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如何深度理解小学高年段数学教材

2018-08-20张乃叁

考试周刊 2018年74期

摘 要: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获得能够适应现在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德和关键的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段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对教材有深度的理解,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学到新的知识,得到更多新的技能。教师在深度理解教材之后,将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前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会把问题简单化,自然而然也就对于小学生学习高年段数学有用,更是一生有用。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数学;行之有效;深度理解

一、 引言

21世纪以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的意见》等一系列的教育性文件,文件里面提出了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教师也逐渐研究起核心素养的作用,把核心素养的理念放到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与学习上,才是落实这个理念最佳的方式。

二、 从核心素养出发找到教材的重点

小学高年段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指高年段小学生在学习适合自己特性的教育过程中能够慢慢地形成一种可以终生受用的发展观,并且是现在社会发展必需的品格与关键的能力。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求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问题,大部分的小学生常常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解决。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找到教材的重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手做充分准备,找准小学生能够理解的大概方向。此时,需要教师通过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这样这个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小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去阅读数学教材里面的信息,然后找到单位“1”的那个量,通过单位“1”的量再去找出比较量,从而理解这个例题实际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三、 创建一个有利于增加兴趣的教学环境

从我们现在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学的密切研究,我们发现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新知识放入知识框架中,或者创建一个新的氛围。让学生自觉从教材里面学习新的知识,接受能接纳的内容,这样更容易抓住知识的精华。比如,学生要学习统计一定的人数内有相同生日的人数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以4人为例,为了让小学生弄清楚4个人之间同一天生日的概率,先让小学生自己去发表意见,可能有的学生会说4个人里面同一天生日的可能性很小,另外一部分的学生则会认为4个人里面同一天生日有很大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可以让班上的学生自己先算一下自己所在小组、所在班级生日同一天的人数,通过这样的实际课堂活动,学生也会自己探求答案,从而理解只要达到31人以上则同一天生日的可能性为100%。学生只要有了好奇心,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感,同时让学生有进一步的认知,然后在数学统计这个方面有更多的了解,统计出来的结果并不是相同的,小学生也更多地了解到小学高年段数学的不一样。

四、 深度读懂教材的主要内容

教师如何把握重要的教学资源,读懂数学教材、成为编写教材的人的真正读者,这个才是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教师怎样去读懂教材,最深的体会就是:把厚厚的书读到薄。“通读整个小学阶段所有教材—略读各个年段教材—仔细地读本册教材—深读本课教材”,整体来说可以分为五步来深度读懂教材:(一)读与教材匹配的核心素养,这是一个总的目标,可以帮助把小学高年段数学核心素养普及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深度帮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直观模型建立起“数”的概念。(二)读一个知识点的编排体系,教师可以根据学过的知识点建立起联系。(三)读懂书本概念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在小学高年段数学中尤其重要。关于在数学概念建立的策略中,有几个适合小学生的方法:1. 学会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2. 学会把握核心概念理解数的意义;3. 学会借助立体的模型理解数的意义;4. 学会借助小学生动手操作去理解数的意义;5. 学会在循序渐进中理解数的意义。(四)了解小学高年段学生学习数学的途径和方式,必须和学生沟通联系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感悟并且能够很好地理解。(五)教师在读懂教材中的所有习题后,给学生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也是给教师自身的课程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将学生的思维、模型的操作与数字的表达整体地结合在一起。教师能够把握到教材的中心内容,才能更好地把小学高年段数学中的精华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知识,运用知识,精通知识。

五、 培养高年段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有“图形的认识”这一节复习课,就是为了帮助小学生把数学分类的思想和联系的思想综合起来。通过这样的图形复习课程,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好好地整理他们学过的每种图形,帮助小学生在他们的头脑中再现各种图形的特征,小学生就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及时的整理与理解。然后教师再与小学生交流图形之间的联系,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小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网络。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自己把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而且要求把学过的图形进行不同的分类,小学生在自己独立完成分类的基础上,也就能够理解了图形中各种复杂的关系。通过打好这个基础,小学生了解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有什么样的关系,让小学生学到图形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概念的真实意义,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的应用意识,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在当今的21世纪,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该从小学生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天教学的日常工作做起。在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中,加强小学生的中心位置,让小学生能够知道自己才是主体,以提高小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并且教师必须与学生相互沟通,能够让小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小学生将来的学习打好一个坚不可摧的基础,提高小学生对小学高年段数学更多的学习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赖丽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分析——以高年段为例[J].黑河教育,2017(09):54-55.

[2]高连瑞.小学高年段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研究[J].新课程(上),2016(03):133.

作者简介:

张乃叁,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均溪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