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 “陌生化” 教学思考
2018-08-16陆阳
陆阳
摘 要: “陌生化”是俄国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理论。借助“陌生化”理论的新视角,以所执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为例,阐述了“陌生化”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的“陌生化”。“陌生化”注重戏剧在观众身上引发的效果,应用到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关注在学生身上引发的效果。“陌生化”指导下的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把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推向了一个更广阔的疆域。
关键词: 思维品质 “陌生化” 念奴娇·赤壁怀古
高中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决定了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可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提升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每个语文教师急需思考的。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育界众说纷纭,“陌生化”注重戏剧在观众身上引发的效果,应用到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关注在学生身上引发的效果,以“陌生化”理论为抓手,探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新途径。
一、“陌生化”在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中运用的可能
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主体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稳固心理、意识倾向的某种思维性质”[1],思维品质是个人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主要是智力因素,实质上指的是个性特征。2017年课程标准对思维品质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所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关键在于如何培养这六种品质。
“陌生化”是俄国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理论,德国布莱希特重新阐述并在戏剧理论中发展了“陌生化”理论,要求在演员、观众和角色之间形成“间离”,达到“陌生化”的效果。布莱希特说:“戏剧表演艺术,不是要完全消解共鸣,要让观众站在批判的立场。”[2]“陌生化”就是用特殊的手段形成“间离”,唤起观众的批判意识,批判性地审视舞台演出,主动进行批判性探究,获取更高的审美体验。
“陌生化”旨在打破对生活的幻觉,在语文教学中,对老师而言学生是“特殊的观众”。经过“陌生化”手段处理过的文本,使得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间离,学生不再沉迷于文本,而是跳出文本,对文本进行理性思考。学生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产生认知冲突后,会进入一个和现实不同的自由世界,在自由世界中深刻思考、主动创造、灵活思辨,锻炼能力,这与思维品质的六种能力要求相合,使得“陌生化”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上成为可能。
二、“陌生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陌生化”希望读者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形成理性思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变换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惊异,主动分析研究文本。在课堂上,通过对文本进行“陌生化”处理,学生对文本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尝试理性思辨,达到培养思维品质的目的。
接下来,拟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谈谈“陌生化”在具体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陌生化。
在以往的古诗词教学中,常常强调知识掌握得全面,课堂相对来说比较封闭,教师往往串讲诗词,沿着诗词的脉络逐句分析,这样教学导致知识点多而全,学生的思维固化,收效甚微。针对这种特点,我在设计教案时对教学内容有意进行陌生化的处理,并不是按部就班地将文本逐一呈现给学生,而是以“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情”串联课文,整个课堂由这三个关键字词展开,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容易建构知识体系。
此外,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重构,精简了文本,将整个课堂内容浓缩在几个填空题中。这样,文本经过我的再加工后一目了然,重点突出,在形式呈现上可以给学生新奇感。针对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填空:
1.这是一幅?摇 ?摇的画面。
2.周瑜是一位?摇 ?摇的英雄。
3.苏轼是一个?摇 ?摇的形象。
4.抒发了苏轼?摇 ?摇的情感,表现了他?摇 ?摇的人生态度。
在这种填空形式下,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自主思考,抓住关键词,以几个填空为中心,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这样的“陌生化”处理后,对于文本的形式,学生产生惊异感,而且通过关键词的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更有目标。几个填空题的设置让学生自由讨论,在脑海中构想人物,将自身情感与诗歌交融,产生新的领悟,带来新鲜感。
(二)教学思路的陌生化
在长期教学中,教师会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这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创新教学思路,打破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惯常思维,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在充分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创新,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文本,这就是教学思路的陌生化。
本节课,我一开始就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入手,而不是起句的“大江东去”,我提问:“找出词中给你画面冲击感最强的是哪句话?”由此,学生很容易找到“乱石穿空”一句,然后自由讨论。而后追问“这壮美雄阔的景物是不是一开始就看见”?学生转入对开篇诗词的鉴赏,由大场景聚焦到小场景,由大开大合的赤壁之景聚焦到“故垒西边”,联想到周瑜,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紧接着让学生描述苏轼浓墨重笔展现的赤壁画面,此时的课堂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打开僵化的思维,联想画面,构建心灵上的自由时空。
(三)教学过程的陌生化
本節课,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陌生化”的处理。我分析完“景”、“事”、“情”,再回过头让学生分析整首词的“豪放之气”,不是一开始就抛出“豪放”的概念,可以说是以豪放之气为中心统筹安排了整个课堂,以下是教学设计概括:
1.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视频导入。明确题材:怀古诗。PPT演示怀古诗特点:“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情。”
说明:以怀古诗的特点串联课文,这与以往串讲诗词教学不同,整个课堂就由这三个关键字词展开,学生目标明确,脉络清晰。
2.请同学找出词中最具画面感的句子并鉴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壮美雄阔的景物是不是一开始就看见的?苏轼一开始是怎么写的?
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学生填空:这是一幅?摇 ?摇的画面。
说明:学生概括诗人描述的画面,学生不再是鉴赏者,而是创作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破了现实存在的束缚,进入了艺术的自由空间。
3.为什么苏轼想到的是周瑜?他是怎样描写周瑜的?PPT演示图表。学生填空:周瑜是一位?摇 ?摇的英雄。
苏轼和周瑜有哪些人生的关联?文中苏轼是怎么说自己的?PPT演示图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为何写周瑜?仰慕周瑜;与周瑜形成对比,表达壮志难酬的感伤。学生填空:苏轼是一个?摇 ?摇的形象。
附图表:
说明:两个图标的设置,打破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文本内容有直观感受,进而对文本产生极浓厚的兴趣,其潜在的独立精神得到极大张扬。此时的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充分发挥能动作用,进入一个新的存在状态。
4.“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词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讨论)学生填空:抒发了苏轼?摇 ?摇的情感,表现了他?摇 ?摇的人生态度。PPT
5.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学生讨论“豪放之气”体现在哪些方面?
6.总结:通过描述一幅?摇 ?摇的画面,塑造了一位?摇 ?摇的周瑜形象,抒发了苏轼?摇 ?摇的情感,体现了苏轼?摇 ?摇的人生态度。
说明:填空题的设置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尤为重要。一方面对知识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摆脱原来呆板和漠然的状态,积极主动思考,活跃了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对“陌生化”策略运用到教学中的反思
布莱希特早期的“陌生化”理论,强调理性的思辨,将艺术的审美形式化,只注重文本的外在形式技巧,而忽略文本自身的内容,这样就陷于绝对化的境地。过于追求形式化的技巧,反而使得读者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过大,读者对文本产生抗拒,造成了接受上的困难。因而,布莱希特到了后期就发现了理论上的缺点,并试图改正这种绝对化的错误。
“陌生化”重视外在形式的技巧,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就本节《念奴娇·赤壁怀古》而言,还是有不少地方值得反思的。
首先,教学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应当统一。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即锻炼学生语言、思维、审美等各方面的品质,这些都是内隐性的,侧重内容。“陌生化”手段在于反熟悉,注重间离,让学生产生惊异感,对文本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理性思考,主动思辨,这都是侧重形式而言的。但就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来讲,都不能偏颇,在具体教学中应当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陌生化”终究只是一个手段,不能代替文本,教师在教学时应以文本为中心,在深刻挖掘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形式的创新,在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前提下,辅助进行一些“陌生化”的教学手段。
其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值得反思。在教学中,教师的观点往往是具有主导性的。但是,“陌生化”教学要求学生以“新观众”的身份参与课堂,而不是在教师思维下进行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并非以一种高于学生的主导性存在,并非简单地创设“陌生化”的情境。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否提升,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引导是否得当,课堂中,教师应该确实找寻出问题,踏踏实实地和学生一起共读、生成,教师自己的观点只能是参与讨论的观点之一,而不能作为主导性的概括,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中,教师设置的几个填空就有助于学生的探讨,并且教师只是引导,而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作为主导的答案。因而,思维品质的培养不在于赢得什么,不在于少数服从多数,而在于我能否更有效地、有条理地思考,能否更接近真理,更接近普世的情感和观点,教师并非作为主导性的角色存在,而应当是引导者。
用“陌生化”的手段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简要,教学思路灵动,课堂不再封闭,而是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学生在这种开放的课堂中学习热情更高,可以发挥主动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融入课堂讨论,理性思辨,锻炼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对教师来说,陌生化教学是一个突破,教师需要及時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思维,才能正确运用陌生化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田运,主编.思维辞典[K].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420.
[2][德]布莱希特,著.董祖棋,译.布莱希特论戏剧[M].北京:中央戏剧出版社,19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