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助力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018-08-18陆炎奇党美丽

文教资料 2018年11期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教学应用型人才

陆炎奇 党美丽

摘 要: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且很多高校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始摸索将CAT教学引入教学计划中。本文从CAT的优势入手,探讨了CAT教学的必要性及国内外在此领域发展的现状,并对未来CAT对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此希望高校通过进一步完善CAT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翻译 翻译教学 应用型人才

1.引言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各国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日益频繁的交流与合作,翻译研究地位日趋上升。高质高效的翻译必定会大大促进国际交流,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向翻译研究与实践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试图不断拓宽研究视角与途径,并且不断挖掘更加有效的翻译手段。21世纪90年代以来,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 MT)和翻译记忆(Translation Memory, TM)等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 CAT)工具的开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便捷有效、不断更新换代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成为许多翻译公司谋求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翻译市场的变化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设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培养出满足翻译市场迅速变化的高级翻译人才,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

2.CAT的优势

从广义的角度讲,计算机辅助翻译包括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综合应用,它能够显著提高译员的翻译质量和数量。人工翻译的日工作极限为5000字左右,然而有了CAT工具的帮助,译员可以将工作量提高到日均10000字以上。在专业领域,如科技,金融、医学、新闻、法律等,CAT能够保证译文内容的准确性、术语使用的一致性和译文产出的经济性(钱多秀,2009:49)。

现行主流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采用的核心技术是翻译记忆,它是译员工作站的重要组成部分。Bowker(2002:93)将翻译记忆定义为“一种用于储存原文与对应译文的语言数据库”。专业翻译领域的相关翻译素材可谓数量庞大,但其一般都局限于某个特定领域,比如政治、经济、军事、计算机、通讯等,而翻译素材在这些领域通常都会出现较高的重复率。据有关数据统计这类素材的重复率可高达20%到70%,也就是说如果用传统翻译方法,译员要进行至少20%的重复翻译,而且往往翻译工作量之大,译员无法保证前后重复的内容能保持一致的译文。另外,翻译记忆这一核心技术则将匹配率较高的内容自动记忆并存储于数据库中,以供译员直接使用,这样大大减少了无意义的重复工作,节省了译员的体力与脑力劳动,从而总体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CAT工具的另一特点是术语管理系统。术语管理系统的主体是术语数据库,是一种计算机化的术语集合。面向翻译的术语库一般是双语或多语对照词表,并附带其他相关信息,如学科范围、行业、定义、记性等,可以经过进一步加工,使标准化后供不同的术语库吸收使用。术语库具有快速查询和及时更新的功能,可在其基础上进行各种新的研究和处理,对翻译工作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利用术语库可以方便迅速地查询所需内容,同时新词术语能及时补充,并有防止术语混乱的作用,因而可大大加快翻译速度,提高译文质量。

另外,CAT的翻译管理系统可将内容的准备、翻译、检查和发布程序合理化。在翻译项目管理工具中,项目经理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对照记忆库,对任何需要翻译的新内容进行分析。以往翻译内容会自动返回给用户,而所有需要翻译的新内容则向下无缝发送到翻译链进行人工翻译,从而确保译文的高质量。这样能够自动化人工集约型流程,免除不必要的人工操作,提高翻译产量,并缩短内容信息和产品的面市时间。

3.CAT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3.1CAT教学必要性

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单易行 我《大纲》)规定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外语,从事翻译、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大纲》对“复合型人才”作了界定:“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是通识教育:前两年不分专业,第三年开始进行专业选择,专业选修课8个至12个学分不等。这种做法突出的是宽口径、厚基础。但是这样的做法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在校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欲将学生打造成基本功扎实且精通多个领域的多面手显然并不现实。学生往往会学习多门课程,但只限于这些课程的基础知识,一旦进入专业领域,依旧束手无策。二是这种通识教育不符合市场的人才需求。如今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基础上,企业需要的是在专业领域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而不是各个方面都略懂皮毛的“万事通”。三是这类培养模式不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数由高职高专升格而成,特别是民办院校,学校资源有限,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学生素质较低。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制订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大多参考和借鉴研究型本科院校,试图从各个方面向研究型大学靠拢,没有根据学校(专业)的层次定位、学生的自身素质、未来就业方向和学校现有资源进行修订,专业特色不明显,培养模式单一,从而出现外语专业学生面临“没有专业”的尴尬境地。因此,这类院校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外语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

3.2国外CAT专业建设的经验

从国际角度看,将CAT专业建设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已不是新鲜趣闻,国外很多知名大学已开始对翻译技术和翻译工具予以高度重视,并且不断实践。比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业学院坚信仅仅依靠语言能力并不能确保他们的毕业生在如今的人才市场中独树一帜,只有牢牢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则、方法及应用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以计算机语言学中心的术语课程为例,学生被要求学会使用计算机技术来分析术语库,正因为学生掌握了这一特殊技能,因此其毕业生一直受到英国乃至全球人才市场的青睐。而计算机语言中心开设的与翻译相关的课程種类繁多且独具特色,包括翻译语言学、翻译方法论、译者信息技术、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计算词汇学、语言信息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另外,计算机语言中心拥有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数据库。作为中心主任,莫娜·贝克(Mona Baker)是享誉全英的翻译理论与数据库研究专家,她和她的团队共同开发了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料库——英语翻译语料库。除此之外,其他一些知名的国外大学非常重视翻译技术和翻译工具使用的教授,比如英国的伦敦大学、加拿大的渥太华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威尔士斯旺西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等,香港大学及台湾大学同样开设了类似的课程。总而言之,这些大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方法且开发了一套系统的翻译教学课程。

3.3国内CAT专业建设的概况

相比较国外及港台地区日趋成熟的CAT专业建设,国内有关高等教育机构对机器翻译教学和翻译新技术的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总体看,国内应用CAT技术的译员人数应该不少,但这多限于服务于翻译机构和跨国媒体及公司专职译员,教学和科研机构中应用者相比之下确实比较少。而相对于应用,研究和教学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因此,这方面的现状可以用“两热两冷”来总结:两热乃是CAT研究起步早竞争热,译员和翻译机构应用热;两冷则是理论和应用研究冷,学院翻译教学冷(徐彬,2010:80)。继香港中文大学后于北京大学于2006年开设了国内首个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其次国内一些高校陆陆续续建立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比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学院、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其中很多是同声翻译实验室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并存。虽然国内诸多高校对于CAT专业建设正在加大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力度,且积极探索CAT教学体系的建设,但相比较国外无论在理论上抑或是技术上都日趋完善的体系,国内相关机构及高校仍处于起步阶段,有较长的道路需要摸索。

4.CAT教学模式的展望

培养应用型人才一直都是翻译本科专业及翻译硕士专业强调的重点。何刚强指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强调的一点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本身来自翻译工作的第一线,他们接受这个专业学位教育的目的是能更好地在实际岗位上提升业绩,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变得更为得心应手。”(何刚强,2009)因此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应将此作为培养目标从而探讨有效的教学模式。笔者根据现如今国内的教学环境结合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CAT教学模式。

4.1基于数据库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教科书及参考书相比,语料库提供了更具体详尽的例子与阐释,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比较掌握翻译技能。

目前一些世界上非常流行的商务翻译记忆软件,比如Trados,DejaVu,SDLX等,具有对齐文档、保留并检索双语语料库的功能。对齐文档是指计算机能够将独立的源语文件和其在目标语中的译文存入数据库以供后面翻译工作的检索和参考。译者用这些软件翻译好的文件同样能够自动保存在双语语料库中,并且这种双语语料库通常能够转变为通用的数据形式或者转变为特定的语料库传输数据。

Bowker(2002)提出了基于语料库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合作建立一些例如计算机、经济、法律等特定领域的翻译语料库,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与热情,还有助于他们建立翻译语料库为日后所用。Bowker同样指出语料库由学生独立建成将促进原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另外清华大学的教授罗选民(2003)提出翻译语料库的研究表明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语料库已应用于西方翻译领域。因为语料库对于探索文本特征、译者风格,源语对目标语的影响等诸多方面都有显著的作用。就翻译教学而言,基于语料库的教学模式能够整体提高教师对翻译教学的认识,尤其在科技文献翻译方面能够大大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

4.2自行设计翻译课件

课件的出现不仅扩大了教学信息,而且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指导下,教学课件的设计应结合翻译课程的特点扩大其教学范围从而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翻译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对比是其主要的教学方法,因为两种语言的差异及各种译文需要在翻译学习中进行比较。课件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于翻译标准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不同版本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对于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具有重大意义。课件设计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认识语篇功能。传统的翻译教学只提供一种参考译文,这使得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事实上,如果为学生提供多个译文供其选择,学生可能收获更多,因为选择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应用他们已学到的翻译技巧。

例如布置学生翻译商务英语中的一篇文本。此文本中的大多数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翻,学生可以在完成整篇翻译后点击参考译文进行对比。或者当他们碰到较难翻的句子时可以直接点击参考译文,这样系统会同时出现四种不同的译文供其参考,学生可对这部分内容的功能及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选出最佳译文。除此之外,一些其他内容同样可以在课件中设计,比如文本风格、翻译技能解释等。与传统的翻译教学相比,学生可以通过翻译课件的学习提高对比分析能力。

4.3在线软件和网站

传统的纸质字典已无法满足人们在翻译过程中的需求,而在线软件和网站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公开免费的翻译软件和网站介绍给学生,比如King soft Power Word或者King soft Fast AIT.

CAT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及技巧翻译的能力,而搜索技能则是这其中的关键。现如今的搜索技能绝不仅仅是直接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那么简单。网络数据如此庞大要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据谷歌搜索引擎统计,其编入索引的网页数额高达80亿,如果不掌握有效的搜索技能,那将如同大海捞针,大量的时间会浪费在信息查找和网页浏览上。因此对于译者、翻译研究者及从事翻译教学的人来说掌握先进的搜索技能从而及时有效地查找自己所需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5.结语

随着全球化不断推进,作为不同国家文化的沟通桥梁,翻译行业已渗透到全世界的各个领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翻译已经发展为一个涉及两种语言翻译及信息处理技术的知识型产业。翻译市场的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已经为计算机辅助翻译开辟巨大的市场。这一变化同样为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我国先后有15所高校开设了翻译专业硕士学位课程(MTI),有19所高校开设了翻译专业本科课程。在有关课程计划里,“计算机辅助翻译”被列为一门选修课,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CAT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吕立松,穆雷,2007)。在以信息为基础的翻译教学模式中,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处理的信息来源数据库,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建立学习平台完善知识结构,强化实际操作能力,从而适应未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笔者期盼未来CAT教学能得到广泛关注并实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Bowker, L..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 Ottawa: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2002.

[2]錢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徐彬.翻译新视野——计算机辅助翻译[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4]何刚强.取精用弘,图远务实——简谈翻译硕士专业教材《笔译理念与策略精讲》编撰原则[J].中国翻译,2009(1):51-53.

[5]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56-58.

[6]吕立松,穆雷.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J].外语界,2007(3):35-43.

猜你喜欢

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教学应用型人才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