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作为趋近的结果
2018-08-20郑子龙
摘 要:教育是趋近的结果。为达成结果,离不开沟通。孩子需要疏导,家长更需要疏导。毕竟,作为家长,他们是第一次经历孩子上高中。虽然我比家长年轻,但高中三年这一特殊阶段的体验要更多。
关键词:教育;家长;有效
刚监考完历史,杨母就如约来到了办公室。我猜想,她应该是就这次期中考试和孩子信息竞赛的矛盾与我交流。事实果然。
杨母的具体问题与分析如下:
1. 孩子很坚持信息竞赛,我却矛盾焦虑,担心高考科目落下很多,就像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不甚理想,以后或许不堪设想。
2. 对孩子不怎么有信心,如果信息竞赛也折戟沉沙,那么所有付出付之东流。
3. 孩子总是说妈妈太不坚定,发现与孩子沟通起来有困难。担心说得多了,孩子有逆反;也担心说得少了,后果难以承受。
对于以上问题,我以对话交织的形式穿插地作了交流,总的原则是一边耐心听完,一边细细思考这位妈妈产生困惑的原因以及解人之惑的策略。
我:“孩子信息竞赛近期成绩如何?”
杨母:“很好,如果没有意外,下一次大型考试也会很优秀。”
我:“那么您还担心什么?”
杨母:“孩子是不是自信爆棚?毕竟有个万一。孩子总责怪我不如他那样坚定。”
我:“您是否承认,我和您在信息学方面都远远不如孩子?”
杨母:“是的。”
我:“既然如此,我们就真的应该多尊重‘行内人,孩子比咱专业得多,他的自信是有根据的;此外,如您所言,近期成绩很好,对下次大考也十拿九稳,那么,我们就应该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
杨母:“确实,可是万一最后没有结果呢?尽管孩子对于明年暑假的集训非常感兴趣,并且明白一旦脱颖而出就有高校签约。哎——”
我:“您确实有些焦略了。我帮您分析一下吧,面对现有困境的家庭绝对不止您一家。杨家如此,还有李家、张家。要知道,在犹豫徘徊的同时,总有人会退缩,那么机会来了,如果您坚定地站在您孩子一边,那么坚持到考试可能有一半人不战自退了。再者,考试那天发挥失常、身体不适者再占一半。那么胜利就属于坚持到底的你家了。对吗?”
杨母神色稍解道:“确实这样。前几天我说孩子,既然你无比坚定,那么你能不能做好计划、协调安排各科呢?他说我烦人、多虑。”
我猜想,这可能是家长在为孩子做出“战略调整”作试探性发问,于是道:“我个人很支持孩子的想法,也希望家长发挥正确引导的作用。”
我进一步分析:“我们退一步看,如果信息竞赛失败了,其实我反倒不担心了,到那时借机鼓励孩子——把所有失败的情绪转化到为时不多的高考拼搏中来,一洗颓靡与伤痛,破釜沉舟——这种激励的机会不是谁都有的——要知道,很多学生在高三中后期是一潭死水、油盐不进的耗时间的状态。男孩子,是要冲一冲的。所以,师长的引导非常重要;进一步看,如果信息竞赛顺利,那就不枉之前的付出了,否则现在打退堂鼓才是前功尽弃啊。您说对吗?”
杨母:“那么我该不该说他要落实之类的话呢?”
我:“我給您点赞,您尽职尽责地完成了家长的义务,要知道,您试探性提醒孩子‘该不该落实之类的话,实际上是对孩子的鞭策,孩子能感到您的关爱,同时,也传递了一个信号——妈妈始终注视着你。曾经有一个班级的状元,就是因为家长放手太多而导致他在数学竞赛中败北,他在扬州集训的几天里,日日夜夜与手机为伴,家长事后才从朋友那里得知此情,后悔不已。孩子毕竟是孩子,成人尚且不能尽善尽美,又怎么能轻视师长的职分呢?”
我补充道:“与孩子沟通是门艺术,分寸的拿捏很重要,时机的把握很关键。就拿我说吧,平时在教室里对全班同学说话,虽三思,每每出口之时又止住,默默提醒自己,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有没有更好的时机?怎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段时间有很多家长联系我,相比之下,我更赞赏您的沟通技巧。有的家长告诉我,他们两口子已经不想再跟孩子说话,骂也骂了,哄也哄了,火也发了,骗也骗了,结果却不理想,自己倒是身心俱疲、焦虑万分。”
杨母:“同意老师的观点,说教是不行的。”
我:“我近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等到家长会时我也要说说。一对父母,用埋怨、威吓、暴虐的方式训导孩子,以期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细致、用功、彬彬有礼的‘圣贤,这不也太滑稽了吗?——用下等的手段去培养上等的人才,这怎么可能呢?!”
杨母:“是啊,网上甚至生活中,这类的事情屡见不鲜。”
我:“近来微信上疯传一段上海爸爸教儿子写数学题的视频,因儿子表现木讷,爸爸气急败坏拍桌子,大喊儿子‘爷叔,这真是败坏风气的做法。如果我是这个父亲的心态,估计班上的学生早把我气晕。哈哈。所以,古人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确实是有道理的,首先咱得有个淡定而理性的状态,才谈得上给学生做表率。”
杨母:“嗯,我心里舒畅了许多,回去理理思路,找机会慢慢跟孩子谈一谈。谢谢您,老师。”
我:“不客气,能让您心里舒畅,我也很有获得感和满足感,谢谢您。我不单单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也是站在您这一边的。有空多联系。”
家长们往往当局者迷,有的老师也常常自迷。因而,我努力的方向就在入得其中、出得其外之间,既做教练员,也做裁判员,更做运动员,这样才有换位思考,达成有效沟通,无限趋近教育目的的可能。
是为今晨所思。
作者简介:
郑子龙,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金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