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医药类院校学风建设

2018-08-18张佳黄芳

文教资料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有效举措学风建设

张佳 黄芳

摘 要: 大学校园优良的学风可以为大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效率的有效保障,是大学良好教学、生活秩序的最基础体现。学风建设的成效高低是一所大学能否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够强的优秀学子的先决条件。本文以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例,分析中医药类院校学风建设活动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 学风建设 有效举措

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学风,是读书之风,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一所高校的学风稳固,学生培养的质量就会更高,学生管理工作也会相对轻松。优良学风的养成取决于学生的素质,更依赖于学校包含制度管理、活动开展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工作,从而营造积极向上、奋发上进的氛围。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良好学风,各大高校每学年纷纷组织开展优良学风养成的系列活动。

1.中医药类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类院校因为学生专业的特殊性,为了使得祖国中医药事业既传承经典,又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中医药类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既要学习中医又要学习西医,既要学习中药又要学习西药,学习课程比较多,学习压力一般比较大。部分学生在较大的压力下,成绩不理想,产生了厌学情绪。如今大学生普遍深度接触手机和互联网,受网络游戏、小说、影视作品等负面影响更多,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学习氛围不够浓厚[1]。此外,中医药类院校一般缺少人文、艺术类专业,学校氛围偏于沉闷,学校各类学生活动开展不够积极且形式单一,学生各类活动倾向于沿袭之前的活动思路而缺乏创新,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目前多数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主要依靠学生管理队伍进行,学校层面缺乏制度加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有限,并未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整体的学风建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

2.中医药类院校学风建设的可行性措施

中医药类院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可以更多地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进行整个院校层面的学风养成的顶层设计[3]。

该中医药院校每年三月到四月为学校的优良学风养成月,学校每年三月会发文开展文明宿舍、优良学风班级、勤学宿舍、特色宿舍评比等各类活动,同时要求各个院系在学校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开展各类具体、特色的学风养成活动。

2018年,该中医药院校全院系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优良学风养成月的各类文件精神,秉承“德育为先、学风为主、育人为本、管理为重”的总体工作思路,实施各年级目标管理机制,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文科学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同时提升学院整体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2.1高度重视,全院部署,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院系学工办在收到学校学工部关于优良学风养成月的通知之后,专门召开“关于共建优良学风养月”的专题会议;要求所有专职辅导员参加的同时邀请兼职辅导员(专业任课老师)参加,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专业自主学习及专业拓展学习质量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组长,专兼职辅导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4]。另外,院系领导也高度重视“优良学风养成月”的活动开展,将院系的所有会议室、教室对学生开放以便学生开展相关的研讨活动。院系的高度重视和在人员、经费及场地上的支持,为优良学风养成月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2加强教育,提升认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为了使“优良学风养成月”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院系辅导员利用点名会、班会、新媒体手段,以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优良学风养成月的活动形式、目标、任务及要点,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另外,进一步强化班委、学生会等干部的自我管理与监督职能,明确分工,为优良学风的养成确立制度保障。

2.3思想引领,层层联动,夯实党团建设基层堡垒。

院系领导和辅导员分别针对学生开展“思政第一课”,学生党总支组织举行了学院入党宣誓大会和每周例行的党员红色观影等学习活动,“雷锋月”期间,各学生党团支部和各个实习点积极开展了各类特色学雷锋系列活动[5]。

2.4新老合力,传承创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院系精心定制方案,对辅导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通过集体观摩并讲评新入职辅导员日常工作,开展主题班会、骨干会、班建、谈心谈话、重难点人监控等学生管理技能培训,每位老师结合个人擅长进行分享,团队受益多,成长快。

2.5紧密筹备,激发活力,开展特色学风养成活动。

院系紧抓学生日常各类管理制度落实,院系领导牵头主推,形成全员育人氛围:切实发挥兼职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育人作用,召开兼职辅导员系列班會,兼职辅导员们就自身的学习与就业历程给学生在专业学习方法、专业前景、职业规划、择业与就业等问题上与学生进行深入又生动的交流,极大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院系学工办发挥新媒体育人优势,筹划、创建“职业生涯发展微辅导”微公众平台。

各年级根据本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情况,开展系列行之有效的学风活动:高年级各班邀请优秀毕业生开展“研路漫谈,筑梦起航”考研经验交流会和“厚德学风,筑梦引航”就业经验交流会。低年级各班以本班或者高年级直系一两名“学霸”为先进典型,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在新生中开展院系级别的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辅导员以两周评比一次的机制,对学生宿舍进行不定时检查,并进行评优和讲评。毕业班的实习生开展“实习生的故事”、“我的考研故事”、“我的求职故事”征文等活动。

院系开展“古籍流芳蕴,晨光伴少年”晨读活动和“给一年后自己的一封信”等行为习惯养成类活动,旨在立足当下,充分利用时间并展望未来,明确一年后的目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品杏林内涵,传不朽经典”的中医经典诵读比赛,全年级申请固定课室进行晨读打卡,背诵《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各班班委组织进行抽背、互背,促进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传承中医经典文化精髓,在学院内营造学经典、品经典、爱经典的良好学习氛围。

此外,院系借每年学校优良学风养成月的契机,开展校级品牌活动中医药文化节,该活动到2018年已经举办了十一届。文化节面向全校,活动持续两个月,既包含紧扣专业的“第六届中医药知识竞赛”、“第三届中医经典诵读大赛”,又包含研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届橘井诗缘大会”、“墨染云舫,本草飘香”书签绘制大赛等,在全校校园内营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在以“传承经典,弘扬传统”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节中,院系各专业通过精心策划,准备了包括“我来中草药”、“中医技术体验”、“中医技术大闯关”、“展板”、“腧穴定位与知识普及”、“针灸体验”、“健脾茶试饮”、“字海寻药”等活动,各专业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向全校师生进一步展示中医药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

2.6把握重点,点面结合,建立三位一体关怀体制。

在优良学风养成月的各项活动中,院系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密切关注重难点学生的思想、行为及精神状态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6]。辅导员要求学生骨干密切关注并记录重难点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参与次数与表现情况,每周与重难点学生进行谈话,建立起朋辈、家庭与教师三位一体的关怀体制,使需要关注的重难点学生借着优良学风的契机,在专业学习与精神面貌上有更大的改观。

3.中医药类院校学风建设有待改进的方面

3.1学风建设活动参与度不够。

优良学风的养成不仅要动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和全体学生,而且要用给学校全体教职工发文件、在教职员工大会上强调、领导单个约谈等方式动员全校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7]。在校园内,通过拉横幅、在教学馆、图书馆、饭堂等处的LED屏上滚动播出标语、通知等方式在校园内形成弘扬优良学风的良好氛围[8]。

3.2学风活动需奖惩分明。

在优良学风养成月等学风养成的各类活动期间,各个院系好的做法或者学生的优秀事迹等都可以通过文件、新闻报道、通知等方式进行汇总,达到宣传优秀、传承创新的目的。

对于学生的各类评比或者检查结果方面,能够不仅有优秀奖励,而且有具体落实到个人的处罚的通知或者文件,赏罚分明,这样促进学风养成的效果可能会更好[9]。

3.3学校管理部门应加强设计。

学校层面学生处应该牵头组织、管理学生的学风养成工作,教务处、宣传部、总务处均应该参与其中,发挥积极作用,把优良学风养成的工作作为学校的关键工作来抓。教务处或者宿舍管理中心能够将对上课到课情况、宿舍卫生、宿舍晚归等的检查、报告做成每个月、周的常规工作,而不仅仅是优良学风养成月等活动期间的工作。宣传部应该经常走进基层,多多发掘学生、教职工中的优秀学风养成的特色人物作为典型宣传,并且开放学风建设专栏约稿,在全校营造爱学习、乐学习的氛围[10]。

4.结语

随着高校的重视,高校管理部门人员素质的提升和全员育人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加之和传统文化有效结合迸发出的火花,中医药类院校的学风养成工作开展越来越有成效。目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药院校优良学风养成月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忱,学生的学习面貌整体得到很大提升,文明素养也有了较大提高。中医药类院校应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持续对学风建设的高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实效性,营造活力向上的校园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徐跃菊.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学风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0):197-202.

[2]周涛,黄莉.中医类专业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4):18-20.

[3]秦瑜.曾国藩治学思想及对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启示[J].內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1):93-97.

[4]景宜.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以南京林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7,35(6):1-3.

[5]刘丽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及策略[J].教育观察,2017,6(23):14-15.

[6]张燕,弓哲,王聪.浅议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学风体系[J].视听,2017(3):203-204.

[7]李娜,范勇,郝军.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农业教育研究,2017,2(23):34-37.

[8]胡小敏.高校大学生学风现状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19):201.

[9]常明涛.大学生学风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育观察,2017,6(3):33-35.

[10]冉红卫.用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学风思路探析[J].新西部,2017(7):125-126.

猜你喜欢

中医药院校有效举措学风建设
中医药院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年级差异研究
西南边疆高等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