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8-18尤竹娟深圳市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518000
尤竹娟 (深圳市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生儿科,广东 深圳 518000)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新生儿时期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异常增高,导致患儿皮肤、黏膜、巩膜出现黄染,如未能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损害中枢神经功能,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当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主要采取光疗,常见的光疗手段为蓝光照射,其疗效显著,但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患儿的治疗,导致其治疗时间延长。因此,为保证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有必要对患儿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2-3]。综合性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此,针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将该阶段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纳入研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明确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其全身皮肤及巩膜存在不同程度的黄染情况,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且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的出生日龄为2~23 d,平均(16.73±0.29)d,共有男32例,女28例;观察组患儿的出生日龄为3~24 d,平均(16.75±0.27)d,共有男33例,女27例。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将患儿放置于双面光疗箱中,对其全身皮肤进行均匀照射。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并针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告知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观察组患儿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其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健康宣教:结合患儿家长的认知程度、理解能力,采取面对面的方式,为患儿家长讲解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等,还可发放健康知识手册或播放相关宣教视频,耐心解答患儿家长的疑问,使患儿家长了解有关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和新生儿母乳喂养等育儿知识。②心理护理:在蓝光照射治疗时,由于患儿需与母亲长时间分离,患儿往往会因缺乏安全感而哭闹,护理人员应与患儿进行适当交流,如用轻柔的语言哄患儿,用手指轻轻触摸患儿头部皮肤。③预防不良反应护理:治疗前,为患儿修剪指甲和洗温水澡,戴好眼罩、手足套,并清洁光疗箱,调整光疗箱内温度;治疗时,将患儿摆放为仰卧位,间隔更换为侧卧位,交替进行,并对患儿皮肤表面汗液进行及时擦拭;治疗临近结束时,将患儿衣物事先预热好,做好保温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神志反应、体温,并适当补充水分。④抚触护理:将患儿放置于抚触台,抹上婴儿润肤油,对患儿全身进行抚触、轻柔按摩,5 min/次,1 次/d。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24 h内排便次数、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健康知识知晓度及护理满意度。疗效分为:显效:经治疗,患儿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完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浓度降至正常水平;有效:经治疗,患儿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部分消退,临床症状好转,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无效:经治疗,患儿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出现好转,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不明显[4],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健康知识知晓情况采用自制的新生儿黄疸知识问卷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即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越高。护理满意度采取百分制,即满分100分,由患儿家长打分,得分越高,说明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软件选择SPSS19.0,χ2检验用于计数资料比较,以例数、百分比表示,t检验用于计量资料比较,以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儿则为81.67%,经比较,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的排便次数、黄疸消退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的24 h内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黄疸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排便次数、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儿的排便次数、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组别 例数 24 h内排便次数(次) 黄疸消退时间(d)60 1.46±0.31 3.73±0.80观察组 60 1.77±0.39① 2.96±0.74对照组①
2.3 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比较:护理后,两组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比较(,μmol/L)
表3 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比较(,μmol/L)
注:与护理前相比,①P<0.05;与对照组相比,②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对照组 60 护理前127.01±32.91 43.27±11.65护理后 98.82±24.05① 31.92±9.27①观察组 60 护理前 126.98±33.12 43.05±11.82护理后 75.43±20.79①② 23.24±8.09①②
2.4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共出现2例腹泻、1例发热,对照组患儿共出现3例发热、4例腹泻、3例皮疹。
2.5 两组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度、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表4 两组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度、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组别 例数 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对照组60 75.46±10.29 81.78±9.75观察组 60 87.94±12.58① 92.04±10.32①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生长期间常见的疾病,主要与新生儿机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可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其中,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治疗即可自愈,而病理性黄疸患儿如未能及时治疗,容易引发严重后果,如胆红素脑病,对患儿生命安全构成威胁[5-7],故应积极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现阶段,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主要采取蓝光照射治疗,通过对患儿皮肤进行蓝光照射,促使患儿体内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衍生物,使其顺利从尿液中排出体外,进而有效降低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促使黄染消退。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8-11],但在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可能影响到治疗效果的护理因素[12],故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还需对患儿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预防不良反应护理、抚触护理。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24 h内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黄疸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护理后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中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可有效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促进新生儿排便及黄疸消退,还可减少不良反应,确保治疗安全性。这主要是因为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无统一标准,充分体现了护理措施的灵活性,是一系列护理措施的综合体现,围绕着护理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利于全面规避医疗活动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从而保证患儿的治疗效果[13-15]。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黄疸消退,降低胆红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保证临床治疗效果,还可提高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促使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