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下气象类文本的翻译
2018-08-18展望姝
展望姝
摘 要:如今,全球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将国外气象类科技文本汉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翻译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对气象类文本的翻译进行探讨。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如下翻译策略:一、通过异化和归化使源语言和目标语实在功能上实现部分对等;二、依据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上存在异同,使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三、运用增译和减译使译文在语法上符合目标语的审美,并且体现出原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四、采用重组法、拆分法、重组法来应对原文的长难句,同时也更容易被目标语读者接受。
关键词:科技翻译 语言特色 翻译技巧 翻译原则
一、研究背景介绍
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越来越突出,气象灾害频发。 因此,将国外的一些气象类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尤为重要。本文的翻译文本是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global tropical cyclone damage《气候变化对全球热带气旋破坏的影响》,这是发表于2012的一篇气象类文本。
热带气旋通常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海面上,它是一种气旋性环流,是破坏力极强的一种天气系统。强烈的热带气旋不仅形成狂风、巨浪,而且往往伴随着暴雨、风暴潮,它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因此,全球气象学家都致力于研究如何监测及控制热带气旋带来的损失。当前台风(飓风)气候学的研究热点也集中在气候变化与热带气旋之间的关系。 该文本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其他一些因素和热带气旋造成的损失之间的关系,重点提出了一种热带气旋综合评估模型。 通过该文本,能够了解气候变化和热带气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学习到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例如较先进的监测热带气旋的方法及模型。
二、原文本的性质和特点
原文本属于气象科技类文本。科技文本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存在大量的专有名词。科技英语词汇大多是单词、复合词和缩略词,可以将它们大致分为三类:1.专业技术词;2.半专业技术。这类词是由普通词汇衍生得来的,它们本身含有普通词义,但是它们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内有着不同的意思;3.普通词汇。词汇之间会互相渗透,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普通词汇会获得专业上的新意义,从而转变为科技术语。从句式来讲,科技文本中的句法的主要特点如下: “结构复杂,层次纷纭; 连环套接,难解难分; 穿插过多,脉络难寻;语序颠倒,结构变形” (孙新法,2008:10-11)。
三、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功能对等”。翻译就是要运用最贴切、对等和流畅自然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言所表达的信息。所谓“功能对等”,也就是说翻译过程中不要求逐字逐句地死板对应,重要的是在两种语言间实现功能上的对等。功能对等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詞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意义是主要的,表达形式则是其次。意思是指目标读者与译者能达到大体相同的反应,是“和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的对等”。
四、案例分析
(一)直译和意译
1.直译
直译是指既保持了原文内容,同时也保持了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直译是科技文本中最主要的翻译方法。因此,对于直译在该翻译文本中的应用只选取一例。
案例一:However, this recent upward trend is still within natural variability and longer-term records do not reveal changes in underlying frequency or severity.
译文:然而,最近的这种上升趋势仍然在自然变率范围之内,长期记录并未显示出基本频率或严重性有变化。
分析:这句话的译文和原文一一对应,表达出了原文的意思,保持了原文的句式结构。
2.意译
案例二:Nascent tropical cyclones are randomly seeded across each ocean.
分析:“seed”原意为“播种”,但将该句译为“新生热带气旋被随机地播种在各个大洋”会显得很别扭,因此,将“seed”意译为“生成”。
译文:新生热带气旋随机地生成在各个大洋。
案例三:The model predicts that mostseed disturbances dissipate.
分析:该句中“seed disturbances”按字面应直译为“种子扰动”,但是“种子扰动”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因此,通过分析上下文,“seed”是指上文的“nascent tropical cyclones”,通过查找资料,发现了“Tropical disturbance”这一气象术语,该术语意为“热带扰动”。
热带扰动(英文:Tropical Disturbance)是热带气旋的胚胎状态。
译文:该模型预测:大多数热带扰乱会消散。
案例四:The survivors constitute the tropical cyclone climatology for the particular model and climate.
分析:该句中“survivors”字面意思为“幸存者”,但放在整句中来看显然是不对的,根据上下文分析,上句讲的是“大多数热带扰乱会消散”,因此“survivors”应该是指“未消散的气旋”。
译文:未消散的气旋构成热带气旋气候学,应用于特定的模型和气候。
(二)增译和减译法
1.增译
案例五:This paper provides a framework to combine atmospheric science and economics, but some effects are notyet modeled, including sea-level rise and adaptation.
分析:原句中“adaptation”是“适应”的意思,但是单单译为”适应”的话无法将句意表达清楚,因此,选择了增词。“sea-level rise and adaptation”,“sea-level rise”是海平面上升的意思,所以将“adaptation”译为“应对方法”。
译文:本文提出了一个结合大气科学和经济学的框架,但一些影响尚未被建模,包括海平面上升和应对方法。
2.减译
案例六:A specialized, coupled atmosphere-ocean hurricane intensity model is integrated along each track to determine the evolving wind-field evolution.
分析:“the evolving wind-field evolution”如果逐字翻译的话,应该译为“进化的风场演变”,为了表达更流畅,且不改变原句意思的情况下,可减译为“风场的演变”。
译文:为了确定风场的演变,将一个专门的、大气海洋飓风强度的耦合模型与每一条轨迹相结合。
案例七:…yielding annual storm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distributions in good accord with observations in each part of the world oceans.”
分析:在译“in good accord with ”时,未将good特意译出,减译为“相一致”。
译文:“......得出的每年风暴频率和强度分布都与世界各大洋的观测结果相一致。
(三)復杂长句的翻译策略—拆分法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global tropical cyclone damage这篇文章翻译的难点主要于其中大量复杂长句的翻译,原文本中大量使用各种从句、各类短语和复合结构等,对主要内容进行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造成句子结构复杂、层次繁多,给原文的阅读和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汉语则不会使用大量长句,汉语表达习惯为多用小短句,简洁明了。“因此,英语句法结构常被喻为‘大树参天,枝繁叶茂,而汉语句法结构是‘碧波万顷,层层推进,这也体现了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李庆明,孙琳,2009:103)
针对原文本中这些复杂长难句,译者可以采取拆分法:按照汉语中多用短句的习惯,把长句中的从句或短语译成句子,分开来叙述,在遵循原文逻辑顺序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译文句序,为了使意思连贯,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词语。此外,译者在翻译长难句时要进行句子结构分析。也就是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或核心,即主谓结构或主谓宾结构,然后分析从句的具体语法作用,主次分明地对全句进行综合处理,以便透彻理解、准确翻译。
案例八:The paths of the resulting tropical cyclones are followed until they strike land whereupon a damage function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damage caused given the intensity of each cyclone and what is in harms way.
分析:该句很长,句式复杂,为了便于目标读者理解,找出句子主干,将句子拆分,改用中文常用的短句。
译文:对热带气旋的路径进行追踪,直到他们登陆,因此可以利用损伤函数根据旋风的强度来估计破坏程度和路径。
案例九:The tracks of storms are then predicted using a simple model that moves the storms given the large-scale atmospheric flow as simulated by the climate model.
译文:根据气候模型模拟出来的大范围大气流动,用一个简单的模型,预测风暴的运动轨迹。
五、结语
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翻译实践来说,译者不仅要有较强的翻译功底,同时对特定文本的特点以及翻译原则也要进行透彻深入地了解。此次笔者通过对气象类文本的翻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专业翻译的理解。
对于气象类科技文本的英译汉而言,一方面由于科技类文本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译文必须做到完整、准确、简洁、清楚地把原文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另一方面,科技文本的结构非常复杂。通常是多层次的、立体式的。因此要想翻译好气象类科技文本,首先必须对气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掌握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其次,必须谨记科技文本的特点及其翻译原则,根据具体的翻译实践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也就是对于不同的文本采取相应的原则,在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策略,在策略的指导下灵活变通。最后,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将原文准确自然地转化为译文,不光要考虑到原文的内容,也要尊重原语言和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不能生硬地一味“直译”,也不能主观地将原文本“意译”地面目全非,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翻译腔”的同时最大可能地使译文达到自然、准确、流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M.A.K.Halliday.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 M.A.K.Halliday,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76.
[3] 范祥涛.英汉科技翻译中的连接重构[J].中国科技翻译,2001(4):14.
[4] 李庆明,孙琳.从认知的角度看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长春师范 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103.
[5] 宋霞.浅析功能目的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外语论坛)2010(21):78.
[6] 孙新法.谈科技英语长句的理解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8(4):10-11.
[7] 王博.英语科技术语翻译策略新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 (5):135.
[8] 汪先锋,王裕坤.内指照应对比研究及其在英汉科技语篇翻译重构中的运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4):132.
[9] 温雪梅,邱飞燕.2010.科技术语翻译之“约足俗成”与创新[J].中国科技翻译2010(3):13.
[10] 建平.科技英语长句的分析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