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对策研究
2018-08-16许霞
许霞
【摘 要】小学数学活动经验作为一种过程性的知识,是指小学生们对数学活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并使其从中获得感悟、体验,从而增加其数学知识,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近年来,伴随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开始成为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新的指向标,并在“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在保证“双基”的基础上,再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下来,笔者将首先阐释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内容,再对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对策进行详尽探讨,以期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引文
近年来,伴随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学校教育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就将数学教学目标在原来“双基”的基础上增加到了“四基”,其中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新的数学目标的提出,是为了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促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才,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求其掌握基本的数学学习技能,以实现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所以说,经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1.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内容
1.1数学活动经验的概念和类型
在剖析数学活动经验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先把这个整体概念进行分解,主要包括两个关键词:一是活动,要求活动经验必须建立在数学活动的基础上;二是经验,经验必须是运用数学知识、建立理论等总结的数学经验,除此之外,还包括在整个小学数学活动中的感悟、心得、体验和知识等。
关于数学活动经验,大体可将其分为三类: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和特殊经验。所谓的特殊经验是指通过设计某类活动而获得的经验,圆的面积教学就是特殊经验的获取过程之一,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部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除了按照获取方式划分外,还可以通过经验的不同活动来源进行划分,可分为以下几种:
1.1.1行为操作的经验。是获取经验的最直接途径,学生直接通过行为操作在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经验,例如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中通过制作活动角的方式进行学习和理解。
1.1.2探究的经验。探究要求既要有行为操作,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这时探究的直接价值在于问题的解决,例如四年级的“找规律”,在探索搭配规律的同时采取连线的方式,这样才能最终寻找到答案。
1.1.3数学思维的经验。是指仅仅通过思维材料获取的经验,与直接借助直观材料进行思维操作思维数学活动经验有所不同,乘法分配律就是典型的数学思维的经验。
1.1.4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这类经验的获取难度较高,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直接参与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各个阶段,从而获得宝贵的直接经验,为今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要想获取这类经验,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其自觉、主动地去创造,从而不断获取这类经验。
1.2数学经验活动的特征
数学活动经验的特征主要包括个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发展性特征和实践性特征,这些特征表明数学经验的获取途径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通过众多生活中的方式加以实现,因此要求必须培育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多思考,多体验。
2.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对策分析
2.1创造目标,主动获取
在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的经验,教师的任务就是布置一定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创造一个思维环境。教师们应在有限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行操作、实验、计算、推理和想象。
这种情况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诸多体现: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各类画尺自己尝试画角,从而通过自己动手来认识不同的角,这样更直观的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特征,在自己脑海中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在真正的课堂教学和交流讨论中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数的认识”的课前学习中,一般有几个步骤:(1)结合生活经验加以学习,让学生在课前对于生活中存在的小数的实际应用进行收集;(2)课堂展示环节,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的预习成果进行展示;(3)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由老师答疑解惑。
老师:“今天的快乐小研究老师特意选取了我们身边的问题。大家请看(出示花样跳绳图片)同学们喜欢花样跳绳吗?大家知道天天甩在手里的绳子有多重吗?老师课前布置每位同学称一条跳绳的质量,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小红:“我用商店里的电子秤称了一条花样跳绳重0.6千克。”
小明:“我家里有一根跳绳,用传统秤杆称约0.5千克。”
……
老师:“经过大家得到的结果,我们能知道生活中运用到小数的地方有很多,仅仅靠整数是不够的,大家今后也要多运用小数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哦!”
这样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更能接受,在之后进行小数应用题的解决上也能形成直观的思路。这两个例子都是教师以学习目标为指引,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典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带着自己对问题的初步认识和质疑进入课堂的教学,学习起来不仅更加轻松,在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上也会取得较大成效。
2.2创造任务,间接获取
如今,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已经由原来的“教师逐个设置问题,学生被牵引到教师预设好的教学流程”的学习方式逐渐转变为“教师设置教学任务,学生通过自己完成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模式。这种以任务驱动学习的活动化学习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里举一实例:在“分数的基本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把这一学习过程具体分为几个任务:(1)根据课本中的数据自己写出几组不同的分数,并指出各自的分子和分母;(2)观察这些数据中的分子和分母,找出规律,组内交流经验;(3)学生举例说明怎样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
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出示1/2,2/4,4/8)这是五年级A、B、C三个班的同学到三块同样大小面积的正方形地里去种树,哪个班种植的面积大一些呢?
小强:“我觉得A班面积大,因为它的分母最小。”
小乐:“我觉得C班面积最大,因为它的分子最大。”
……在让几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老师让同学们动手操作,在纸上画出来。
学生(统一):“折一折,画一画,图一图,得出三个班种植面积一样大。”(在理解分数的意义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2,2/4,4/8大小相等。)
老师:通过拼图得到1/2=2/4=4/8,为什么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它们的大小却又相同呢?
……(之后引出分数的简化、大小比较的问题)
这样首先通过几个具体的任务来驱动学生完成任务、汲取知识,之后再通过课堂小测试、上课提问等对学生的任务完成度进行检验,这样能够帮助学生间接地积累推理、归纳、观察等各类的数学活动经验。
2.3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相结合的经验
一直以来,数学较多以抽象化知识的形式而存在,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不同,数学知识相比于其他学科知识较难理解。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只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解决相关问题,忽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们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要注意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双重发展。以《轴对称图形》这一课程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先让学生将图形按照对称与不对称的形式分成两类,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向学生做出提问:小朋友是怎样分辨对称图形的呢?具体证明方法是什么呢?通过提小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而不是一味的依靠老师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動性。然后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学习,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将自己所认为的对称图形进行对折,通过对折成功的图形引出重合概念,让学生对重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对折不成功的图形提出问题: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对折的图形重合了没有呀?没有一点点是重合的吗?由此引出不对称图形。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分辨出对称图形与不对称图形。最后再指导学生让其将对折的图形打开,发现对称图形与不对称图形折痕的区别,并对其进行分析,由此引出对称轴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将动手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相结合,能有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着逐步纵深化的理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事半功倍之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不仅利于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还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现阶段,伴随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开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以往单一的基础教学,而是技能、活动、思想、经验同时进行,统筹考虑,让小学生们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任卫兵.活数学:活化套装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06):53-57
[2]田玉萍.关于数学“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浅思[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0):199-200
[3]孙倩.浅析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3(9)
[4]张良鹏.例谈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