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主题演讲在食品技术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20齐宏涛郭群群胡迎芬魏玉西
◎ 齐宏涛,于 佳,郭群群,高 翔,胡迎芬,魏玉西
(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1 小组主题演讲的概念
演讲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是指借助有声语言、肢体语言和其他工具发表一个介绍或描述某事物的演说或展示。通常,一个完整的演讲包含两个环节,即演讲者的演讲以及演讲之后听众与演讲者之间的互动问答。在课堂教学应用中,演讲可分为个人和小组两种形式,可根据教材中某个章节、教师设定的题目、或个人的兴趣确定研究主题[1]。主题演讲是国外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本科和研究生的很多课程中,都有所应用。其主要方法是预先设定一系列相关的选题(由老师设定或者学生自拟),学生根据所选题目,查找相关的资料,整理后形成报告(或小论文)及演示文件(如PPT),由学生在讲台上演讲,并回答教师及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有时还可以由同学对其进行综合打分。本文所要探讨的小组主题演讲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主题演讲,是根据作者所承担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课课程食品技术原理的相关主题开展的教学实践。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小组主题演讲教学法无论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还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改进,以及对于课程本身乃至学科发展等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1)教学中的主体改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导,教学活动是围绕教材或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为主,全程由教师来实现备课、整理和讲授;而在主题演讲教学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则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整理、制作和传递者。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以及对于教学环节的参与热情。
(2)教学内容和学习环节改变。在传统的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学习环节单一;而主题演讲实施过程中,涉及选择主题、查阅文献、归纳整理资料、制作课件以及演讲等环节,教学内容及形式更为丰富多彩。
(3)交流的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是以讲授知识为主要方式,即教师单向向学生输出,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课上的互动较少。而在主题演讲教学中,学生首先将团队制作的课件演讲出来,之后可以和老师同学互相提问,并针对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形式更为敞开放松,不但有助于知识本身的理解;在观点的碰撞中,也会加深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了解。
2 在食品技术原理课程教学中穿插小组主题演讲形式的可行性
食品技术原理课程以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为主要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从其教学内容看,其在该专业整个专业课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是继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之后,深入学习食品专业课程的开始;同时也是后序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食品机械和食品安全与控制等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必备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分为2大部分:①食品保藏原理,包括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因素,食品腐败变质的抑制、食品保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其防止方法。②食品保藏技术,包括食品低温保藏技术、食品罐藏技术、食品干制保藏技术、食品辐射保藏技术、食品腌制与烟熏保藏技术、食品化学保藏技术及食品保藏的高新技术等。
根据主题演讲的运作方式和特点可以看出,一门课程如果要采用这样的教学形式,需要具备3个条件。①高年级的专业课更适合采用主题演讲的教授方式。该类课程本身不是学科基础课,学生可以在已经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部分章节或者相关题目可以通过主题演讲的形式,能够达到拓展和深入学习本课程的效果。而对于基础知识和运算等要求较高的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则不适合采用学生主导的主题演讲进行学习。②课程的理论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采用主题演讲效果较好。这样的课程,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搜集资料等更好地理解、消化之前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为后续学科应用课程打下基础。由于学科本身在不断变化发展,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等。③课程安排合理,学生人数合适的课程更适合采用小组主题演讲。因为主题演讲的题目是学生自拟或选题,这个拟题与选题的过程本身就需要学习,以选题为核心,广泛地搜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成为符合格式要求的论文,进一步制作成为PPT等多媒体形式,最后在课堂上演讲展示,并接受老师同学的提问、互动。这样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几个人合作共同完成,故采用小组主题演讲的形式。若课时较少,或者人数较多,则难以组合成合适的小组并进行充分的主题展示。
食品技术原理课程本身是理论与应用并重的专业核心课。近年来,随着食品学科的发展,不断完善其理论基础,在生产中也有很多新发现、新技术,需要更多的批判性观点和创造性思维,故很适合采用小组主题演讲的形式,不但会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巩固,也会促进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本学科的相关知识。本专业课程班一般都在60人以内,故形成10~15个4~6人的小组,分别进行10~15分钟的主题演讲,在时间上能够合理安排,所以小组主题演讲在食品技术原理课程教学中是可行的。而且,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法也是行之有效的。
3 小组主题演讲在食品技术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在小组主题演讲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如下几项步骤:①布置课题。通常在开课2~4周内,教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后,布置小组主题演讲的课题。教师将分组要求,备选题目,提交的纸质材料(提纲,论文,PPT等)的内容和时间等事项制作成详细的word文档,布置给学生。②学生选择课题。学生可以在教师公布的备选题目中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所学课程的相关领域中自拟题目。题目的范围通常为在食品加工、保藏、营养、安全、功能食品、食品机械、食品管理和法律法规等领域中,既与本课程相关,又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典型性,或者有新进展,甚至有有争议的,适合学生拓展思维的课题。③学生课后对相关课题开展研究。包括对所学课程与此题目相关联的知识点的复习,以及进一步查找期刊、杂志和网上数据库资源等查找资料的深入学习。④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提交内容纲要,完成成文报告(小论文),并制作成演示文稿(PPT)。⑤学生在课堂上演讲,演讲完成后,由其他学生提问,演讲小组学生进行回答。⑥教师点评。教师从选题角度、内容深度、演示文稿形式、演讲的注意事项等各方面进行提示与引导[2]。学生和老师共同打分,得到综合评分。下面就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考核3方面进行分述。
3.1 教学准备
3.1.1 分组
小组主题演讲中,小组的组建是很关键的第一步。小组的成员可以由教师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而成,或者由学生按照学号,宿舍等随机组合,也可由学生自由结合。根据班级的人数,以4~6人为宜。分组时,无论是教师指定还是随机组合或者自由组合,都要根据组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文字撰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在组内进行明确分工、互相配合。
3.1.2 题目的选择
题目的选择是小组主题演讲的核心,教师可提前拟定一些题目,由学生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自由选题或者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内自己拟题。早期,题目一般都是教师拟定,作为教材知识点的拓展和补充。后期,题目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不仅限于教材内容的延伸,还有食品专业其他课程与本课程的交叉知识以及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的情况和思维的活跃度等,有时也让学生自行拟定题目。
3.1.3 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形成提纲和完整规范的论文,并制作PPT为演讲做准备。这一部分是主题演讲的重要部分,在布置题目之后,教师根据学校的数据库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献搜集和检索,并以文献及往年的论文为例,指导学生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学生完成这一部分的内容后,根据教师的要求,按时将论文提纲,论文以及PPT提交,教师根据这些文档资料情况,掌握学生对于选题的理解,资料搜集,整理归纳的情况,及时提出指导建议;同时也对形成的论文根据科技论文写作的要求进行规范修改;最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掌握,尤其是PPT,及时预备在课堂演讲后讨论中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以便在点评中可以抓住知识要点。
3.2 小组演讲实施
演讲实施是小组主题演讲的核心环节。在这一阶段,由各个小组选出代表根据PPT内容,向同学做演讲,小组中其他组员进行辅助性工作,比如在PPT中无法展示的大幅挂图、实物的展示,或者在演讲后共同回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因组员负责不同部分的资料整理,可以根据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
演讲结束后,其他组学生对演讲小组进行提问,在提问-回答及学生相互讨论过程中,教师尽量不打断,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同时,教师要做记录,如重要的知识点和某些离题、错误的观点等,以便在这个环节结束的时候做出强调和纠正,以及引发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
最后由教师作总结,总结最好在每个小组演讲讨论结束后立即进行(由于时间等原因,也尝试过全部小组演讲结束后一起进行总结,不如每组立即进行更直接有效)。从题目的选择、资料的搜集、论文的撰写,以及演讲和问题的回答等诸多方面进行总结,着重指出内容中涉及的理论知识,讨论重点、难点,并补充回答环节的问题,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同时也让其他组员同学在各自的评分表上打下自己的综合评分[3]。
3.3 考核与评分
在主题演讲教学环节中,学生展示的是提纲、论文文档、PPT演示文档、上台演讲及互动问题的回答,因此成绩将根据这些书面成果和过程来评定。通常评定的内容包括如下5个方面:①对于教师拟定的题目或者自己选择的题目的理解:角度,深度。②查找的资料与课题的全面性、相关性、丰富性,归纳整理材料的条理性等。③论文和PPT演示文档的撰写质量、语言、格式、图表等是否规范。④演讲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条理、流利、自然、幽默等。⑤回答问题的情况,准确性,互动情况等。通常教师制作出一个简单的表格以供学生进行评分(加表1),之后教师把这些成绩再进行统计(有时也加入教师的评分),得到每个小组的综合考核分数。
表1 食品技术原理小组主题演讲评分表(每个项目20分)
4 小组主题演讲的作用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无论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改进,还是对于课程本身乃至学科发展,小组主题演讲教学法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起着积极的作用。
4.1 对于学生的作用
4.1.1 促进学生角色的转换
小组主题演讲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角(主动设计和展示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课堂上被动的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对于本专业课程的兴趣,使学生的特长和能力也在团队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4.1.2 促进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和理解
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提高学生创新与综合实践能力。在应用过程中,这种“高度自治”的话题展示,强化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角色,是一个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的综合过程。从选题,搜集资料,整理成文,制作演示文稿,演讲和互动问答,这一系列环节中,都给了学生很好的发挥空间和展示平台。共同复习和学习知识,探讨与分析问题、演讲与互动交流,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课程教材的力度,更会拓展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全方面多角度的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称作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能力)。在课堂内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对学生逻辑分析的问题能力,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都有一个极大的提升。
4.1.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话题展示是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和呈现,每组的全部组员评分数相同。这就要求学生形成一个有力的团队,小组内既要根据各自特长进行角色分工,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也要积极沟通,不断协调配合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要从选题、资料搜集、归纳整理、成文修改、PPT制作直至最后演讲展示等,每个环节都需要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因此,这样的教学形式更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建立彼此支持与合作的人际关系。并且在小组合作中,成员之间也会因新的尝试和学习,发现自我和他人的潜能与价值。
4.1.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多媒体使用能力
目前,多媒体演示文稿(PPT)在各种会议以及项目展示中被非常广泛地使用,所以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也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然而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学习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且在讲台上正式演示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小组主题演讲给了他们这样的平台和机会,以PPT的形式展示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学习多媒体的制作方法,如何选择背景、配以文字、插入图片、制作表格、链接视频等,如何使形式活泼简练,内容条理清楚,都需要不断的训练和学习。学生通常在这方面有更强的学习能力,也有更多新奇的发挥,所以制作的演示文稿更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演讲的效果。
4.2 对教师的作用
(1)改变教师的授课模式,促使教师角色转换。小组主题演讲将老师从传统的讲授式模式中主导者的身份转化为学生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鼓励者。
(2)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促进教师的学习。在小组话题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全程的引导和管理。主题的设计与选择、小组的组建、材料的搜集和整理等,教师都要提出建议,并且及时反馈,以保证最后演讲展示的时候内容和形式等都能够让学生有所收获,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个过程要求教师既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同时又能够准确把握题目的范围,掌握每个环节,控制展示的过程和节奏。这对于习惯讲授式教学的老师而言无疑也是一个挑战,更是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整个活动中,也有利于教师对于知识的深入学习。年轻学生的思维活跃,观点犀利新颖,根据他们的想法搜集的资料可以弥补教师某些方面知识的老化或者固化,有些问题值得教师去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甚至和其他老师咨询和探讨,从而更加改进课堂教学,使教学相长。
5 小组主题演讲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5.1 存在问题
5.1.1 内容偏多,重点不突出
这个问题反映出学生选题后,归纳整理材料方面的能力不足。由于互联网络的便捷,无论是公共网站还是校园数据库,资料都很齐全,面对这样大量的信息,有的学生还不能够从其中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归纳整理,因此在成文、做成PPT演示文稿以及在小组演讲展示时,可以看出或者篇幅较长,或者有很多资料是没有经过整理的直接引用和堆砌。这就会使其他同学很难抓住重点,并且容易使演讲本身变成宣读材料,课堂枯燥乏味,使小组主题演讲无法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而流于形式。这类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如能在提交给教师相关资料时发现,就要及时对学生反馈,并指导其进行修改和提炼。
5.1.2 有些同学参与度较低
小组中个别同学较活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成为主导,而有些同学参与度较低。小组主题演讲是一个团队工作,在诸多的环节中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分工协作。但是在操作中,因为专业基础不同、性格的差异等,小组中每个人的参与度会有差异。学习基础好、主动性强且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的机会明显多于学习主动性不够,或者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致使小组主题演讲成为某一两个人的展示,使其他同学得不到锻炼,积极性也受挫,影响互动教学的效果。这个问题需要在布置题目、提出要求和评分标准的时候予以特别强调,并且在操作中抽查监督,最重要的是在最后的演讲,互动提问的时候,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问题的回答不只是仅由演讲者来回答,也可以指定小组中其他组员来回答。这样就要求组员要参与资料搜集,归纳整理,成文和PPT制作等过程,或者督促其熟悉已经整理好的资料,尽可能提高全员参与度。
5.1.3 容易转移学生注意力
小组主题演讲中,也有同学过于重视幻灯片的制作,在播放方式、图片、声音甚至视频等环节加入很多技巧。如此一方面确实是锻炼了学生PPT制作能力,使其可以熟悉使用某些功能。但是另外一方面,也会造成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被这些新鲜活泼的图片或者视频等所吸引,而忽略其展示的知识性内容和某些探讨性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也需要和学生讲清楚,一方面鼓励他们,多研究学习和熟悉PPT的制作技巧,另外也要强调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受众、不同的目标,制作的PPT的形式都要有所不同,在制作和展示中要有所取舍,以免喧宾夺主。
5.2 问题建议与改善
(1)教师布置题目的时间最好是开课后2~4周内,根据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专业水平能力和班级学习氛围等的了解,有针对性地设计和选择主题,制定任务要求、评分标准等。
(2)教师对于小组组员的组成要提出相应的要求,鼓励学生自由成组的同时,兼顾学生性别、成绩、能力、性格的差异,不但使小组之间整体能力水平相当,同时也尽可能使组内每个人都能充分参与并发挥各自特长,从中受益。
(3)教师制定的任务要求和评分标准要尽可能详尽,可操作性强,包括题目的选择、成文的格式内容、多媒体文档的制作、演讲时间、语言表达的技巧等。
(4)小组主题演讲的评分,是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部分。通常由小组评分和教师评分两部分组成。小组评分,即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每组同学提交的报告,制作的PPT,和课堂上演讲等综合表现,当场打分(教师提前制作详细的评分表,并下发)。教师在演讲结束后做出点评,在点评中,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和探讨,及时发现并肯定他们的选题角度,资料整理,规范成文,新颖观点,制作PPT的技能等诸多优点,给予鼓励和赞赏,同时也提出具体的建议,让学生及时修改。教师也可以填表打分,最后一起计算,按一定比例计入期末成绩。
(5)小组主题演讲可以集中在两次课左右进行,也可以根据主题的内容,将其灵活地安排到教师授课中相应的章节内,作为深入拓展和补充。学生从他们的视角来阐述问题,内容可能更感兴趣,或者观点更为新颖,或者形式更为活泼,总之有利于改善教师一个人一直讲解的枯燥,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
(6)每次小组主题演讲后,教师都会将每组修改后的论文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格式统一,并且装订成册,一方面成为课堂教学的资料补充,另外也是学生们进行教学实践的纪念和记录,成为进一步进行小组主题演讲的经验和借鉴。
6 小组主题演讲应用于专业课程的展望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小组话题演讲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目前,除了大学公共英语[4-6]、专业英语[7]、双语教学[2]等与英语有关的课程将其作为重要的一种语言表达训练形式外,在文科[8]或个别艺术专业[9]的教学中,小组主题演讲只是传统教学方式的调节;在理工[10-11]及医药[12-13]专业,结合案例分析[2],任务驱动[14]或者工程项目[3]已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食品技术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承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与应用性并重。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授课形式下,穿插小组主题演讲的互动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拓展思维,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资料搜集,多媒体制作以及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上有全面的提高;同时也促进教师的角色转换,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值得在高等院校相关的专业课程中实践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