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核心问题引领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
2018-08-16苟淑香
苟淑香
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突出重点,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里读到最应该读的地方,思考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对每一篇课文教师只要设计一个精当的核心问题就可以起到以一驭十、提挈全篇的作用,善用“牵一发而动全篇”的核心问题,引领学生通览文本大意,延伸阅读广度;引领学生加深文本理解,提高阅读质量;引领学生紧抓重点词句,增进阅读深度;引领学生升华文本情感,提升阅读品味。
关键词: 核心问题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然而,面对课改新理念,很多课堂华而不实,花样百出,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语文课堂没了“语文味”,教学没了主旨,失去了本真,孩子们好像在看一场场刺激的电影,现场心潮澎湃,过后一无所获。尤其是阅读教学,教师为了学生在应试中百发百中、疏而不漏,在整篇课文教学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上”的现象普遍存在——提问随意,目的性不强,问题模棱两可,零落琐碎,面面俱到,一讲到底。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甚至有些学生晕头转向,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语文阅读教学的完整性、人文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荡然无存。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指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全面、和谐、完整的人,使孩子们有完整的生活、完整的人生,语文学习更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
一节语文课的确需要落实很多任务,但教师应精心选择、删繁就简,只需设计一到两个以一驭十、提挈全篇的核心问题即可。这个问题就像一棵大树的主干,在这个主干的引领下,学生可以滋生出千姿百态的枝干,主干越有营养,滋生的枝干就会更丰盛、更健康,这棵大树自然就会枝繁叶茂。这个问题又像一个火把,点燃孩子们求知的欲望,火燃烧得越旺盛,学生思维越活越,课堂讨论就会更加热烈;这个问题还是一把梯子,引领孩子攀登阅读的高度,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学生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中培养阅读思维,提高阅读质量。
一、核心问题引领通览文本大意,延伸阅读广度
理清文章的结构,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从而延伸阅读广度,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徐霞客游记》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告诉学生,徐霞客是位奇人,《徐霞客游记》是本奇书,我顺势提出问题“奇人、奇书,‘奇在哪里”?根据这个问题,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进而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开展独立阅读,在有效的时间内轻松了解文章大意,自觉探究文章的总分结构,课堂上还有充足的时间供孩子们补充阅读交流徐霞客及其书的相关知识,课堂阅读容量大大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愈来愈浓厚。
二、核心问题引领加深文本理解,提高阅读质量
核心问题设计的落脚点并不在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问题的提出,指导学生积极地读书、思考、感悟、表达,自觉地全方位地多角度地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并积极思考。在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黑孩子罗伯特》一课教学中,我深入挖掘教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罗伯特这个孩子身上的‘黑与‘红分别表现在哪里?”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文本,每个人对课文内容感兴趣的地方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即使对同一内容、同一词句,由于探究角度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学生产生的情感、得出的答案也不相同。孩子们的同龄朋友小罗伯特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歧视让每一个孩子心痛,但他的宽容善良和高尚品质又让孩子们啧啧称赞,这样开放性核心问题的设计,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无形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三、核心问题引领紧抓重点词句,增进阅读深度
许多课文中一些关键词或关键句一般都能揭示课文的主旨。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找准课文的关键点,并围绕这些点阅读探究,就能帮助学生较快而准确地理解文本、训练思维能力、增进阅读深度,还能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
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生死攸关的烛光》一课时,我直接从题目“生死攸关”中寻找切入点,紧紧围绕“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他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这个句子展开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一读特殊的蜡烛,这支蜡烛到底特殊在哪里?二读可怕的蜡烛,学生在不自觉中进入文本展现的氛围中,急主人公之急,危主人公之危,激发了他们的读书兴趣;三读生死攸关的蠟烛,这支蜡烛为什么关乎生死?因为这支蜡烛关系着伯瑙德一家三口的生命,关系着情报人员将被捕或屠杀,关系着情报站的暴露,还关系到整个战役的失败,国家的生死存亡。四读生死存亡的蜡烛,烛光预示着毁灭,预示着死亡,难怪作者会称它为——生死攸关的烛光。四次读文步步逼近,层层深入,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抓住核心词句设计核心问题,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以问促读、以读促解,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孩子们自然而然透过问题表面深入理解内涵本质。
四、核心问题引领升华文本情感,提升阅读品位
问题能奋力搅动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设计情感性问题触发孩子心灵深处的感点,让学生愿意读书,愿意动脑,愿意表达。在执教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整堂课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再带领学生品词析句,如“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的地球妈妈在孩子们心中是那么美丽、那么神圣,“不可再生、别无去处、脆弱、只有一个”,地球在人类肆意的破坏和无节制的滥用下已变得伤痕累累。每读到一个触点学生心中真实的感受都能自然流露,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心灵在潜移默化中深受震撼,自觉地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一个看似简单但饱含深情的核心问题,把复杂的教学任务简约化,不但高效地达到了阅读目的,最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位,让阅读不再是读课文,而是让孩子全身心走进语文,走进生活,播撒情感,牵一发而动全身。
五、核心问题引领提高实践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综合素养是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核心问题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就能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适合学生知识结构,更能够基于学生听说读写扎实有效地展开教学,最终培养一个“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协调发展的人”,就是对一个孩子语文综合素养的最好评价。如在执教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风》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听老师配乐范读,初步感知风的轻盈和淘气,然后让学生朗读感受,最终大量教学时间落在核心问题上:“日常生活中你在哪儿看见过风,仿照诗歌把它说出来?”教学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生活,孩子们想到了红旗飘、风车转、黄沙飞等生活现象,优美的诗句从孩子口中流淌,美妙的诗情在孩子们心中飞扬,孩子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运用,我顺势鼓励他们创作小诗,让每个孩子都愿写、能写、乐写,觉得当一个“小诗人”原来这么容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扎实地读,读出喜爱,读出魅力;自由地说,说出真情,说出精彩;大胆地问,问出缘由,问出龙脉;专心地写,写出韵味,写出人生。在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中,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语文教学更加有“魂”,更加有“根”。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提炼核心问题,让学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里,读到最应该读的地方,思考最应该思考的问题,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语文教师不仅是教书者,更是艺术家、设计师,要勤思考、多探索、深挖掘,善于把握文本整体思路,发现文章最有价值的题眼,努力优化语文课堂核心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读中感悟、以读见悟、自由表达、不断创新,这样一定会使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廣度的无形延伸中,在阅读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在阅读深度的渐渐增进中,在阅读品味的愈加浓厚中,语文阅读就一杯热茶,越品越浓,香飘四溢,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教学百花争艳,竞相吐芳,又不失清雅。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J].语文教学通讯,2007(5).
[3]任新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07(8).
[4]孙建平.有效阅读,本色语文的价值追寻[J].语文教学通讯,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