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2018-08-18徐丹
摘 要:人文素养是衡量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人文素养内涵、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培养意义、高职生人文素养现状以及人文素养培养现状,提出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培养要从人文教育全面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开设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层次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加强教师人文修养等几方面全面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职生;人文素养;培养路径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教育形式,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也逐渐提升。尽管如此,也应看到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上存在着重技能提升,轻人文素养培养的倾向,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在我国古代典籍《易经》中有“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这样的论述,这里的“人文”是与“天文”相对的存在,泛指文化,这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有关“人文”的论述。素养是一个人的修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人文素养通常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道德、语言等人文知识以及由这些人文知识内化、提升的人文精神。体现在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各个方面,是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
二、高职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
人文素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素质。
(一)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培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变生产方式、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高素质人才指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文化素质是基础,其核心是人文素质。人文素质要通过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人文知识的教育,由学生内化、提升从而形成较高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等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 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已然成为地球村,在各种信息、思想的渗透、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倾向。部分大学生由于理想、信念淡泊,价值观存在偏差,这已成为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能否吸收和弘扬先进文化事关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由之路。[4]
三、高职生人文素养及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一)高职生人文素养现状
高职生来源广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弱,世界观、人生观尚处于形成时期,容易受外界或周围人的影响。当今社会信息交流高速、便捷,这一方面给学生吸收、接受新鲜事物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不良思想和风气进入校园,尤其是功利主义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尤为严重。调查显示,很多学生简单地认为,选择在高職院校学习只为求职,将来有份可以谋生的职业。因此学好专业课、掌握一门谋生技能就可以了,人文学科无用、浪费时间。这种想法在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由于缺乏人文知识学习,其涵养、内化、提升为人文精神的过程受到阻断,严重影响了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人文素养的欠缺,难以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由于人文素养不高,职业瓶颈期会很快来临,这不仅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无法实现人的长远发展。
(二)高职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高职教育既从属于高等教育,又从属于职业教育,具有教育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当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为了盲目追求数字上实现的就业率,忽视高职教育的教育性,单纯突出对技术、技能的强化,将高职教育办成了职业培训,完全不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理念上,片面强调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忽视对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忽视理想、信念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单纯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有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在培养方式上,更多关注于课堂教学,忽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忽视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学生要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上级、同事、下属、客户等等,然而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由于人文素养缺失,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和与人沟通的技巧,难以应付复杂的工作任务和人际关系,这样的人即使专业能力再强,也只是单向度、工具性的人,无法在职场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路径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简单地增加几门人文知识的课程就能够实现的,这是一个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从人文知识传授、人文精神内化、到付诸行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全方位的路径设计,全过程的环境熏陶,通过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课程、活动,让学生沉浸其中,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实现人文素质的提升。
(一)人文教育全面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技能与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人文教育方面一方面要强化“两课”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另一方面,由于课时有限,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全面融入人文教育,改变专业课程教学只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现状,增加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如通过专业领域内名人事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专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人文素养的培养等,通过对职业能力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技能并不能适应未来职业需求,只有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能适应未来岗位需求。
(二)开设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实现人文教育全覆盖
在“两课”教育、人文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开设若干门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如《社交礼仪》、《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中外名著导读》等,并规定每名学生至少选修2-3门,在兼顾学生兴趣、爱好多样性的同时,又强化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实现人文教育全覆盖。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凝聚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而且有助于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人格塑造产生强大的影响。学校可以利用校歌、校训、建筑、景观、制度等校园文化载体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努力营造和谐、开放的育人环境。通过吟唱校歌、诵读校训、举办升旗仪式等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宣传栏、教学楼、宿舍楼走廊张贴积极向上的宣传标识、宣传画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重要节日、重大事件,如父亲节、母亲节、五四青年节、纪念马克思诞辰等活动契机,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始终沉浸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与此同时,鼓励、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规范和引导,一方面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和发挥正能量。
(四)开展多层次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人文素质培养是通过人文知识教育提升人文精神进而产生自觉行动的过程,是一个由知到行、知行統一的过程。因此,通过开展多层次、以体验为主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亲历亲为中实现自我熏陶和自我提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结合思想政治课开展实践教学。通过社会调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博院馆、文化古迹等活动,把优良传统教育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体验教育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5]。其次,利用专业技能训练,提升综合素质。借鉴职业技能大赛强化专业技能提升的方式,在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时,注重设置小组任务、团队任务,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工作严谨负责精神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主动配合、协调默契的团队精神。再次,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参加社区专业知识宣传、到公司、企业参观、顶岗实习等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体认,增强职业道德、职业修养的培养。最后,结合就业、创业教育开展实践活动。在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相关培训的基础上,对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同学,通过建立学生创业园,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在实践中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将人文教育内化为人文素养,升华为人文精神。
(五)加强教师人文修养,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专业能力、人文修养、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至深。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使自己既是专业领域的专家,也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领路人。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和内容,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真正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双目标。除了教师自身有意识地加强自身人文修养外,高职院校也要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教师提升人文素养落到实处。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先后出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职工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等,以体制、机制建设来保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
高职教育作为有别于本科教育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无论是在生源、培养过程、培养目标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通过认真分析高职生特点、未来职业取向,了解高职生人文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本着“全人教育”理念,通过人文教育全面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开设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层次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加强教师人文修养等几方面的共同努力,全面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5]于淑秀,周万春. 医学生人文素养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5(3):114-116.
[2][4]孙晓,董瑞. 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构建策略探析[J]. 山东社会科学,2016(6):352-354.
[3]祁丽.高校旅游地理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2): 116-117
作者简介:
徐丹(1976-),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副译审,硕士,科技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英汉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