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世界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培养技巧
2018-08-16韩怡威
韩怡威
摘 要: “家国情怀”作为最新提出的五大历史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价值观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世界史教学在培养家国情怀中角度更加新颖、视野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当前家国情怀在世界史教学中的运用,存在着内容涉及较少、切入角度单一、渗透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鉴于此上两点原因,深入探讨世界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意义重大。
关键词: 家国情怀 世界史 高中学生 历史教学
一、家国情怀教育在世界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进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2016年9月,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定为历史学科素养的五大要素,其中家国情怀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日益受到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但是,在日常历史教学工作中,家国情怀教育的运用并不普遍,在世界史教学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一方面,在传统历史教学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仅仅涉及中国历史,在世界历史中往往不受重视。广大历史教师普遍认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认同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该着眼于中国史内容,而在世界史教学中只需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从而忽视家国情怀的渗透。另一方面,如何在世界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成为不少历史教师的一个困惑。由于对家国情怀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传统世界史教学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往往内容单一、角度局限,有生拉硬扯套之嫌,相关内容仅停留于表面,且流于形式,渗透不够深入。鉴于日常教学现状,重视世界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使家国情怀在世界史教学中充分合理地运用,成为广大历史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世界史教学在培养家国情怀中的独特优势
“家国情怀”作为最新出版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既是历史学科的终极目标,又是历史教学的最高要求。培养家国情怀,既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树立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更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最终培养积极进取的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世界史的特殊性与多样性,世界史教学在培养家国情怀中具有独特优势。首先,在世界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视野更为广泛。世界历史较中国历史相比,内容更加丰富,涵盖面更加广阔,因此教师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可以更为宏观和全面地展开相关内容。其次,在世界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角度更加新颖。传统教学中往往将爱国教育、民族认同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等内容着眼于中国史教育,忽视世界史在这一方面的显著作用。中国历史作为世界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分支,其文化内涵、思想内涵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走向,通过世界史教学可以更加新颖的角度和更为独特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此外,中外历史发展的不同走向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提供了参考,通过中外历史的认识与比较,学生形成对本国历史的认同,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更加凸显历史的借鉴作用。同时,通过借鉴他国的发展之路,用于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丰富了历史对现实的服务功能。最后,学习历史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学生通过学习相关内容,不仅掌握了更加广博的知识,还能树立全球眼光与国际视野,对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健全人格的发展大有裨益,这些都丰富了家国情怀的内涵。
三、世界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一)通过世界历史纵向发展,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与全球眼光。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的是人类历史从孤立分散发展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从中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向。学习世界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例如,在世界政治史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相關内容的传授,更应引导学生形成连贯的历史思维体系,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政治进程的发展趋势。具体来说,在教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这一单元内容时,不仅要学生熟悉掌握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的影响,更应当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又如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这一专题中,除了学习古代政治文明的相关内容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古代希腊,熟悉崇尚律法、法制健全的罗马,还应当以此为基础使学生充分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及世界文明的多元性,这些共同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历史。
(二))通过中外历史横向联系,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
中国作为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习世界历史能帮助我们更加丰富全面地了解中国历史。因此,通过中外历史的横向对比,使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正是历史课程对家国情怀这一培养目标的核心要求。
例如,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二课“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课中,在学习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建立与扩张时,应与中国的境况相结合。新航路开辟以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作为商品输出的原料地和世界市场,被动地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浪潮之中。此时应当联系之前学习过的中国史的相关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此外,在学习世界其他优秀文化时,也可以与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迁移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中,教材編写者巧妙地将同一历史时期东西方智慧的代表人物整合在一个单元,因此在学习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生平、思想及贡献时,应当回顾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发展历程,形成更为广阔的历史思维。
(三)以他史为我鉴,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平意识。
历史的借鉴作用是历史学最为重要的社会功能,通过学习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以他国历史指导我国现实,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古代中国曾一度领先与西方,创造了无数辉煌成就,但进入近代却不断落后,屡屡成为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对象。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抗争史,除了需要铭记不忘外,更应督促我们深刻自省、引以为戒。
因此在世纪史教学中更应突出其借鉴作用,通过学习西方近代以来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学生明确政治制度对国家强盛的重要作用,明确民主的重要性,更加深刻理解近代中国反对封建的合理性,并对当今社会坚持发扬民主提供历史依据。
通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使学生明确生产力对社会进步的根本推动作用,坚持发展经济,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同时看到资本主义衍生出的种种问题和暴露的种种弊端,从而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总之,通过学习世界历史,使学生充分认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发挥历史的借鉴作用,扬长避短,用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朱汉国.历史必修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朱汉国.历史必修第二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校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校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7]姚锦祥,赵亚夫.历史课程与教材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8]郭善勇.历史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途径初探[J].教师,2017(16).
[9]秦爱军.论世界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科技资讯,2009(06).
[10]梁佳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