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接合部学校小班化教学问题初探

2018-08-21谢妮娜

文教资料 2018年4期
关键词:城乡结合小班化

摘 要: 伴随着城乡接合部学校生源数的减少,小班化教学成为此类学校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城乡接合部学校的办学现状,前期小班化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就如何优化小班化教学提出了具体策略。

关键词: 城乡结合 外来务工人员 小班化

一、城乡接合地区学校面临的危机

近几年,随着各地城市新区建设的推进,老城区人口外迁日益明显,区域内适龄入学新生数不断减少;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生活成本相对降低的老城区成为他们主要的租住地,随迁子女就近入学使得城乡接合区域学校规模不断缩小的同时,生源质量也快速下降。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近5年内新生人数由近200人快速下滑至不足70人,班级规模由40人左右,减少到20人左右,降幅接近50%,学校面临着严重的办学危机;本地与异地生源比例此消彼长,就目前随带的班级而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经占到80%以上。通过走访对比,笔者发现数量较少+质量降低,这两点变化基本代表了目前长三角区域城乡接合学校的生源现状,这种变化对城乡接合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实施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是一种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的素质教育模式,具有追求“平等性、个性化、合作化、生态化”等鲜明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说,小班化教学将成为城乡接合部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此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如何科学地組织实施小班化教学,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质量,就成为教育界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焦点。笔者结合施教实践,谈谈自身的体会,希望为推进小班化教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二、当前小班化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1.小班化教育理论生搬硬套国外经验,缺乏本土化研究。

我国开展小班化教学实践已经有接近20年的时间,前期各地的相关实践与研究可谓风风火火,但成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小班化教学指导性理论生搬硬套国外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只知借鉴而不懂得联系实际。毕竟,国外小班化教学的成果经验是基于他们的主客观条件取得的,其结果只能在有限的方面为我所用。我们探索小班化教学,必须基于自身的实际、从具体问题出发,开展具有现实意义的本土化研究,将国外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成果经验与校方实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有的放矢,方能取得实效。

2.结合具体案例的实践研究少

就目前国内针对小班化研究的文献而言,大多数是对小班化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分析,意图通过总结一地一校在小班化教学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加以推广。可以说此类研究多数浮于纸面,缺少指导实践的意见。教育是一项具有情境性、复杂性、时效性的实践性活动,完全具有普适价值的教育理论少之又少,适才“因材施教”方能成为至理名言,结合具体情境的案例研究则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开展小班化教学实践,需要借鉴一定的成熟理论,但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际、紧盯小班化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增强研究的针对性与时效性,解决理论与实践脱离的问题。通过对小班化教学实践反思,探索本地区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方法、策略,不断改进完善小班化教学理论。

3.小班化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矛盾冲突,集中在:

(1)小班化教学活跃的教学氛围与班级管理的冲突。小班化课堂教学一改大班教学要求学生固定就座的要求,学生可以其所属的学习小组中随意就座,便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在营造活跃教学氛围的同时,学生交头接耳、嬉戏打闹,这对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乃至班级的日常管理提出了挑战。教师经常遇到严则死气沉沉、宽则杂乱不堪的两难选择。

(2)小班化宽松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注意力分散的矛盾。小班化教学是一种宽松的教学模式,它让老师走下了讲台、学生摆脱了座位,使得教师能够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更解除了学生的束缚,让人人都能参与教学活动,加强团队协作与交流,促进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对于意志品质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他们大多数缺乏自制力,教师在教室内频繁走动、同学们交流协助的嘈杂环境,将会影响他们的注意力,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3)小班化教学师生频繁互动与学生心理疲劳的矛盾。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每节课教师都有可能提问10次-20次,每一位同学被提问的次数平均不到一次。在小班化教学中,师生需要进行良性互动,这种互动是相当频繁的,试想学生如果知道老师会不止一次地向他(她)提问,那么其心理和精神肯定是高等紧张的,这种频繁的互动会加速学生出现疲劳、懈怠等;如果某位同学长时间得不到教师的提问或者他(她)感觉到老师对自己关注得不如其他同学,则会产生失落、厌学等负面情绪。以上两种情况都不利于教学开展。

三、优化小班化教学具体策略

1.革新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小班化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必须牢固树立教育均等的理念。长期以来固有的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教育观念,桎梏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思路。因此,推进小班化教学时,必须首先开展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小班化教学相关的理论书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专家名师到校开设讲座、现场指导,解惑理论要点和点拨业务难点;也可组织教师到小班化教学实施富有成效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观摩成功的小班化教学公开课或录像,与富有小班化教学实践的老师开展广泛的研讨交流,帮助教师领会小班化教育的精髓;引导教师将别人的成果经验与所在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活学活用。

此外,让教师树立“教学+教研”并重的工作目标,调节校内教研氛围。鼓励教师开展小班化主题教学研究,就教案、教法、教具等进行广泛的探索交流,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形成良性互动。具体而言,可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通过举办小班化主题公开课,定期开展校内教研活动,通过备课、磨课、观摩、评课、反思等,助力教师破解小班化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推动教师驾驭小班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2.加强师生互动

小班化教学重视探究式学习,强调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向的灌输与引导。一节达标的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必须有一半的课时用于师生互动。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控制好课堂师生互动的节奏,坚持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念,把主要互动时间留给学生。在学生互动阶段,教师要掌控全局、正确引导、适时点拨,把握好课堂互动的节奏与方向、管控好课堂纪律,松而不散、活而不乱,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机。同时,鉴于城乡接合部学校目前的生源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些人存在自卑自闭、心理压抑、学习焦虑、缺乏自信、易受到歧视等特点,考虑到其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与城市学生存在的差距,教师在互动中应该更多地關注这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举例、提问中尽可能多地列举外来务工子女熟悉的实物场景,调动其情绪,让这些孩子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互动。

3.完善小班化教学评价制度

小班化是一种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犯错,强调在探究中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教学完全不同,必须制定相关的评价制度。具体而言,需要对课堂表现、自我认识、合作交流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实效。

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要以提高学习主动性为评价要点,侧重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发现问题,而非具体答对做对了几道题目,引导学生改变被动式的学习习惯。由于小班化教学人数少,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完成自我评价,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做出客观评价,以便让学生关注自身的学习状态、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此外,还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情况,通过生生互评对同学们的互助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种评价需要由师生共同探讨、制定一套详细的评价指标,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评价文章的整改,让评价落到实处。

4.重视全员参与

小班化使得班级学生数大量减少,但是由于其小组化的学习方式,与班级管理相关的工作却增加了。为此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将每个学生都放到适合的岗位,全员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培养锻炼每一位学生的工作与管理能力,实现普适的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中枢.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研究,2012(4).

[2]陶青,卢俊勇.农村小班化教学现存的问题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

[3]谢妮娜.随迁农民工子女城市学校融合教育策略[J].文教资料,2017(7).

[4]张雪珍.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5]于素红.小班化对有效教学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6]谷力.小班化教育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1).

猜你喜欢

城乡结合小班化
“小班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例研究刍议
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与困境
体育社团在城乡结合的初中学校有效开展的探索
关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认识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基于专业特色的《数学分析》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探讨
更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