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解析几何教学的整合

2018-08-17蒋尚珠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后课前解析几何

蒋尚珠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技术与解析几何教学整合的结合点,选择了一个具体的课程内容,做了一些教学尝试,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解析几何教学整合的一些教学见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解析几何;整合;课前;课堂;课后

一、解析几何在高中数学的地位和现状

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解析几何是一门以平面几何为背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和方法的重要学科.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又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整体文化认知水平的一个典型范例.

然而,目前解析几何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方面问题.例如,教师教学方式单调、课堂教学难以开展探究与交流活动;学生对课程理解不深入、思维方式单一、学习方法机械古板、直觉思维和创造力受阻等.解析几何课程教学的这种现状需要改变,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科学地、有效地实施解析几何课程教学,这一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信息技术与解析几何教学整合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其最终的教学效果取决于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可以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课堂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又能增加教学容量,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信息技术与解析几何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

“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教学的主要授课方式.这种方式无法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无法让大多数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有关数学思想.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们可以尝试结合信息技术的优点来辅助教学.

(一)课前准备,资源共享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教得好、学生能否学得好,直接影响课堂效果,而课前的准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应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一切资源,比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同时,搜索一切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包括教科书、音像材料、教学挂图、教学投影片、教学光盘、学生学习辅助资料等.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精心组织备课,再将有关资料进行筛选,有选择性地记取资料来源,如与知识联系的书籍或网址,制成资料文件,通过学生电脑或网络共享资源.

比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课例教学实践中,可以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请你上网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日出和日落全过程的相关视频,并联系一下数学知识说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态过程?”“请你查阅资料举出生活中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实例.通过查阅的资料你是如何判断这些实例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有多种方法吗?你是如何从这些方法中判断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呢?”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之后的新课学习做充分的准备,提前“消化”数学课堂的知识.

(二)课堂整合,突破难点

由于传统的解析几何教学手段以静态为主,教学难以将涉及的图形、动态过程、复杂计算等问题在黑板上展示出来.除此之外,探究实验往往会受到实验器材和实验数据等问题的限制,很难在真实的环境中展开,甚至有些时候无法及时地处理数据.利用计算机,不仅能够模拟实验操作,弥补探究实验条件不足的限制,还可以利用专业的数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动画模拟

几何画板是高中解析几何数学课程中最常用的教学软件,它专业性强、功能丰富、操作简便,制作出来的图形直观、动感,可以满足解析几何教学中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要求.

例如,在“线性规划”的教学中的产品包装优化设计问题、宿舍输水管道问题、公司建立地点选择的问题等都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的赋值和计算功能开展数学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得出规律.又如,在教学中若遇到一些难点练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动态探索过程,然后在课堂上通过计算机呈现其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平移、旋转、重叠、闪烁等一系列模拟操作过程,形象、生动、直观地描述所学知识的内涵,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便于切实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得出结论.

2.分层交互,系统学习

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工具或素材,对有关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分层交互显示,进而剖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涉及生活中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直接登录网上资料库,或者课前下载一系列相关的微课件,通过视频、音频技术等进行分层、交互呈现,提供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其课外知识.

3.设计练习,深化知识

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动手练习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以及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PowerPoint,Word,Flash等文字和图形处理软件,编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利用网站编写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其中包括选择题、填空題、是非题、解答题等,借助有关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并提纲挈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再加以演示比较,以丰富课堂容量,使学生的练习机会增多,将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通过图文并茂的练习,既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轻松学习,真正做到“减负提索”之功,其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课后优化,资源再用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为教学创设了问题情境、丰富了课堂容量,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进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然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这时,教师必须通过课后及时地处理与整合.比如,及时处理好各微课件间的呈现过程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课堂上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一一反馈出来,重新整合成一个新课件或制作成学习网站,为备课组提供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场所和交流平台,从而提高课件的使用率,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和循环再用的目的.

四、信息技术与解析几何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观察、归纳、总结、猜想、发现,由直观、具体到抽象、一般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也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的电教素质问题

多数数学教学工作者对信息化技术了解不深,难以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课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电教化素质培养,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水平,促使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二)学生主体性问题

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造成学生接受利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一致.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只能作为辅助手段,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辅导.

(三)多媒体软件问题

目前适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软件和课件很多,但质量普遍偏低且价格偏高.学校应加大力度多购置和增添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多媒体教学氛围.

五、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解析几何教学的整合使教育教学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化.如何使信息技术的价值在数学教育中得以真正地体现,是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育的终极追求.本文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选择了一个具体的课程内容,做了一些尝试.

【参考文献】

[1]李铁安,宋乃庆.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策略——数学史的视角[J].数学教育学报,2007(2):94-98.

猜你喜欢

课后课前解析几何
谈数学课堂的学具准备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拓展材料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思想及其在教学中的渗透
例谈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思品课堂“以学论教”实施步骤之探索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之课前三分钟演讲
《微分几何》教学的教改实践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