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农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选择
2018-03-31高志辉豆学兰
高志辉 豆学兰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 成县 742500)
农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者,要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就需要农民群众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为共同目标而自觉奋斗,也就必须加强对农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而微时代的到来对农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诸要素形成挑战,探索有效利用微媒体进行对农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农民群众使用微媒体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笔者选取甘肃省部分农村进行问卷调查,所调查对象从年龄段来看分别为:50—70岁;30—50岁;18—30岁。从文化程度来看,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占比52.97%;初中文化程度占受调查者有效总人数的21.08%;高中或中专、技校文化程度的占受调查者有效总人数的18.92%。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3人,占受调查者有效总人数的7.03%。调查显示:50—70岁的农民使用手机微信的占36%,30—50岁的农民使用手机微信的占比达67%,18—30岁的农民使用手机微信占比高达92%。可见农民群众使用手机微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对农民群众使用手机微信的用途调查结果来看,50—70岁的农民使用手机微信主要用于浏览信息和子女进行交流;30—50岁的农民使用手机微信用途较为广泛,主要包括浏览信息、朋友之间联络感情、在朋友圈发布动态、有玩手机游戏等;18—30岁的农民使用手机微信内容更为丰富,有做微商的,有在朋友圈晒自己生活的,有浏览信息的,有玩手机游戏的,有网上购物的,有和亲人朋友联络感情的,也有观看视频的等。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手机微信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生活的主要构成部分。
农民群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全面系统了解的为零,一般了解的占受调查者有效总人数的16.2%;听说过,但不知道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占受调查者有效总人数的38.8%;一无所知的占45%。这说明,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了解,认同度不高,仍有待加强。
在对农民群众是通过何种渠道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调查显示:表示通过报刊书籍的占受调查者有效总人数的7.5%;表示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的占受调查者有效总人数的42.7%;表示通过村里通知宣传,村干部的讲解说明的占受调查者有效总人数的15.3%,表示通过其他渠道(如横幅等)的占受调查者有效总人数的34.5%,可见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渠道主要是电视、电脑、手机等传播载体,尤其网络新媒体对农民群众有很强的吸引力,而农民对村干部通过开会、讲解等手段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兴趣不高,效果不明显。但是基层组织在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过程中没有认识到微媒体所具有的强大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微媒体的作用。
二、微时代下影响农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因素分析
微时代对农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主体要素、中介要素和客体要素都带来极大的影响。
(一)微时代对农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体要素的影响
1.微时代下信息内容的多样化对农民群众传统价值观带来挑战
微时代下信息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一方面,在网络媒体中,存在着大量不良信息,甚至有些不法分子传播西方的腐朽思想及抹黑党和政府的言论,网络舆论和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对农民群众传统价值观形成冲击。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丧失,当前,广大农村青年都外出务工,留守的全是老人、妇女、儿童,导致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无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对农民群众教化功能丧失,农民群众没有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农民价值观呈现出散乱无序的多元化态势。因此,微时代下信息内容的多样化对农民群众传统价值观带来挑战。
2.微时代下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对农民群众的辨别能力带来挑战
微时代下,人人都可以发布、接收信息,因此网络信息的内容良莠不齐、真假难辨,而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文化程度较低,辨别意识和辨别能力有限,对一些虚假信息难以识别,导致广大农民群众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蒙蔽,具体表现有:一是许多农民贪图利益,容易受到网络诈骗;二是对一些妖言惑众的信息通过朋友圈大肆传播,甚至有些农民造谣、传谣,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三是对一些不良信息容易接受,导致宣传色情、邪教、暴力、赌博等不良信息泛滥。因此,微时代下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对农民群众的辨别意识带来挑战。
3.微媒体中信息内容的复杂化对农民群众思想政治素质带来挑战
微媒体具有信息传播的便捷化、信息内容的庞杂性特征,而农民群众文化程度很低,喜欢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快餐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存在着来源不明、真假难辨、价值观扭曲的现象,考验着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由于农民缺乏对党的大政方针全面了解,思想政治的敏锐性和鉴别力不强,容易受到多元价值的影响,尤其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容易迷失自我,把广大农民群众培养成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新型劳动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微媒体对农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介因素的影响
微媒体是一种新型的传播载体,它具有便捷、高效、群众参与度高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基层组织仍然热衷于把广告牌、宣传栏、会议等传统载体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并没有探索开发微媒体宣传功能,使得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学习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状态,没有激发起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浓厚兴趣。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实践三要素中,实践主体是最活跃的要素。随着微媒体的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对微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加以引导和有效利用,就能很好地培育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微时代对农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客体因素的影响
1.微时代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的系统性形成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而微媒体在信息的传播方面就有碎片化的特征,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过程中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优点是大家易于接受,缺点是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系统全面地展现在农民群众面前。
2.微时代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性形成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对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农民群众而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而农民群众喜欢微媒体的原因在于微媒体信息的非理论性,微信息具有浅显易懂、娱乐性很强的特点。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转换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运用微媒体进行宣传教育是值得基层组织思考的问题。
3.微时代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抽象性形成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对于文化程度很低的农民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他们无法对民主、公平、正义、法治等内涵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微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只是字面意义的传播。即使农民群众记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但不能对其内涵有所正确把握,将会导致理解上的偏差,也不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微时代下对农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选择
(一)在主体方面运用微媒体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加强农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
微时代的到来对农民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才能有效阅读网络信息,才有可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相对文化程度很低的农民而言,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确有难度。基层组织要通过微媒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农民群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培育良好村风民风,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为社会主义美好乡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中介方面充分运用微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微媒体的有机融合
微时代下,信息表达形式呈现出多样化,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传递便捷、生动、形象,这迎合了当今文化消费快餐化的需要。基层组织充分利用微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方面的优势,把线下宣传与线上宣传结合起来,实现方式方法的更新。一是要大力开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微课程、微视频。例如,村委会建设乡村大数据,便于村委会及时发布信息,公开村务,并能让村民为本乡村的发展建言献策。也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将本村的典型事迹、重大事情以视频、图片形式及时发布。这样有利于树立村民的公平公正意识,增强村民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二是要把优秀的民间文化或传统习俗与微媒体进行有机融合。及时把乡村文化活动内容通过微媒体加以传播。
(三)在客体方面,利用微媒体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农民群众的利益相结合
对农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关注农民群众生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因此,一是要充分利用微媒体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熟知和认同,不断树立农民群众的新形象,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二是要利用微媒体发布能够对农民群众带来切身利益的产业信息,解决农民群众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强农、惠农、富农思路、政策和措施,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平等参与乡村事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事实证明,只有密切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贴近他们生产、生活的实际,急农民群众之所急,想农民群众之所想,才能获得他们自觉的价值认同。
总之,微时代的到来,已经引起了一些社会关系变革,微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主体、实践中介、实践客体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要有效培育农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提升主体素质、运用现代传播方式、针对农村的现状和农民所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