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亚当·斯密自制美德的探析
2018-08-18张琪
摘 要: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道德情操论》是一部学术价值比较高的作品,也为全面系统地理解斯密的经济学思想提供了一个方向。在这本书中,斯密提出了人类的四大美德,即:谨慎、正义、仁慈和自制,在这四者中,自制被认为是其他三种美德顺利实现的重要条件,是德性完美所必需的一种美德。本文首先从自制作用的两类激情和自制所要达到的合宜性目的两个方面来论述斯密对于自制美德的思考,再接着就是联系斯密生活的时代及当今的经济社会,感悟自制美德对经济生活的维持和作用。
关键词:自制;美德;合宜性;经济生活
一、斯密眼中的自制美德
(一)自制作用的两类激情
一个人如果能按照“完美的谨慎、严格的正义和合宜的仁慈”去行事,那他就可称为一个具有完善美德的人,不过即使是对这些准则有了较为充分地理解,如果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来做支持,这些准则也绝不会得到完善的实践,所以斯密认为人们需要对那些过度的激情予以控制。这些需要控制的激情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巨大的努力才能抑制的激情,比如恐惧、愤怒等;另一类则是较短时间内就能控制,但又会频繁出现的激情,比如舒适、享乐、赞扬等。
对于第一类激情的控制,尽管都能激起某种程度上的尊敬和称颂,但也会表现出一些不同来。人们的恐惧很多是来源于对生命可能遭受伤害的本能害怕与担心,所以对恐惧的抑制也就显得极为不易。斯密认为,一个人对恐惧的良好控制,毫无疑问会为他增添令人尊敬的光辉,对那些本身就有高尚品质的人来说,为控制这种激情所做的努力能帮助他获得更高的崇敬;即使是对那些本身行为卑劣的人来说,能够在面临巨大惩罚甚至是死亡的时候,表现出一副凛然不惧的样子,也会让不少人为之惋惜或尊敬。战争则是能够锻炼这种自制力最好的地方,尽管战争本身带着杀伐甚至不义,但当我们看到一个个士兵在战争中不惧死亡、直面危难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对他们表示由衷地钦佩。
相较之下,对于愤怒的抑制却并不一定显得那么崇高。对恐惧最正常的表达尽管不会激起人们的敬佩,但至少不会引来太多的讨厌;而愤怒这种激情的正常表達,会令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会反感、厌恶。所以,通常能得到我们同情的愤怒,都需要加以抑制到公正的旁观者所能接受的程度。另外,控制愤怒的动机如果不是完全来源于尊严、合宜的意识,比如有时来源于恐惧,那么这种动机的卑劣就会大大降低人们对抑制这种激情的敬意,甚至觉得这种抑制可鄙。所以一般来说,对于愤怒的自制并不如对恐惧的自制表现得那么崇高。
一般来说,对恐惧、愤怒的抑制如果是来源于正义、仁慈这类美德,那么不仅这种自制本身是一种伟大的美德,而且它也帮助其他美德顺利转化为实践,为其他美德增添了光辉。而如果“自制”这种品质被坏人利用,用于巨大的愤恨和不义之事时,这些人及其行为就会成为一种极端危险的力量,他们利用“自制”所造成的负面结果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厌恶或批判,但另一方面,这种自制本身及它通常伴有的及其冷静的态度和毅然决然的勇气又会受到人们的尊重或敬佩。
相比于恐惧、愤怒等第一类激情来说,第二类激情更为平淡些,它以舒适、享乐等为代表。对这类激情的控制虽然更为容易些,但由于它们会连续不断地对人们进行诱惑,稍有不慎就极易将人们引入歧途,所以这类激情的控制也有很大的价值,斯密对其就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这种优美和优雅,虽然不那么光彩夺目,但是,其令人喜爱的程度并不总是低于英雄、政治家和议员的显赫行为所伴有的那种优美和优雅。①”并且,对于这类平淡而朴实的激情所进行的自制也不大容易被有害的动机驱使,因而“节制、庄重、谨慎和适度,总是可爱的②”,也就是说对这类激情的控制总是令人感到愉快的。
(二)自制的目标——合宜性
在《道德情操论》中,“合宜”这个概念几乎是贯穿全书,它也是理解斯密整个道德理论体系的关键。斯密指出,一个人的原始激情要想得到公正旁观者的同情,就必须要将这些激情降低到公正旁观者所能接受的程度,也就是“合宜”的程度。而能够将自我激情进行良好控制的人,通常就具有一种“自制”的美德。所以,对激情进行自我控制的标准或者说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合宜性。
对于不同的激情来说,公正旁观者所能赞同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斯密认为:“旁观者最乐于表示同情的那种激情,它的合宜程度可以说是较高的;相反,旁观者最不想表示同情的那种激情,它所达到的合宜程度可以说是较低的。③”有些激情,比如愤怒、憎恨等这类不友好的激情,还有一些由肉体产生的激情,比如食欲、性欲等,这些激情的过度发泄都是不合宜的,会使人大为不快,甚至令人厌恶、鄙视。因此,要想得到他人的同情,对这类激情的控制应当是将其尽量降低,努力达到他人所能接受的程度。另一方面,这些激情的不足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立即的厌恶,但有些情况下,人们也并不愿意看到这些激情太过缺乏,比如正当的愤慨、正常的食欲往往是人们所期望看到的。总体而言,对于此种类型的激情来说,它们的过度更不容易得到公正旁观者的同情。
另一些激情,比如善良、怜悯、友谊等友好而仁慈之类的,这些激情通常属于积极向上的正面情感,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博得他人的好感,即使有时有所过分,也并不会引起人们的厌恶。就像一位过分温柔的母亲,或者一个过分宽容的朋友,尽管他们这种友好的激情过度了,尤其是施加到一个卑劣之人身上时,我们可能会责备这类激情,但绝不会鄙夷它们,而是会给予关心、同情或者惋惜。但这些激情的不足却往往是不合宜的,一个人如果太过于缺乏这类激情,人们会认为他对周边人漠不关心、铁石心肠,并且他在排除掉对他人关心的同时,也排除掉了这个世界所给予他的友谊和温情。甚至当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所遭受的危险和伤害完全没有感受时,他也就很难对自己行为的合宜性予以认真关注,那么他也就不具备自我控制这种高贵的美德,而是会被认为是一个麻木不仁者。
斯密认为,合宜性应当是进行自我控制的最佳动力来源,也是自我控制的目标归宿。尽管恐惧或者更确切点说谨慎性有时也能产生自我控制,但是来源于谨慎性的自制背后会掩藏着巨大的报复心、带着更大的愤怒,这种自制不仅不能真正帮助缓和那些激情,而且会加剧激情的更猛烈爆发,造成更大的破坏与伤害,由此看来,以谨慎性做动力的自制不仅算不上一种美德,反而是一个巨大的危险力量。但受到合宜性约束的自制却不同,这种自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过分强烈或过分不足的激情克服掉,因为一个因受到伤害或屈辱而异常愤怒的人,通常来说会急于向其同伴倾诉并渴望得到同伴的同情,当其同伴以一种温和、有节制的同情来看待他时,他内心的狂暴、愤怒也会被淡化,并且他为了得到同伴更多、更深切的同情也会愿意主动抑制自己的愤怒情绪,那么这种情况下他的愤怒不仅有所抑制,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克服了。
总而言之,人类天性中必然会有一些激情的合宜度较低,自制就是来帮助这些激情达到公正的旁观者所能接受的程度,即使之合宜。当然,自制这一过程的实现也是相当不易的,它有时是需要巨大的意志和坚定才能做到的,也正是如此,自制才称得上是一种极为高贵的美德,这种美德的实质是在对合宜性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将过度的激情进行控制,从而帮助其他美德更好的实现,使个人达到一种德性完美的状态。
二、自制美德在经济社会的作用
斯密的《道德情操論》要比他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问世的更早,但在《国富论》公开出版之后他仍数次修改了《道德情操论》一书,并在第六版中新增了整个第六卷——论有关美德的品质,这足以看出斯密对于美德的重视,尤其是他对自制这一美德更是不惜花费巨大篇幅来论述,这也表明他对于自制美德的高度看重,他说:“自制不仅其本身是一种重要的美德,而且,所有其他美德的主要光辉似乎也源自自制。④”斯密的这种理论思想或许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当时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带动下,国内资本主义市场发展强劲,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但与此同时,斯密也目睹了随着商业化的加剧,以及物质利欲的巨大诱惑,人性出现扭曲,社会道德出现滑坡现象,而面对这种情形,法律却发挥不出太多作用。而斯密认为具有内在约束性的道德或许对社会和谐的实现大有帮助,他在强调道德他律性的基础上,更为重视道德的自律性,并提出了“公正的旁观者”这一重要概念,也因此将“自制”作为重点考察的美德。
斯密认为在谨慎、正义、仁慈和自制这四个美德中,自制是其他三种美德顺利实现的重要条件。斯密推崇自制的美德,主要是期望通过自制美德的弘扬,来控制人们天性中一些过分的情绪,使人们的行为向着合宜、规范的社会道德看齐,这样不仅有助于减轻资本主义经济中道德滑坡引起的盲目扩张、恶性竞争等问题,也有利于资本主义更快更好地进行原始积累,争取确立资本主义统治地位。
今天在市场经济席卷全球之时,自制的美德仍有用武之地:一个没有道德约束的社会是毫无秩序的,同样,一个没有自制管束的经济社会也是无法维持的。在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的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有些国家就为了转嫁国内经济压力,谋求高额经济利润,不惜打起了贸易战。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关税战正是各国出于着急摆脱经济低迷情形,而不顾其后果所采取的恶性商战。早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时,美国和西欧诸国为了转移经济矛盾就曾打响过贸易战,但事实证明这种行为只能是损人不利己,不仅不能真正缓解本国经济危机,反而会引发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报复与被报复,进一步加剧各国经济动荡。相反,如果在面临巨大经济压力之时,能够及时地自我控制住消极、不友好的激情,使之处于一种合宜性的程度,那么危机完全可以通过国与国之间的互相协作、互相帮扶予以减轻或者良性解决。
总而言之,对自制美德的推崇,不仅在斯密生活的时代,即使是如今的经济社会,对于经济秩序的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定都是很有必要的。另外,结合斯密对美德,尤其是自制美德的论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经济思想,他的伦理思想和经济观点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13-317.
[2] 杜邦云,彭华.亚当·斯密美德伦理探析[J].兰州学刊,2012,8.
[3] 侯红霞.亚当·斯密美德思想探析[J].哲学百家,2011,3.
[4] 张习.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应具备的美德——解读《道德情操论》第六卷[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7.
[5] 何志昌.亚当·斯密的“德性”思想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张琪(1993年—)女,河南永城人,专业:财政学.
①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16页。
②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15页。
③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16页。
④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