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8-08-20岳天海

考试周刊 2018年74期
关键词:审美观审美教育初中语文教学

摘 要: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语文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对于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审美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初中语文教学就是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美的感受,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拓展思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本文首先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审美教育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审美观

一、 引言

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通过教师科学的授课方式,以審美的眼光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教材中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可以将美学原理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中发现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运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景观之美,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美、感悟美,还要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能够创造美,将审美教育更好地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一) 审美教育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初中语文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文章作者所要描写的景物,从作者的文笔中可以体会到用词的准确,语言组织的巧妙。学生在体会作者所描写的美丽景物的同时,也是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例如,在讲到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文章围绕着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来写的,整篇文章充满着欢快的格调。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在脑海中清楚地再现朱自清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感悟到春天到来的美景,这一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 审美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初中语文教材中内容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繁多的素材中汲取不同的内心情感。有的文章是歌颂自然之美的;有的是表达爱国之情的;有赞扬高尚情操的,有表达家庭亲情的,有表达愤世嫉俗的,有抨击社会黑暗的等等,这些文章都能够体现作者对平凡生活的认识,他们可能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会在特定的情况下表达出真实的内心情感。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就可以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对审美对象进行科学地分析,客观地去看待作者所描写的事物,可以从学习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审美教育中汲取成长的养料。

三、 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要关注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教师对审美教育不够重视

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却将审美教育的运用抛之脑后,部分语文教师不能够真正地理解审美教育的含义,从而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加入审美教育的成分。没有将审美教育的思想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二) 教学内容过于盲目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教师在讲解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划分文章段落,分析语句的使用,重难点归纳,最后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现在的语文教学就讲究“审美”,在阅读中发现美、感悟美,在写作中创造美。但是,将审美教育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固定的教育方式或者系统的讲课方法。教师通常都在摸索中去发现好的方法,缺乏精心的设计和教学计划。这样的教学方式表面上看似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的学习过程太过自由,达不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要想实现审美教育就要把理性指导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去开展课堂的教学工作。

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审美教育

(一) 将课文阅读与生活现实相结合去提高审美

学生审美教育的开展是以教学课本为载体的,在语文教学中,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经典的,要求学生精读学习的,同时那些文章也是语文课堂中开展审美教育的优秀素材。有千古流传的名句,有近现代生活中的美丽风景,有旧社会的腐朽与压迫,还涉及现代社会的高科技领域,这些文章所涉及的领域很广。在学习这些好的素材的同时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这些好的文章中蕴含了多彩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内心情感,生动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点。教师在讲解这些课文的时候,要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身地投入到语文课文中所描写的情境中去,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感受,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发现美、感悟美。

(二) 运用想象力去感悟审美对象的内涵

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丰富的形象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美,进而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课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想象一棵棵白杨树挺拔的样子,笔直的树干象征了伟岸正直,靠拢的树枝象征了紧密团结,向上的树叶象征了积极进取,普通的树皮象征了朴质平凡,白杨树对抗西北风体现了坚强不屈的内在品质。让学生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会白杨树的景美、形美以及神美,感悟作者赋予白杨树的时代精神。

(三) 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要注重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审美性。教学过程的开展要具有顺序性、递进性和逻辑性。另外,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中,把课文中描写的美景用一些课件图片来展示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还可以将有趣的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生活实践的能力,从生活实践中发现美、感悟美,把这种美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引导学生发掘课文中的美,从全方面、多角度去思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在设计课程教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启发性和审美性,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审美对象的内涵。教师应该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中能够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基础上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白远南.浅谈当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J].新课程(下),2017(11):295.

[2]李云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J].中华少年,2017(05):34.

作者简介:

岳天海,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金崖中学。

猜你喜欢

审美观审美教育初中语文教学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