频次最多的是具有调养脾胃的药物,白术、陈皮、茯苓具有健脾化湿的疗效,生姜、砂仁具有温中化湿的疗效;由于肝郁易化火,则选择清半夏获取祛痰化湿的疗效;补血调血功效的药物使用总频次位居第2位,常见药物包括炒白芍、赤白芍、当归、生地黄、生熟地黄等,具有养肝血的疗效;理气化滞药物使用总频次位居第3位,常见药物包括川楝子、制香附、佛手、柴胡等,便于达到疏肝理气的效果,陈皮、枳壳、砂仁、木香等属于脾胃经,以防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活血化瘀类药物的使用总频次居第 4位,常见的药物包括红花、桃仁、丹参、牡丹皮牛膝等;滋补肝肾的药物种类使用总频次居第 5位,常见药物包括桑寄生、淫羊藿、牛膝、续断、杜仲、生熟地黄、生地黄等。对于月经不调患者,应从肾、肝、脾等方面进行治疗,可选择理气化滞、补血调血、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等疗效的药物[6]。
由表2可见,分析处方常用量未超过常规用量范围的药物包括清半夏、砂仁、陈皮、白术、生熟地黄、赤白芍、柴胡、川楝子、木香、枳壳、桃仁、佛手、丹参、牡丹皮、淫羊藿、牛膝、续断、枸杞子、黄芪、酸枣仁、生地黄、远志、麦冬、五味子等,占常见药物总数的70%以上。分析处方常用量相比常规用量较大的常见药物包括杜仲、制香附、炒白芍、当归、敷料、桑寄生,生姜未计算其中。分析处方常用量重现率在50%以上的常见药物占100%,且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常用量重现率也相对较高,包括制香附、当归、白术、茯苓等,其中赤白芍具有较高的使用频次,但是常用量重现率并不高;炒白芍使用频次并不高,但是具有较高的常用量重现率。分析常用量、药量范围发现,对于具有养肝血效果的药物使用剂量较大,包括炒白芍、当归等,具有疏肝理气化滞的药物常用量处于药量范围的偏小,包括木香、佛手、柴胡等,这是由于治疗肝重在养血柔肝,疏肝之药容易伤及肝阴,因此具有较小的用量。此外,某些存在温燥作用的药物,包括砂仁、清半夏、陈皮、白术等,常用量也为药量范围偏小值。
本研究结果发现,年龄在31~35岁之间的患者人数最多,表明31~35岁是此类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其原因是由于该年龄段的女性通常已婚,处于事业的拼搏阶段,具有较大的生活压力,导致睡眠、饮食等受到影响,从而引起月经不调。
综上所述,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处方多种多样,严格依照规范的给药方法给药,便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