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调研启思录

2018-08-16周金翠王雪珂

文教资料 2018年9期
关键词:镇江

周金翠 王雪珂

摘 要: 二战期间,中韩两国在共同反对日本侵略的历史进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韩国志士曾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迁至镇江,在镇江从事抗日复国的崇高事业,与镇江人民结下了患难之交。参观“临时政府”遗迹和史料陈列馆时,深入了解了二战时中韩两国人民在镇江的抗日斗争活动,以及其在二战中对镇江和韩国的历史影响。通过回顾中韩友谊,希望对之后韩国各市和镇江之间的友好交往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镇江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韩国独立运动 友好交往

中韩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有着近3000年的交往历史,凝结着两国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1]。镇江早在古代就同新罗、高丽、朝鲜王朝有友好交往。韩国被日本侵占之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于1919年在中国上海成立。由于1932年4月29日上海虹口爆炸事件迫使“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迁至浙江杭州。1935年在江苏省政府的帮助下迁移至江苏省镇江市。1939年临时政府迁移至湖南长沙。1938年7迁至广东省广州市,由于局势紧迫,金九决定将临时政府迁往重庆,1940年9月迁移至重庆市[2]。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存在时间长达26年,其迁移轨迹与中国抗日战争局势密切相关。2012年镇江市人民政府在穆源学校原址內建立了镇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料陈列馆,以此纪念镇江与韩国人民患难与共的艰难岁月,促进中韩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

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镇江

1910年日本逼迫大韩帝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并采取“武断统治”。日本侵略者残暴的殖民统治导致朝鲜人民对其的不满与反抗与日俱增。1917年7月,韩国爱国志士申圭植,赵素昂、朴殷植等14人发表了《大同宣言》,最早提出建立临时政府的主张[1]2。1919年3月1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三一”运动,直接推动了临时政府的建立。4月10日,流亡上海的韩国抗日志士在上海法租界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32年4月29日虹口公园爆炸案后,为防止日寇的破坏,在沪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紧急转移至浙江杭州。1935年11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迁往镇江,并在镇江展开了两年的秘密革命活动。

(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迁至镇江的原因

镇江是民国江苏省省会,也是离南京最近的城市。临时政府将办公地址设在镇江既有利于与南京国民政府联系,争取其支持,又有利于隐藏自己的革命活动;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处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城内京沪铁路横贯东西,距离南京机场较近,交通便捷;此外,当时担任江苏省政府主席的陈果夫支持韩国临时政府的反日复国活动,与金九等临时政府领导人关系较好,所以临时政府迁往镇江时陈果夫给予了精心周密的安排,这也与韩国志士选址镇江建立临时政府的想法不谋而合。

(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镇江的活动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镇江的两年中依靠江苏省政府和镇江民众的大力庇护,进行抗日斗争活动。由于当时所有活动均在秘密状态下进行,资料的查找非常困难。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和镇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料陈列馆的资料综合分析,仍可以了解到一些大致情况。临时政府在镇江的活动大概如下:

1.组建韩国国民党。1935年11月,金九在镇江成立了韩国国民党,作为临时政府的基础政党[3]。

2.召开国务会议。镇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定期举行的国务会议上分别制定了对内、对外关系的政策方针和财务预算,确定了举办“告同胞书”、“第26回国耻日”、“建国纪念节”等活动的具体时间。

3.政务活动。整理光复战线通过恢复以往分裂的光复运动阵营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拥护临时政府。培养军队干部,设立统一的军事机关。

4.确立临时政府的战时体制。1937年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后,临时政府于1937年7月15日召开国务会议,会议决定建立临时政府的战时体制,即在军务部下设置军事委员会[4]。

5.召开临时议政院议政员会议。临时议政院于1937年10月16日在镇江召开了议政员定期会议,临时政府组成人员、各党派议员、军事委员会委员、临时政府前任领导人出席了会议。10月17日召开了正式会议。

6.举办抗日演讲。早在1925年冬,韩国爱国志士安东晚、朴炳疆就来到镇江,穆源小学的校董事长杨公崖安排他们住在这所位于小杨家门的学校内,并举办了抗日演讲会[5]。朴炳疆录写的孙中山先生的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对条幅至今仍完好收藏在镇江博物馆内[3]。

(三)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遗迹在镇江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员曾在镇江地区开展反日活动[5]。为纪念其在镇江的历史活动,也为了让历史传承给后代,在镇江市与润州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镇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料陈列馆,并于2013年正式开馆。陈列馆的建设得到了韩国独立纪念馆的积极支持。建馆期间,崔景珉先生多次来访,对陈列内容给予了学术指导。建馆以后,韩国独立纪念馆提供了很多书籍、来往信函和一些馆藏复制品,丰富了陈列馆的展品。陈列馆的建设也得到了韩国相关纪念馆的大力支持。陈列馆的建设引起了各大网站的关注,各类报道十分抢眼,一时间成为网络热点[1]88-90。馆内通过对史料的介绍和展出复制的历史照片及遗物,再现了中韩两国人民那段惊心动魄且鲜为人知的峥嵘岁月,呈现了抗日战争中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也开辟了促进镇江与韩国各市多年以来的友好交往的新道路。自镇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料陈列馆开馆以来,先后接待了上万人次的中外游客,仅镇江中国旅行社就接待了来访的韩国游客达百余批[1]91,大大促进了中韩两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提升了镇江史料陈列馆在韩国的知名度。

(四)镇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对韩国的影响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是韩国反日独立运动的体现、旗帜和象征,在韩国的历史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担负起了领导韩国独立运动的历史重任,是韩国独立运动的指挥中枢,也是各位韩国仁人志士英勇抗争的大本营,具有深远的意义[6]。1919年3月,韩国民众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国家独立,却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镇压,此事件史称“三一”运动。在此年4月,流亡至上海的韩国抗日志士组织成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该政府虽在异国成立,却担负着祖国反压迫和平统一的使命。其一经成立,就得到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及法国、波兰政府等的大力支持。其次,临时政府在韩国独立运动期间指挥反日武装斗争和培训韩国军事干部及开展战时韩国光复军的活动,在独立运动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2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对上海发动了武装侵略,引发了“一·二八”事变。随后由于实力悬殊,“淞沪会战”以中国战败而告终。日本侵略者在上海的嚣张气焰助长了中国人民及在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及其他韩国反日独立团体的反日情绪,因此中韩两国同仇敌忾,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虹口公园爆炸案”,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沪的嚣张气焰。最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遗迹是独立运动时期各位仁人志士英勇奋斗的精神凝聚体,在当今的韩国发展中依旧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显示了在独立运动时期韩国民众强烈的爱国精神,如今仍能起到凝聚人心、彰显民族精神的作用[7]。

二、韩国与镇江的友好交往进行时

中韩两国自1992年8月24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镇江和韩国各市在经济、贸易、文化、学术研究等领域不断友好交往并取得丰硕果实。

(一)镇江与韩国城市交往

在友城交往过程中,参观、凭吊遗迹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两国人民在参观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料陈列馆后,均签名以表纪念,表达自己对中国军民与韩国人民合力抵御外辱,进行民族解放战争,争取民族独立的敬仰之情。

此外,在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料馆内还陈列着近年来中韩友好交往的资料报刊,展现了镇江与韩国各市在近几年以来的友好交往。镇江分别于1998年和2010年与韩国全罗北道益山市和釜山江西区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

1998年10月19日,镇江市市长周大平与益山市市长赵汉龙在益山市签订两市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镇江市与益山市结成友好城市关系的15年来,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受到了两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8]。

2010年10月18日,韩国釜山广域市江西区区厅长姜仁吉先生与镇江市陈建设副市长,在镇江市签署两市正式締结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镇江市与釜山江西区的交往始于2003年,7年来,两市互访频繁,分别在两地数次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加深了友谊和了解。两市的友好关系的缔结,使镇江在韩国除了益山市之外又增添了一个稳固的友好交往基地。

镇江与韩国各市的友好往来和经贸交流密切广泛。韩国企业现在镇江投资项目超过200个,镇江与韩国各地区年进出口额接近10亿美元[8]。镇江与韩国各城市的友好往来,不断促进双方的经济贸易发展,也使镇江不断向国际化城市发展。希望韩国更多的城市与镇江成为友好伙伴,在贸易、港口物流、城市建设等各领域达成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再现中韩可贵的友好情谊。

(二)镇江与韩国的民间交往

2005年4月,韩国庆北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岭南中国语文学会会长李鸿镇,梨花女大中文系教授、韩国中国语言学会会长李在敦,启明大学中文系教授诸海星来镇江参观考察了镇江市图书馆中的“中国文心雕龙资料中心”和南山风景名胜区纪念刘勰的主题公园——文苑、招隐景区、萧统读书台、增华阁等景点。诸海星教授回国后,为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寄来了韩文版《韩国独立运动史》第四卷“临时政府史”的第四章“镇江时期的临时政府”全文复印件,为镇江深入研究韩国临时政府在镇江的活动提供了宝贵资料。2007年10月,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会员考察韩国赛珍珠纪念馆;2008年10月,韩国赛珍珠基金会会长在镇江参加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考察赛珍珠故居和纪念馆。2012年6月13日韩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申铉硕先生和韩国独立纪念馆专家崔景珉先生来镇江进行了访问,在镇期间,与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名誉会长钱永波、会长李壮云、副会长赵顺凌、学者李臻等人就镇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料陈列馆的资料收集事宜进行了商谈。

三、镇江与韩国友好交流展望

回望历史,抗日战争将这座江南城市与一群隔海相望的仁人志士紧密联系起来,在数十年的斗争过程中,中韩两国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彰显了两国人民抵御外辱、患难与共的精神意志[1]116。中韩人民齐心合力抵御外敌的爱国行动,在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点睛之笔。正如石源华教授所说:“研究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与中国不仅对于推进中韩关系史和韩国近代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更对推动当今中韩关系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近代中韩两国人民共同反抗日本侵略的共同经历以及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战斗情谊,将成为奠定和发展中韩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政治资源、历史背景和发展动力。”[9]

现在的镇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遗迹更像是一座桥梁,在两国人民之间起到了良好的沟通往来的作用,加深了镇江与韩国各地区的深厚友谊,同时也促进了政治的交流、经济的互动、文化的传播发展,它是镇江与韩国各地区和谐交往的重要纽带。

对于镇江与韩国各地区以后发展的希冀:希望韩国更多的城市与镇江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镇江高校应积极与韩国高校洽谈,成立国际化交流项目,吸引更多的韩国学子到此游学并参观韩国抗日历史遗址和镇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料陈列馆,中国高校学生到韩国参访韩国独立纪念馆。通过两国高校学子间的交流互访将中国友好关系辐射到社会的更多领域,将和平友好的精神传承下去;望镇江与韩国积极组织共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相关网站,将镇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料陈列馆与韩国独立纪念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让两国子民更加清楚地了解抗战时期中韩两国同甘共苦抵御外敌的历史,加深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有望由镇江当地企业与在镇江的韩国跨国企业共同成立有关镇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基金会,共同投资中韩文化纪念馆记录当今中韩两国在经济文化上的友好往来,延续中韩两国的深厚友谊。期待镇江与韩国各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平等互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把在艰苦斗争中缔结的这份珍贵革命友谊延续下去。

四、结语

1935年—1937年的镇江,一群异邦志士来到这座江南城市,进行着反日复国的艰难壮举,令人难以忘怀。历史发展至今,临时政府存在的印记虽早已被岁月侵蚀,但是古城镇江山水之间却依然浸透着对当年韩国爱国志士的敬佩与支持[1]116。在这一幕幕的历史片断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民族的灵魂、历史的分量及中韩两国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血肉情深,同时也怀揣着对镇江与韩国各市友好交往的美好展望。

参考文献:

[1]李臻.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与镇江[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2]王静.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的迁移历程初探[J].卷宗.2016(5).

[3]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镇江_人文镇江__新浪网_[EB/OL].http://zhenjiang.leju.com/news/2012-08-10/0807133899.shtml,2012.8.10.

[4]经盛鸿.韩国抗日组织在南京地区的活动(1932-1937.11)[J].江苏社会科学,2004,(4):

[5]李旻.韩国独立运动与镇江[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31-33.

[6]王明飞.“虹口事件”与中韩关系[D].延吉:延边大学,2010.

[7]石源华.韩国临时政府的历史评价(基调报告)[J].韩国研究论丛,2000(00):119-121.

[8]张成镇江韩国临时政府史料陈列馆开馆_中国江苏网[EB/OL].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3/05/23/017365446.shtml,2013-05-23.

[9]郑继永.“纪念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9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综述[J].当代韩国,2009(01):96-98+4.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省级指导项目(项目编号:201710299102X)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镇江
水晶肴肉,带你领略镇江味道
授信33.71亿元!为侨企服务系列活动镇江专场成功举办
镇江大地 诗意栖居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Electrospun Poly(L-lactide)/Poly(ɛ-caprolactone) Fibrous Membranes by Plasma Treatment and Gelatin Immobilization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名点“蟹黄三娇”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镇江润州山六朝墓出土器物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