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活中的比”来渗透数学问题意识

2018-08-21梁旭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数学教学

梁旭升

【摘要】问题意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素养,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力、创新力的基础.结合数学知识,营造数学情境,延伸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结合“生活中的比”来探析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有问题才有思维的启发,才有求知的动力,才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过程,教师要善于从数学知识情境中,渗透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释疑解惑中习得知识,增长能力.

一、以情境来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课堂的教学,教师一方面,要梳理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另一方面,要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构筑情境.在学习“生活中的比”这一节知识时,课前导引环节创设了一个故事.某珠宝店被盗,现场只有脚印.侦探福尔摩斯测量后得出结论:有三个嫌疑人,身高分别为160厘米、175厘米、190厘米.他是如何锁定身高这个数据的呢?问题一抛出,学生们纷纷举手进行猜测.有学生提出,脚印的长度可能与身高有关系;有的学生提出脚印与身高成倍数关系.这一情境的营造,学生在身高与脚印之间找到了某种关联,也让学生从中初步了解到学习内容,从而为后续探究留下伏笔.

二、挖掘知识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材是知识呈现的载体,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要善于从中挖掘疑问,引领学生从中培养问题意识.我们从教材中來看图例,对于变形后的图与原图相比,哪个更接近?同学们观察后,有学生提出图B、图D与图A相近,而图C、图E与图A不像.也有学生提出图C太粗、太宽了,而图E又太细太长了.我们为了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试图通过多媒体图片拉伸变化手法,让学生从中观察图片的变化情况.当进行上下、左右对角拉伸时,图形的变化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有学生发现,对于图形的变化,像与不像跟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变化有关,而这些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呈现图形的变化特征,再让学生从观察中来比较,来发现,用眼睛去观察问题所在,从而引出数学知识和问题,营造浓郁的数学味.

三、联系生活,感受和发现问题

在探讨“比值”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审视生活中的比值问题,鼓励学生从中来界定不同比值的概念及关系.比如,教材中关于足球比赛的分数关系,与数学中的比值关系一样吗?我们来看,当足球场上比值为2∶0时,代表了什么意思?有学生指出,代表两支球队的比分是多少的关系,不是相除关系.也就是说,体育竞赛中的比分,与我们要探究的数学课中的比值关系是不同的,比赛中的分数是计数形式,是“相差”关系,而不是“相除”关系.也有学生提出,对于比赛中的比分所使用的符号,也是“冒号”吗?还有学生提出,有没有多个数字进行比值的?比与比值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的提出,让本节课的探究更加丰富,也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比分及比值关系中,加深了对“比值”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小组探讨与交流,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挖掘练习中的知识点,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习数学需要从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中来巩固知识,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对问题意识的启发,也可以在练习过程中进行渗透,引导学生从练习中发现问题,以开阔的视野来发散数学思维,增强数学问题意识.教材中的习题更具有代表性,教师要善于从教材练习题中举一反三,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多角度地审视数学问题.数学问题具有关联性,比如,教材“练一练”第2题,你能说出3∶4的数学情境吗?对于一个比值关系,如何将之进行问题情境化处理呢?现实生活是学生熟悉的,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践相关联,来拓宽数学的思维视角.有学生提出,对于3∶4,可以表示为“某工人A工作了三天,某工人B工作了4天,3∶4表示他们的工作时间比”;有同学提出“在某次舞蹈比赛中,男学生有3人,女学生有4人,3∶4表示比赛中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还有学生提出“某工地混凝土施工中,碎石用了3立方米,沙子用了4立方米,3∶4表示碎石与沙子的配比关系”.由此看来,将一个数学中的比值问题进行生活化延伸,可以让学生从关联分析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并从中探究数学问题的应用体验.

当然,在教材中的其他练习素材学习中,也可以作为问题意识激发有效探究,让学生从数学视角来发现问题,增强数学问题意识.比如,教材中“练一练”第4题,根据提供的信息来写出“比”的关系.某学校三年级二班有42名学生,其中男生24名,女生18名.对于该题的条件,在进行问题化改造时,我隐去了班级共有“42”名学生的条件,并让学生结合某班男生、女生人数,来探究可以发现哪些数学比值问题.有学生提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值关系;还有学生提出,男生与该班级学生总数的比值关系,以及女生与该班级学生总数的比值关系等,这些问题的发现,能让课堂活跃起来,并使探究欲被激发.

五、引入学习反思,升华问题意识

反思是认识世界的有效方式,学生的反思是对学习实践的总结与归纳.在学习“生活中的比”一节后,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来归纳本节所学数学知识的意义,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同化与迁移.比如,在课堂最后的几分钟,让学生针对本节知识点进行反思梳理,鼓励学生提出更多问题.有学生提出“学习比值有什么作用?”有学生提出“生活中的比值关系还有哪些?”有学生提出“有没有更多的数的比值关系?”有学生提出“比值关系与除法关系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教师在最后环节,通过让学生进行反思,来挖掘数学知识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领会与运用.

总之,通过对“生活中的比”一节课的学习与梳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学生的提问,并从教学情境、联系生活中来探究问题,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汪伟.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4):55-58.

[2]宋俊玉,耿敏.培养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深度的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5):236-238.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数学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