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心护理(FCC)在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8-08-18何天丽杭州市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杭州310000
何天丽 (杭州市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杭州 3100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个人作息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广大群众中最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有研究数据显示[1],全球每年死于慢性病的比例不低于总死亡人数的65%,并且这个数值还在持续增长中。在我国,主要威胁人民生命安全质量的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慢性肺疾病。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约有70%的死亡患者是死于慢性病。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针对出院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该项措施的提出和实践,保障了医疗服务的连贯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对提高患者身心健康、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目前,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因为起步早,较为多元化,比较典型的有出院计划模式、过渡期护理模式、个案管理模式等[4-6]。而我国国内主要是以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模式比较单一化。近些年,有研究表明,给予慢性病患者家庭中心护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家庭的参与,有利于给慢性病家庭减轻负担,因此,应该进一步引起重视。选择我院100例符合慢性病标准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和在此基础上添加家庭中心护理模式,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58~82岁,平均(68.2±5.3)岁,病程12~35年。文化程度:本科及本科以上18例,高中52例,初中17例,小学13例。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平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58~80岁,平均(66.7±5.2)岁。观察组50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59~82岁,平均(67.2±5.1)岁。患者所患慢性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动脉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部患者均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排除行为和认知能力存在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均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措施,包括如下内容:住院期间建立个人档案,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等,通过日常宣讲科普患者关于用药和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常规延续性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家庭中心护理模式,增加如下内容:①在入院时开展前期调研工作:针对患者感兴趣、想要获得的护理服务展开问卷调查,以此为基准提供规范化、延续性的护理服务;②成立慢性病延续护理管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担任组长,其他3~5名护士作为成员。其中最低学历为大专,最高学历为硕士。针对前期调研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及护理指导;③组建随访小组,为提高随访效率和随访成功几率,也更便于与患者沟通,小组开设微信账号、微博公众号等,方便患者通过网络平台提问和回答随访问卷;并且积极保持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鼓励、调动患者家属主动监督患者的积极性,通过家庭的力量,在精神上、行为上给予患者监督和鼓励;⑤执行FCC健康教育计划:由管理小组根据随访情况,针对患者的遵医行为、用药、饮食和体育锻炼等结果,修正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方向,及时解决问题。整个干预期间为12个月。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对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信行情况以及患者自理能力及心理方面焦虑、抑郁评分等情况。满意度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维度,满分为5分,得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相关疾病知识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对治愈疾病的信念”“对疾病相关的行为”,下面分别有4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打分制,满分为5分,得分越高,表明对该项目认知越清晰。患者自理能力、焦虑和抑郁心理情况采用ADL、SAS、SDS自量评分表进行测试。最终两组患者问卷和评分表回收率均为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护理态度 护理内容 护士素质 总分对照组 50 3.30±1.44 3.38±1.32 3.39±1.23 374.38±7.40观察组 50 4.27±1.47 4.34±1.34 4.41±1.36 485.57±8.35 t值 36.344 38.253 38.174 201.350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信行情况比较:详见表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信行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信行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疾病认知能力 总分对照组 50 3.19±0.42 3.17±0.25 3.72±0.23 335.12±7.03对治愈的信念疾病相关行为观察组 50 4.74±0.37 4.64±0.27 4.56±0.28 457.367±6.79 t值 22.174 38.253 38.174 188.125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ADL、SAS、SDS评分结果比较()
表3 两组患者ADL、SAS、SDS评分结果比较()
组别 例数ADL SAS SDS对照组50 2.41±0.88 38.11±4.21 39.44±3.81观察组 50 4.81±0.79 29.05±4.10 29.57±3.71 t值 11.12 10.07 11.05 P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ADL、SAS、SDS评分结果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有调查数据表明,截止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5.5%,老龄化社会的情况已经日趋严重。而慢性病在老年人当中的比例也日益增加。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客观因素,导致大量慢性病患者占据门诊、急诊病房,对医疗资源造成了进一步的浪费。因此,在社区开展延续性护理,尤其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FCC最早由fond于1972年提出,并且应用于儿科方面。现在,在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于其他专科。FCC也被重新定义为一种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给予患者及患者家庭护理的方法,围绕患者家庭,在护理中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护理[7]。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针对社区延续性护理患者增加家庭中心护理,对患者本身自我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护患关系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应该给予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