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解读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特点
2018-08-18陈晓丹
陈晓丹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表现出了极强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出发点。这些创新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在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特点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是随着现实情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的理论。其重要特点就是与时俱进,这种与时俱进的品质指导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的提出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来的,具有很多新的特点。
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和中国的历史文化等相结合的全过程来看,由此可以总结出以下四点的特点:
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民族,这种兼容并蓄推动了文化多样性发展,形成了特有的、独具魅力的、别具一格的中华文化。我国的民族文化是不断与时俱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这些年我国的传统文化出现了西化的特点和不良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需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借鉴优秀文化。无论是我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我们都要学习、借鉴优秀的部分,对腐朽落后的文化要学会拒绝、坚决抵制。目前,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要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当今社会发展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其相结合,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人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二、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
历史是发展着的历史,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如果我们因為过去取得的一点成就而沾沾自喜,不愿意再接受新鲜事物或者一成不变守着过去的理论去发展现在的中国,估计用不了几年中国又会回到原点,成为发展缓慢落后的国家。时代的变迁,条件的变化,我们思想、理论、策略也应随时而变、随势而长。遵循与时俱进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开放、包容的理论也应随时而变、随势而长。立足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潮流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及实际需要,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推动中国社会更好走向未来的应然要求。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本质要求就是跟着时代潮流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理论,为实际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学理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可以和各个时代相结合,赋予新的科学内涵。共产党主义理论同样也是要符合时代的发展根据中国国情的需要创造性的提出新的理论,引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走在时代的前沿。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理论特点就是实事求是的特点。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保障,党从领导方法、工作方法、思想方法等方面充分阐释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论是革命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及新时代,都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创新理论、应用理论、完善理论,在实践中求真理、获真知,为中国取得一个个胜利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现在国内局势依然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国内政治制度存在一些弊端还没有得到解决。当中国共产党面临这些问题时不会选择退缩或者逃避这些问题而是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实践教训、历史经验中总结原因、完善理论。这样才能更好更快、保质保量的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四、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出发点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要想长久的执政下去不是靠武力征服的,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制度不复存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人民服务成为共产党的宗旨,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更是共产党不变的初心和终极追求。正是因为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和初心,党才能在历经种种磨难后带领人民走向光明的未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很多惠民政策措施,人民的幸福感显著增强。自十八大以来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贫困发生率跟往年比大幅度下降,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很大进展,争取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都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结束语
我们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中国将会发展的更快走的更远,我相信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复兴,一定会砥砺前行,奋勇前进,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更加美好。百姓们到了晚年可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各种社会制度比较健全、经济发展迅速、政治清廉、科学教育达到较高水平阶段,国民素质普遍提高、生态环境优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最终我们将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2年11月14日通过),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8页。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