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作品《高传炉》的造型及制作技法
2018-08-20顾亚明
顾亚明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延续。紫砂作品雅俗共赏,它们或用于寻常百姓的茶桌,或置于文人墨客的书案上座,每件作品都有着独特的内涵、深刻的寓意。每件作品也饱含着创作者的智慧与精益求精。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
紫砂艺术的美学表现形式,首先是它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具有丰富而柔和的质感,以其古朴、典雅、端庄的风格著称于世。它的造型千变万化,千姿百态是紫砂艺术的具体表现特征。光器、花器和筋纹器,仿真象形,自然生动,组成紫砂艺术的主旋律。光货的造型简洁明了,花货的造型逼真自然,方货的造型端庄稳重,筋纹器的造型严谨挺括,都表现了紫砂的传统艺术美。紫砂艺术的表现形式所展现出的精神美,从造型到装饰,紫砂壶集中了陶文化、茶文化、中华诗词、书法、篆刻、绘画等诸多艺术,丰富了紫砂艺术美的深蕴内涵。
传炉壶由谁首创现无法考证,根据传炉壶的外形来看,传炉为古代道家炼丹所用之丹炉造型作为依据,丹炉又为青铜器所铸造,因此也是仿青铜器所作。传炉壶造型端庄,隐隐有古韵风致,再加上其造型从丹炉之形中取意,又使得其有了仙风道骨之意境。
就造型而言,传炉壶属于紫砂光素器,器身形状以方器为基本形态,但与方器相比更为圆润,边缘线面都是方中藏圆,又无棱角。
《高传炉》
笔者的这款《高传炉》壶 它既有青铜器般的威严与稳重,又有陶器的凝重、典雅、质朴。壶身曲线强劲有力,全器上自壶钮,下至底足,无一不蕴藏浑圆之势。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合该如是。形制方圆互济,骨肉亭匀,秀韵超群。此壶制作要求极高,要想做得比例恰当、方圆相济,又有珠圆玉润之感,实属不易。形、神、韵俱全的《高传炉》壶,自然气势不凡。
传炉以“炉”为名,茶经有记陆羽以鼎煮茗,诗礼家声远,传炉世泽长。浑厚端正的外形形制,是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典范,自古以来制此壶者众多,只不过在传统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彰显其特点。
从这把《高传炉》壶的造型、质地上,可以看出其表象十分饱满,中空的肚腹与其形成极大的反差,虚实对比间,气势凸显。壶的表面坚致细密,质地光润可鉴,色泽红润古朴。壶身用镶身筒之法,上下左右地逐渐拍圆,对于力度的掌握和器形角度的分寸都要较为精细。
《高传炉》壶嘴的造型是方中带圆的基本形制,三弯流造型较其他壶流造型又富于变化,壶嘴的巧妙造型最能体现制壶艺人壶艺手法。圆把挺而有力,刚柔相济。壶肩部的线条浑厚、走势圆滑,壶口也为方圆支口,壶盖为方型圆角,四面通转,壶盖向上隆起。壶钮呈小四方形状,与壶身相呼应可爱。壶的底足采用短而小的四乳钉足,四足墩圆,与器身的整体搭配协调统一,形成一体。此壶“大巧若拙,大象无形”,悠悠古韵盎然,虚实相间,方圆交替,妙不可言。《高传炉》壶其形、其神,都充满了无限变化的想象和内涵,而这便是一件好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紫砂壶在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掌握泥料的干湿度,也就是硬烂程度,紫砂壶的制作,简单说就是泥料的加减,主要泥片有壶身、壶底、壶圈足、瞒片、壶颈、线片、子口、盖线片、盖顶、壶钮、流、把。这些部位泥片的干湿度、厚度、大小等都有差异,例如,底片,也就是壶底泥片,有的艺人会说要比壶身泥片略微干一点,这样在泥片收缩过程中,底片和身筒泥片不容易脱离;也有的艺人会说底片湿度要略微比壶身筒泥片湿一点,这样容易掌握壶体的饱满程度。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只要不会出错就是好方法。对于泥料的干湿度,没有什么数据要求,完全是靠用手去摸,凭感觉、经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