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8-08-20张钟钎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拟写对联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与研究,提高学生对对联的学习与使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对联;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渗透
一、 选用对联巧解题
巧用对联解析课题。讲授《故都的秋》一文时,可先不解题,以这富有哲理的对联“百代名士风流悲情种,今夕何夕天凉好个秋”,板书在黑板上作为引导,启发学生讨论课题。通过介绍作者郁达夫不远千里,从青岛赶往北平,只为一尝故都的秋味,以及他细腻的状物写景,荡漾着的古典山水游记气息,细嚼慢咽中透出的丝丝凉气,好似跨越时空,与千百年前古代文士的悲秋之作氤氲一团,身世之感,人生之忧,时代之愤,均打入其中,不知今夕何夕,只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不但解答了课题的含义,还概括了课文的内容,也便于取得上新课的良好开端,为后面深入的了解课文开辟了道路。
巧用对联介绍作者。课文《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过秦论》是贾谊的代表作之一。在介绍作者时,可板书长沙屈原贾谊二公祠上的对联:“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然后介绍屈原为富强楚国而进行顽强斗争的悲惨结局,他的高尚品德以及《离骚》的文学价值。又可在教《过秦论》时,介绍贾谊曾因改革受贬,后为梁王坠马毙命而自责抑郁死的身世,及其代表作《治安策》的政治意义。如此,同学们便能了解他们“爱国忠君真气节”的高尚品德,“经天行地大文章”的杰出才华。教授李白诗歌时,出示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上“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山五言诗,要先生低首;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容国士扬眉。”“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等楹联,这样巧用对联介绍作者,既简明扼要,又有文章可循。学生听得既有兴趣,又能了解作者的主要情况,从而为之后学习课文做了良好的准备。
巧用对联介绍课文出处。《王六郎和香玉》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选文,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为介绍《聊斋志异》,可将一副郭沫若题于蒲松龄故居的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板书出来,接着可简略地以联为纲,介绍《聊斋志异》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让学生懂得《聊斋志异》主要是借写鬼写妖以刺贪刺虐的一部文言小说。还有欧阳修《醉翁亭记》“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范仲淹《岳阳楼记》“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等课文,也均可采用对联模式对课文进行介绍。通过以上的方式,既巧妙运用富有教育意义且脍炙人口的对联来辅助语文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
二、 拟写对联深析文
光说不练是很难提高學生们鉴赏对联的能力的,也不能很快地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写作水平。为此,笔者以为,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举一反三”让学生来学写或仿写对联。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概括能力、写作能力和活用语文能力上得到提高。比如:
可巧用对联训练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与提炼主题。讲授《鸿门宴》时,我曾让学生用对联的形式添加小标题,对课文各段内容进行概括,同学们写下的对联分别如下:①无伤告密,范增说羽;②项伯报信,张良献计;③沛公谢罪,项王留饮;④亚父示意,项庄舞剑;⑤樊哙闯帐,项王赐酒;⑥樊哙陈词,沛公出逃;⑦张良入谢,项王受璧;⑧范增摔玉,刘邦除奸。最后我再将这些对联板书出来,学生们一看,不但对整篇课文的情节一目了然,还扫清了不少文意理解的障碍。
可巧用对联训练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中心人物。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我要求学生在感知人物语言和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尝试用对联分析人物的性格,概括人物的形象。先在黑板上板书“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一副对联,并讲明这是毛泽东在《改革我们的学习》当中形象生动又犀利地给党内某些主观主义者的画像,要求加以借鉴。同学们踊跃参与,不少同学以奸商孙富为对象撰写了对联,如“纨绔子弟,好色之徒;奸诈小人,作恶之辈”。四字短语把人物的身份、品性作个高度的浓缩;“纨绔子弟设歹计,欲骗佳丽;奸佞小人遭恶报,终丧黄泉”,“贪色贪财又贪义,害人害友终害己”。将故事情节与人物命运囊括其中;“黄瓜黑菇花心菜,狼胆驴肝狗心肺”。蔬菜、动物名称串联,诙谐有余,讽刺有力。对于杜十娘和李甲亦也写出了“不幸坠风尘,苦蓄百宝托冰心;但求人间无憾情;有缘识名姬,贪恋美色弃信义,难逃世上薄幸名”。这一对联来述写两人的遭遇、人品和心志,当属上上之作。
三、 积累对联助鉴赏
可巧用对联训练学生概括写作特色。比如学习完了一篇课文,可要求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写作特点,用对联的形式加以概括。如前面提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概括,可让学生通过结合学习过的《狼》《促织》两篇文章来对写下联。据笔者的实践,学生还真写出了不少精彩的下联。
可巧用对联指导学生写作及课外阅读的材料积累。这一个点,先要求学生注意学习所学课文中的对联,尤其要重视格律诗中的讲究词、句、声、韵的对仗诗句。像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名句。课外,还可以从有关对联的书籍、诗词、名胜古迹、碑刻、佛堂庙宇、文艺作品中学习对联。做到边看边抄录。这也是提高文学修养、储备写作材料的好方法。
另外,以此为基础,开展对联研究性学习活动和选修课。尤其要重视我国的古典小说,可多指导学生认真地研究古典小说中的对联意义,像《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章回小说,每回的回目就是很工整的对联。通过比较、对照回目与相应的内容,也可以提高阅读者的概括能力;分析全篇回目及回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可以提高组织题材、谋篇布局的能力。在内容上,古典小说常常通过对联的形式来描写环境,刻画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归宿,表现复杂场面等等,这些均可成为我们后学者有益的借鉴。
作者简介:张钟钎,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