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吡酯治疗偏头痛疗效及对神经元放电和脑血流的影响
2018-08-18谭相如
谭相如
(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曹县,274400)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且头痛多为偏侧,持续时间能达到4~72 h,部分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在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下偏头痛将会进一步加剧,但是在安静的环境下疼痛将会得到减轻[1]。目前,临床上对于偏头痛发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内分泌代谢因素及饮食和精神因素有关,不同因素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一步加剧疾病的发生、发展。西比灵是偏头痛患者中常用的治疗药物,虽然能减轻患者疼痛,缓解病情发展,但是远期效果欠佳,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将托吡酯用于偏头痛患者中能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改善神经元放电及脑血流速度,但是该结论有待验证。因此,我们探讨托吡酯在偏头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元放电和脑血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25.73±5.61)岁,病程6个月至12年,平均病程(7.84±1.31)年,头痛发作持续时间(4~73)h,平均时间(43.57±5.71)h。观察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25.67±5.57)岁,病程7个月至13年,平均病程(7.67±1.26)年,头痛发作持续时间(4~72)h,平均时间(42.91±5.67)h。本研究均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批准下完成,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头痛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偏头痛临床诊断标准;2)符合托吡酯、西比灵治疗适应证;3)存在明确的偏头痛史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精神类药物史、精神类药物滥用史者;2)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3)难以遵循医嘱完成相关检查、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比灵治疗。口服西比灵(陕西颐生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01)10 mg/次,2次/d,连续治疗8周(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托吡酯治疗。第1周口服托吡酯(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55)25 mg/次,1次/d;第2周口服25 mg/次,2次/d;第3周每天早晨口服25 mg,晚上口服50 mg;第4周口服50 mg/次,2次/d,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完毕后对患者进行效果进行评估。
1.5 观察指标 1)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头痛评分。记录并统计2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疼痛评分(采用0~3分评分法进行评估,分值越低,治疗效果越理想)[2];2)神经元放电。采用脑电图对2组治疗后1个月脑电图异常及脑蛋白变性发生率;3)脑血流速度。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测定2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中中脉及后动脉血流速度。
2 结果
2.1 2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头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头痛评分,均少(短)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2个月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头痛评分,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头痛评分比较
表2 2组神经元放电比较[例(%)]
表3 2组脑血流速度比较
2.2 2组神经元放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脑蛋白变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α波频率降低、δ波增多及θ波增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脑血流速度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托吡酯在偏头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托吡酯是偏头痛患者中常用的治疗药物,属于是一种具有独特化学结构的抗癫痫药物,是自然态单糖基右旋糖的硫代物,药物最早用于难治性癫痫患者中[3]。国内学者研究表明:托吡酯用于偏头痛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药物,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4]。托吡酯用药后药物阻断神经元持续极化引起的反复电位发作,能发挥良好的阻断作用[5]。同时,托吡酯能阻断海人藻酸在受体递质中的神经传递作用,减少兴奋性中枢神经递质的传导,从而阻断钙离子的高电压门控通道,能有选择性的阻断碳酸肝酶,调节三叉神经的血管信号传递,成为缓解偏头痛患者升级元素紊乱性兴奋的重要机制。临床上,将托吡酯用于偏头痛患者中能加速脑组织血液流动,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利于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将托吡酯用于偏头痛患者中有助于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改善神经元放电及脑血流速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