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的几点思考
2018-08-18周英洁
周英洁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凝聚性和转化性等功能,其教育目标是否实现,实效性是否增强主要依赖于思想理论工作者语言艺术能否成功运用。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不但要思想政治过硬、博学多才,而且要努力塑造独特语言风格,锤炼语言表达能力,让理论教学入耳、入脑、入心,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语言 语言艺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教学自古以来被认为是“舌耕之业”,没有这个语言桥梁,课堂教学难以进行。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与学的桥梁与纽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武器。通过教学语言艺术,学生既有知识的增益,又有艺术的感染、道德的熏陶,引发情感认同和心灵共鸣。教师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对教师的语言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教学语言平淡直叙,拖沓冗长,学生势必味如嚼蜡,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严谨精确地表述概念,抽丝剥茧地分析原因,鞭辟入里地指出问题,提纲挈领地归纳总结,春风化雨地润泽心灵。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体会。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科学严谨,逻辑清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具有系统严密的理性色彩、严谨深刻的逻辑内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涉及大量的概念、理论,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无误,坚决抵制似是而非的语言。含混不清、缺乏准确性的语言将影响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出现偏差,而形成错误的判断推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准确无误地使用概念,恰如其分地遣词造句,严密清晰的逻辑推理,令人信服的答疑解惑。
政治术语必须规范化。如:“利润”和“赚钱”两个词,一个是政治语言,一个是生活俗语,如用于概念表述解释必须用前者,调侃举例则用后者更合适。讲课涉及的数字必须反复核实,力求精确,用最近数字最好,比如谈到中国外汇储备,简单说3万亿美元肯定不如截至2018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31428.2亿美元效果好。
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由逻辑思维的链条构成的,有内在的层次和条理性。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无论讲解,还是论证,其语言组织都应脉络清晰:讲课顺序的先后,讲课重点的取舍,都要思路清晰、井然有序,环环紧扣,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缺乏逻辑性的授课语言难显理论功底,缺乏逻辑思维的授课老师难以胜任思政课教学。
二、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教学语言才能博采众长、游刃有余。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思想的内容是语言的源头活水。只有积累了充分的专业知识和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知识,课堂教学语言只有融会贯通才能举重若轻,厚积薄发方能游刃有余。思政课涉及的学科领域相当庞杂,仅仅有政治学、历史学、哲学的知识储备显然不够,经济学、社会学、外交学等往往是思政教师的普遍短板。所以,一位称职的思政课教师应当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知识“多面手”和“杂家”。另外,政治理论课要面对全校学生,一般学校至少有几十个专业,授课教师要对学校开设的专业做常识性的了解,如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授课内容与学生专业相联系,学生自然就会入脑入心,乐学好学。如我在讲“大学生就业问题”时就针对不同专业举例剖析就业形势,达到不错的授课效果。
三、提升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文学素养,让教学语言诗意盎然,生动感人。
大学生对满腹诗书的教师总是心存敬意的,诗情画意的语言能给老师的人格魅力加分。听一堂诗情画意的课,就像欣赏美丽的风景画心旷神怡;就像欣赏曼妙的乐曲,余音萦绕回味无穷。教师的诗意语言能给学生以情感的触摸,心灵的慰藉。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必是一板一眼、庄重平淡的,它可以是富有诗意、激情和遐想的。强调教学语言的优美和教学意境的深远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拓展理论的意境之美。
古典诗词音节匀称,节律感强,语言凝练概括力强,寥寥数语下尽显丰富之情感、深远之内涵,尤其适合用于教学语言。哲学课教学在讲解哲学原理主客体相统一的问题时,就可以引用苏东坡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说明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阐发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论证旧事物必然灭亡,新事物不可战胜。
在形势与政策课笔者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回顾跌宕起伏却依旧向前的中美关系,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描述1949年蒋介石飞往台湾的复杂心情。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达我军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引用这些诗词时尤其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节奏感,要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相结合。或慷慨激昂、浓墨重彩,或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或稍作停顿、无声胜有声……让语调的起伏变化伴随感情的抑扬,成为有力的表达手段。
四、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同样需要平易亲民、轻松活泼,寓庄于谐。
具有抽象性和哲理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始终用晦涩的语句必定晦涩无味。这就需要更多的语言设计,在讲述理论时如能恰当地运用语言教学艺术,适当使用谚语、歇后语、網络用语,则可化平淡为新奇,变深刻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寓说理于幽默,寓庄严于诙谐,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
以“95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对简洁、活泼形象、幽默的网络流行语有很强的认同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穿插一些新颖的网络流行语,赋予思政课教师特殊的亲和力与沟通力,无形中会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网络用语使用不可太多,并且必须恰如其分。
幽默语言可以调节气氛,化解尴尬。上课如果有学生窃窃私语,直接批评显然会伤及学生自尊心。可以这样说“老师的课讲得太好了,以至于有同学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溢于言表,想发表些个人观点,等老师讲完课再让大家畅所欲言”,比直接教育效果更好。有一次开学第一次上课多媒体设备故障,课件一时打不开,在学生众目睽睽的注视下笔者一边操作一边用幽默化解尴尬:“看来这个设备认生,跟我需要熟识的过程,跟你们一样。”学生笑了,紧张气氛立即缓和了。
五、精心设计整节课教学语言的起承转合,尤其着力打造“开课语言”和“结课语言”。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场、别具一格的提问会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对知识的感知欲望。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结课语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必须重视。“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响”结课语言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思;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提出问题、开拓延伸等,精湛高超的结课语言艺术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点睛之笔。讲台湾问题时这样设计结课语言“纵然种种因素干扰着台湾问题的解决,我坚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定能够实现”,学生报以热烈掌声。还可以巧妙用结课语预告下次课内容的结课语,笔者在讲近现代史纲要课时讲到近代中国各阶级的探索,讲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的探索,结尾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各个阶级面临大变局都在积极探索,那么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历史的关头又有什么表现呢?且听下回分解”,给学生留下期待。
综上所述,教师魅力某种意义上讲是语言的魅力,教学效果与教师语言艺术有直接关联。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语言特色,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吸引力、穿透力、感染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思政课堂出彩。
参考文献:
[1]刘金生.谈一谈历史教学的结尾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4(24).
[2]任文祥.浅议政治课堂的幽默艺术[J].教育创新学刊,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