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应对策略
2018-08-20冉琰
摘 要:随着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进,因科目选考、赋分体系、全面选课、填报方式等工作的变化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诸多新问题,高校需提高站位、坚定信念、更新理念、创新方式,从增设入学摸底调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主动对接中学教育,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等途径,进一步了解学生基础差异,强化学生个性化教育,服务中学生涯规划教育,扶持特殊行业人才培养,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关键词:高考改革;高校;人才培养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江和上海成为高考改革的第一批试点省份,在教、考、招三方面开展了综合改革,随着2017年第一批改革后的高中毕业生进入高校,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 新高考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
新高考在科目选考、赋分体系、全面选课、填报方式等工作的改革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现实困难。
(一) 科目选考致使核心基础课程不均衡
为保障考生的自主选择权、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新高考方案取消了传统的文理分科,同时要求高校提前公布招生专业(专业大类)及选考科目。一是取消文理分科后考生知识背景呈现多元化状态,二是很多专业(专业大类)出于对新高考影响的不确定性,为确保招生数量,在选考科目上无要求或者选择了考试相对容易的科目。由此,就造成了新生在专业核心课程上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二) 赋分体系致使成绩优良评定有存疑
为分散考生的考试压力,新高考规定外语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选用其中1次成绩,成绩按等级赋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新情况,如出于投机心理,考生选择不太热门的选考科目,因为同批参加该科考试的其他考生水平也不高,分数很低但经赋分后成绩很好;再如出于竞争心理,成绩好的考生为了提高自身成绩、拉低其他考生成绩,两次报考都参加等。这些都给评定考生的真实水平带来了困难。
(三) 全面选课致使生涯规划教育现短板
为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自我规划能力,使学生获得多样化的发展,从2013年7月浙江省正式开始研究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开始,高中已逐步启动全面选课和走班制。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我是谁”“我的能力与兴趣是什么”“我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等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很多学校也缺乏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使得学生盲目走班、功利定位。
(四) 填报方式致使部分行业人才培养存危机
新高考填报采取先专业后高校的方式,对行业高校和冷门专业带来生源危机和学科专业发展危机,势必后继影响到部分行业人才的培养。比如农林院校和农林专业,因为基层岗位待遇低、宣传力度相对较弱、传统社会偏见等原因,大部分生源不愿意报考,或者报考是为了有机会转入其他专业,这对农林业人才的培养和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二、 高校人才培养应对新高考的对策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高校要主动适应、及时应对,注重与高中教育的有效衔接,着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新高考改革的正面导向作用。
(一) 增设入学摸底调查,了解学生基础差异
面对取消文理分科和选考科目带来的基础差异,高校要增设入学摸底调查环节,通过发放问卷、网络调查或者学业测评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方向、专业意向、知识结构、基础差异、心理状态等,为优化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展学生个体辅导提供依据。同时,正面看待因科目选考带来的学生个体差异,通过人与学业、专业、高校的合理匹配,将其转化为面向新工业革命新型人才培养的有利因素。
(二)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个性化教育
首先,高校要进一步运用好新高考中综合评价、过程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机制,将考生高中的成长过程作为个性化教育的前提。其次,待新生進校后,需在半年内接受专业(专业大类)的核心基础课教学,帮助学生在强化专业学习基础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专业差异、判断专业是否适合自身学习基础和兴趣特长,帮助专业分析学生个体差异、确定学生发展方向,制定创新型、应用型或复合型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及早安排合适的导师、学长对接,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学团队。
(三) 主动对接中学教育,服务生涯规划教育
针对目前绝大多数中学生涯规划教育比较薄弱的现状,高校要主动对接中学“面对面”沟通,要组织思政教师、学生干部进中学,针对生涯规划教育开展专题讲座和实践训练,帮助考生掌握规划和决策的基本技能;要组织专业教授、名师进中学,围绕专业前景、学习内容、毕业方向等开展专业介绍,帮助考生清晰认识明确方向;要邀请中学进大学,帮助中学老师了解学科发展趋势,帮助考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
(四)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扶持特殊行业人才培养
高校应该紧密联合地方政府,结合行业背景,聚焦地方及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如根据行业实际情况编制招生计划,通过定向培养、免学费等方式,创新招生形式,确保行业紧缺人才培养的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同时,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也要有效对接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促进“政企校”深入融合,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实践环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扩大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三、 结语
本次新高考改革坚持育人为本、科学选才、确保公平,是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的重大决策。高校需提高站位、坚定信念、更新理念、创新方式,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和担当,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落脚点,及时、有效地破解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A].2014.
[2] 任尚舒,王亚运.新高考制度改革下农业高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7(1):15-18.
[3] 钟秉林.高等学校要主动应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2015(3):27-31.
[4] 何振波,朱军,徐慧燕.浙江省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才政策:成效、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7(1):120-124.
作者简介:冉琰,讲师,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