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新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分析
2018-08-20茶剑媛
茶剑媛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云南 大理 671000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一种已经进入胃肠道的食物反流进入人体食管而引发的炎症,此类疾病常见的临床表征包括食管黏膜破损所导致的食管糜烂或食管溃疡。研究[1-2]表明,虽然RE的发病率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其发病于任何年龄段,老年人由于自身消化能力、代谢能力及肠胃能力不断衰弱,使RE的发病率持续升高。目前临床研究证明,RE的发病与年龄、种族、肥胖程度、饮食习惯、吸烟及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因此,上述人群为RE发病的高危人群[3-4]。RE与患者的免疫力、体内生化指标均有一定的关联,而RE的治疗特点是难以治愈且容易反复发病,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自身身体状况,降低反复发病率成为近年来RE的研究热点[5-7]。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旨在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RE患者共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0例。对照组男193例,女107例,年龄19~63岁;研究组男190例,女110例,年龄21~6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标准(1)年龄18~70岁;(2)有一定的自理能力;(3)有最基本的认知能力;(4)无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或代谢类疾病;(5)女性不在妊娠期或哺乳期;(6)预计存活时间>1年。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康复新液,3次/d,10 ml/次口服治疗,每4周为1个疗程,视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适当更改给药剂量。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康复新液联合多潘立酮,即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所有患者2次/d,每次10 mg的多潘立酮,每4周为1个疗程,视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适当更改给药剂量。
1.4生化指标和炎症指标检测生化指标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进行检测,前白蛋白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测定血浆降钙素原(plasma procalcitonin, PCT)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进行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采用免疫浊度终点测定法定量进行测定。
炎症指标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清中炎性因子(IL-1、IL-6、IL-8、IL-10)水平进行检测。
1.5治疗效果评价[8]显效:食管内部炎症情况得到答复改善或完全消失;有效:食管内部炎症情况较治疗前有一定的改善;无效:食管内部炎症情况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甚至出现恶化。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8.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Tab 1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2.2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所有生化指标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Tab 2 Changes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2.3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改善情况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研究组IL-1、IL-6、IL-10水平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L-8水平在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改善情况Tab 3 Change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ng/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是在食管与胃交界线之上3~5 cm范围内的高压区,该处静息压为15~30 mmHg,构成一个压力屏障,起着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生理作用。正常人腹内压增加能通过迷走神经而引起LES收缩反射,使LES压成倍增加以防胃食管反流(GER)。LES压过低和腹内压增加时不能引起有力的LES收缩反应者,则可导致GER。胆碱能和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药、α-肾上腺素能拮抗药、多巴胺、安定、钙受体拮抗剂、吗啡及脂肪、酒精、咖啡因和吸烟等多种与食物因素均可影响LES功能,诱发GER。此外,妊娠期、口服含黄体酮避孕期和月经周期后期,血浆黄体酮水平升高,GER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正常食管酸廓清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部分。当酸性胃内容物反流时,只需1~2次(10~15 s)食管继发性蠕动即可排空几乎所有的反流物。残留于食管黏膜陷窝内的少量酸液则可被唾液(正常人每小时有1 000~1 500 ml,pH值为6~8的唾液经食管入胃)中和。食管酸廓清的功能在于减少食管黏膜浸泡于胃酸中的时限,故有防止反流食管炎的作用。夜间睡眠时唾液分泌几乎停止,食管继发性蠕动也罕见有发生,夜间的食管酸廓清明显延迟,故夜间GER的危害更为严重[9-12]。
目前,临床上针对RE的内在发病研究较少,但是从RE的一般发病因素可以推断RE的病理因素大多与人体的生化指标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有关,无论患者的具体诱因是哪种,发病后体内指标的异常使得疾病进一步发展,而传统的治疗方法注重于治疗效果的体现,对体内指标较为轻视,这也是导致患者治疗缓慢,治愈后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本次研究采用了联合治疗的方案,用于调节患者体内各指标的平衡,传统的治疗方案确实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治愈后体内指标的恢复则需要患者自身通过饮食、锻炼及护理来进行,这就导致了实际恢复时间的大幅度延长,也间接增大了患者复发的风险。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旨在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多潘立酮对RE患者血清CRP、IL-6等的影响,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生化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所有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变化;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研究组IL-1、IL-6、IL-10水平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IL-8水平在治疗后则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康复新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方案对RE患者不仅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而且能够有效调节患者体内各项发病相关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