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制品生产技术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8-08-20

现代食品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乳制品考核职业

◎ 王 微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1 理论依据

随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对学生全面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目标,体现高职教育与企业行业的紧密联系,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参考德国高职教学理念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大面积推行,对建构中国特色的高职课程教学理论具有实践意义和启示作用。

行动导向教学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其主要内容是“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职业任务或生产过程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传统学科体系,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1]。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很多的专业课程都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或动手操作能力为主,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顺应了高职职业教育改革的潮流,符合高职院校的专业特征,因此比较适合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推广使用[2]。

2 教学模式改革可行性

2.1 硬件

2.1.1 校内实训室

校内需建有乳制品加工技术实训车间和理化检验实验室,形成一体化教学实训室,能够满足课程设置的需要及正常教学的使用。

2.1.2 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需与各大乳制品生产企业建立联系,为教师成长、学生实习提供便利条件。

2.1.3 图书、网络资源

校园、办公室、实验室都可直接上网,方便教师的资料查找、知识更新、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还可在网上对学生进行答疑。同时,校内图书馆中有丰富的藏书及网络机房,可满足学生课程任务资讯的查询及相关内容的网络学习。

2.2 软件

课程建设团队中师资力量要雄厚,例如,“双师”型教师、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副高以上的教师等,而且大部分教师应曾讲授过与该课程相关内容,并在乳品企业进行过实践调研。

3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在乳制品生产技术这门课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改革,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与乳制品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了高职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3.1 教学模式

乳制品生产技术课程根据具体产品的生产过程,按照“以岗位定能力、以能力定内容、以内容定教法”的课程设计思路,探索出“课堂车间实训室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明确了“做什么、谁来做、在哪做、怎么做、如何评价”的问题,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一致性,在完成的工作过程中,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乳品化验员和生产工序操作人员。

3.2 教学内容

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乳制品生产与检验的职业能力为目标,遵循“以岗位定能力、以能力定内容、以内容定教法”的原则,紧密结合乳品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由乳业的行业专家和课程组教师共同组建课程教学团队,进行岗位分析和工作领域分析,设计、制定教学任务,最终确定课程内容,并根据当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构建出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3]。

3.3 教学任务的实施

乳制品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流程完全按照乳制品企业运作流程,即按“布置任务、生产准备、组织生产、产品展示与评价、总结反馈”的流程进行。

3.4 教学方法

为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例如,任务引导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激励教学法等。

表1 小组过程考核表

3.5 考核方法

原考核方法以理论考试为主,技能考试为辅,改革后的考核方法为过程考核,以综合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学习任务考核权重为60%,包括小组过程考核(考核单见表1)和个人过程考核两部分的成绩;期末考核权重为40%,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进行评价。

个人过程考核标准,教师可自行设计分值。例如,课上表现突出、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视为优秀,加2分;违反课堂纪律、不积极参与实训任务的视为消极,扣2分;无故旷课扣5分。通过个人考核有效督促了学生的课上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考核评价的合理性。

与原考核方法相对比,新的考核方法更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如下:①该考核方案摆脱以往只以教师为裁判的考核方式,将指导教师评价与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②该考核方案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考核方法中不但包含知识、技能,还包括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能力等道德情感方面的考核,更符合对人才的全面培养。

对乳制品生产技术课程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改革,使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课程针对乳品化验员和操作工的岗位进行设置,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乳制品生产规范,熟悉牛乳的理化性质,掌握原料乳的检测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国家标准独立完成对原料乳理化指标的检验;通过系统学习液态奶、酸奶、乳粉等乳制品的成分、性质、生产工艺,使学生掌握上述乳制品加工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基本设备、质量控制等。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强化质量意识、卫生意识、团队意识。

4 特色创新

4.1 课堂在工厂,学产一体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课堂车间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即工人,教师即车间管理人员,按照生产管理规范完成教学任务,生产产品按国家标准检验。

4.2 强调设备管理与食品质量控制

企业要求操作人员既能够生产操作,又能对设备进行维护,产品的质量控制是企业非常重视的内容,大部分企业都要通过ISO9000、ISO22000认证,并将质量管理与食品安全控制贯穿于全部的生产过程中,因此在这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与现场实践,将设备管理与维护、质量管理与控制融入这门课程中。

4.3 增加乳制品推广内容

社会调查显示,食品行业大量需要懂生产又具有推广能力的人员,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乳制品考核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职业写作
2018年1~2月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8%
全球乳制品交易价格指数上升3.1%
我爱的职业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通过乳制品源头控制提高原料奶品质的措施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