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文化生态失衡状况策略研究
2018-08-19徐翔
徐翔
摘要:本文以生态学为理论依据来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探求失调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勾勒出优化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框架,提出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文化生态失衡;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促使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在英语上课的广泛采用,切实提高了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主要表现为:首先,各高校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积极建设“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索课堂教学与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等的不同结合模式。其次,大学英语教学获得各级部门越来越多的支持,其地位获得了显著提高,这突出的表现在学校和各级部门在财政上对大学英语软硬件建设的投入上。再次,教学评估体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很多院校都采取了多元评估的方式。
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计算机和多媒体的使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没有像预想的那样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究其原因,在计算机和多媒体这些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强势介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整个相关的教学环境和因素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调节以达到平衡的状态。按照生态学的视角,大学英语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失衡的状态。而大多数学生在利用多媒体课件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常流于肤浅,把中西文化等同,忽略了文化的差异,不熟悉外国文化,在理解方面造成了许多误区,致使他们不能理解文章内在的内容,阻碍了外语水平的提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文化生态失衡状况的表现
1系统结构失衡
很多大学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有的大班动辄八九十名学生,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分配给每个学生的课堂时间就变得很少,教师在掌控课堂方面就有一定难度,除了讲授,很难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并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另外一方面,教师很难摆脱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而采取有创新的教学方式,学生因为得不到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或者没有被提问的压力,学习的主动性会降低。而仅仅靠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教师很难掌握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接受度。
2系统功能失衡
首先是信息传递失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真正的“人际交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来演示多媒体课件。另一方面,教师的语言综合素质还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掌控、知识拓展和自由发挥。由于无法用外语自由表达,教师常常会采取“回避”或“缩略”策略,呈现给学生的是不地道、不准确的英语,对文化的有效传递大打折扣。其次,教学目标与实际目标失衡。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和学生都难以摆脱考试的束缚,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是重技能分析轻技能应用、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考试要求轻全面发展。
3社会期许与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失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察的主要是学生的英语听力、基础知识、词汇量和英语写作能力,没有对英语口语的考察,因而学生没有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愿望,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只是更多地倾向于理解而不是有效模仿原汁原味的语言文化,使得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
二.生态化教学理论阐述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科学。如果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就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來因素的影响超过了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话,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状态,也就是所谓的生态失衡。大学英语教学同样也是一个由教与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和各种因素组成的系统,如果主体之间、主体与各因素之间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他们就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和功能,使大学英语教学很好地进行;如果这个系统失去了平衡,大学英语教学就会出现问题。
生态化教学是在“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视角下的教学,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生态化教学的根本特征体现在“生命性”上。它强调尊重生命及学生的个性, 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生命个体。第二,“系统性、整体性”是生态化教学的主要特征。生态化教学是人与教学环境按照一定的规律共同组成,相互作用而成的一个整体。第三,“开放性和自组织”是生态化教学的关键特征。第四,“动态平衡”是生态化教学的目标。生态化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并不是一个平稳发展的历程,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调整的状态中,也只有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生态化教学系统与环境间的“最佳”与“和谐发展”状态。
三.调整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文化生态失衡状况策略研究
1.尽量缩小班级规模、注重课堂师生互动。
高校应该采取措施尽量缩小班级规模,平衡课堂上的师生比例。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顺利开展教学,组织课堂活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机会也会增多,学生发言的机会增加,会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促使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同学用英语进行交流,使他们朝着听、说、读、写、译几项技能全面提高的方向发展。
2.注重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增加形成性大学英语教学。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和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对学生起引导作用,学生需要一个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真正把所学的内容变为自己的知识。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深化学习,提高英语水平,而且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可以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有利于不断地、全面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还应增加形成性评估在评估体系中的比重,使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表现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学习过程,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客观上有利于他们改变应试性学习的倾向,使他们的英语学习走上良性的轨道。
3.改变应试教育环境
外部环境有时会影响甚至决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教学过程。 由于社会用人单位在面试的时候很重视毕业生有没有四六级证书,所以学生在校时会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为学习目标。而四六级考试的要求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是完全一致的,会使学生偏重于听力和阅读的训练而忽视口语的练习,这对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不利的。所以,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该注意到这一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改变应试教育环境。即使这些考试短期难以取消,也应借鉴托福和雅思的做法,改变题型,增加口试内容,注重对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考察。
总之,本研究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生态失衡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其次是通过优化的大学英语教学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生命”的健康成长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再次,通过协调大学英语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间的关系,有利于使师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建立平等、和谐的生态关系,实现二者的共生和协同发展。
本文为外研社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项目《调整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文化生态失衡状况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11220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