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档案学人才培养的探索
2018-08-21张楠窦晨旭
张楠 窦晨旭
摘 要:当今中国已经进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各企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对更适应时代、经济、行业发展要求的档案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文章简述了目前高校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当前社会环境下培养档案学人才的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档案学;人才培养;高校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一、目前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教学体系未能与时俱进
在进行档案学教学的过程中,许多学校仍然遵循过去对档案学教学体系的要求,对档案学的基础知识讲解十分详细,也对学生掌握档案学基础知识有较高要求。这样的教学体系能够让学生对档案学基础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但其教学内容未能根据当下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导致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与当下市场环境脱轨,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企业的要求。
2.学校课程结构不够合理
如前文所言,学校在设置课程结构时,将基础课程安排在前,专业课程安排在后。这样的安排对学生快速理解档案学学科和产生较为成熟的档案学认知有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学校所设置的基础课程大多是文史类等公共基础课程,而与档案学学科密切相关的管理学等课程比例较低,导致学生难以对档案管理工作产生全面的认识。
3.理论与实践未能相互结合
学校更注重学生的书面成绩,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成绩难以量化评估,忽略了实践课程对学生更早更快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在高校档案学教学过程中,学校对实践类课程的安排数量和比重难以满足学生对于实践档案学理论知识的诉求,致使很多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需要经历较长时间适应岗位和工作,严重影响企业工作效率和学生个人发展。
二、构建符合市场的档案人才培养模式
1.将满足社会需求作为档案学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越来越重视档案工作,并将其作为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人才储备乃至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参考和依据。企业需要能够符合当下市场环境和企业特点的档案学人才。对于高校而言,需要将满足社会需求作为档案学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将更多的实践类课程加入进来,同时在课程中融入更多与当下市场环境相关的课程内容,使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理论尽快与实践结合,更快适应社会。
2.结合时代背景,构建符合社会环境的课程体系
在现有社会环境下,档案学开始为企业管理所服务,因此考虑到社会需求,高校需要依照“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架构,重新构建与当今社会相符合的课程体系。其中,除公共基础课程外,高校应设置与档案学相关的基础课程。例如,在从事与档案学相关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阅读和书写大量文字,对学生文学基础有一定的要求,高校可将部分能够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文科类课程作为基础选修课的一部分供学生们学习。又比如,在信息技术全面发展的今天,档案学需要能够与信息化网络接轨,高校也可将除计算机基础之外的网络信息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一部分,为学生们提供相关思路。
专业课程仍是档案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对高校而言,除继续开展以往关于档案学的专业课程之外,需要针对学生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设置更多相关的专业课程,为学生们尽早适应社会提供帮助。例如,将管理学、信息学、秘书学等科目设置为专业课程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所研修的课程。以管理学为例,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和认知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并将档案学与管理学有机结合,在进入社会后,学生能够以较短的时间适应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
实践课程是当下各高校档案学人才培养中所欠缺的,也是多数高校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高校应放宽思路,除在校期间的实践或实验课程外,应当给予学生更多与社会中档案学相关领域接触的机会,例如聘请在校企业导师,统一安排学生假期实习,举办校园内档案学相关实操活动等,让学生们能够更早认识到档案學在当今社会环境中的具体情况。
参考文献:
[1]文 艳.试论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视界,2017(10).
[2]王晓春,朱博韬.新时期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4):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