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2018-08-17静程竹鑫
蔡 静程竹鑫
(1.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2;2.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盐城 224051)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贫困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国家、学校等组织通过助学金、困难补助等方式给予其一定的经济补贴。[1]有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心理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以及自卑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作为“弱势群体”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尤为突出[3]。职业生涯规划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均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应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与指导。[4]
社会支持通常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人、亲戚以及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系统。[5]个体获得社会支持的多少会对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一个人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那么它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就越少;反之,就会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王玉坤等人(2011)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支持和职业生涯规划存在显著的相关。[6]樊立三、冯彩玲研究认为,一方面,主观支持对求职行为有正向影响,来自于亲人、朋友等社会资本的扶持及其心理上的情感支持尤其影响求职行为;另一方面,求职意向在社会支持和求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个体可以积极寻求主观支持,调整求职意向的强弱,进而实施求职行为促进成功就业。[7]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成功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它主要根据个体的实践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和生理情绪状态这四种信息源提供的效能信息而建立。[8]自我效能感对个体从事的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处于不同的水平,那么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也都处于不同的水平。有研究表明,职业自我效能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显著相关,且职业生涯规划的声望地位因子对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有明显的预测作用。[9]杨建超研究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贫困大学生积极规划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实的环境让他们常常感觉前进道路上有太多的艰辛困苦,特别是当他们面对残酷的竞争和压力遭受失败时,自我效能感降低,产生不良情绪,影响了对自身真正能力的正确认识,进而影响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10]
综上所述,本研究拟考察社会支持与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有助于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抽取盐城高校贫困建档的大学生共452名,其中男生214人,女生238人,大一124人,大二113人,大三117人,大四98人。
(二)研究工具
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由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共有十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三个分量表的信度在0.89~0.94之间,重测信度在0.85~0.9之间。三个维度得分之和为社会支持总分,得分越高,表明获得的支持越多。
2.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46,分半信度为0.783,各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介于0.878~0.892之间,分半信度介于0.727~0.760之间。量表共31题,分为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效能感三个因素。采用5点计分方法,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3.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由林香君(1992)根据国外 Osipow,Caney&Barak(1976)编写的,陈金定(1987)修订后再行修订而成。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高达0.960。该量表包含四个维度:自我认识、自我信心、生涯目标的确立、生涯决策能力,总共26题,以李克特(Liket)五点方式作答,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采用反向记分为 1、2、3、4、5,得分越低,表明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越高。
(三)统计方法
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结果
(一)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矩阵
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职业生涯规划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表1可知,各维度之间相关显著。因职业生涯规划是反向计分,所以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以及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相关。这为接下来考察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职业生涯规划关系上的中介效应提供依据。
表1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r)
(二)社会支持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预测: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以社会支持为自变量X,职业生涯规划为因变量Y,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M,进行中介作用效应检验。根据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作用检验程序,对社会支持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社会支持影响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影响职业生涯规划作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
从表2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显著正向预测其职业生涯规划,社会支持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当加入自我效能感后,社会支持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正向预测作用有所降低,但仍然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表明自我效能感是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中介变量,起到了部分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011×0.756/(-0.034)=24.5%,即中介效应大约占了总效应的四分之一。
对于自我效能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中介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示意图
表2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回归分析
四、分析与讨论
(一)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促进作用
从结果可以看出,首先,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根据职业生涯规划量表的评分标准,其各维度得分越高,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水平越低。因此,社会支持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说明社会支持高的贫困大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越高。究其原因在于,更多的社会支持能够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一定的困扰,如,在物质方面学校提供贫困补助、物品发放等,在精神方面给予其自信心的鼓励等,帮助贫困大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职业,确立职业目标,提升职业决策能力,为实现高水平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二)自我效能感在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对职业生涯规划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引入自我效能感探讨了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对职业生涯规划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研究结果支持了自我效能感在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中介效应,既可以直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也可以通过提高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其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自我效能感使社会支持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作用加强,表明自我效能感是社会支持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能显著促进自我效能感,贫困大学生得到越多的社会支持,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自己的“短板”,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积极情绪增加,自我效能感也越高。社会支持对自我效能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1]研究结果还支持了自我效能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贫困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有较强的预期、感知和信心,从而使其职业生涯规划增强。
(三)实践意义
本研究结果对当前贫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被学者研究与讨论,在巨大就业压力的侵蚀下,许多心理素质较弱的贫困大学生对生活感到失望和迷茫以至于自暴自弃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可促进贫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提高,因此高校应该不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并及时解决他们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挫折。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就业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确立职业目标,进一步提升职业自我决策能力。同时研究也发现,提高自我效能感是社会支持促进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也可以通过促进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促进其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提高。贫困大学生尽管外在物质条件上不存在优势,但可以从发展自身的优势,认清自己的优缺点出发,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效能感,适当调整自己对职业地位的期望,形成合理的就业观念,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势必对当前环境下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