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2018-08-15金小霞
金小霞
[摘 要]由于信息技术自身体的学科特点以及对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这就向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从学生、教学设计及评价制度等多方面分析,并為此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力图能够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更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成分,也常常是教师最关心的领域之一。即使是学生,也比较关心课堂管理问题,他们期望教师是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如果课堂时间被管理问题耗掉了,真正的学习也就相对减少了,学生也是不舒服的。由此可见,课堂管理也是正常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与其它的课程不同,课堂教学中都是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但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会出现一些随意走动、上网聊QQ、吃零食甚至会打游戏等不和谐的现象发生。如何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所有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是我所关注的问题。
一、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问题
1.课堂常规学习的谈化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属于边缘学科。由于没有具体的考核和要求,教师、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度不够,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严格。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一个个箭步如飞,冲到机房。上课的情绪是十分高涨的,但学习态度十分不好的,他们经常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来上课,在教室里面吃零食、学生之间相互走动、讲话等情况十分普遍。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永远要比对上课内容、教师的兴趣要高。
2.vvv上网聊天、玩游戏现象屡禁不止
部分学生一到机房第一句事情就是检查有没有网络,如果可以上网他们比考试得了一百分还高兴。像有些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网络,要求学生上网查资料并完成操作,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管老师所讲的内容,自顾自上网聊天,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有个别学生偷偷的把U盘等带进来,把游戏拷贝到电脑里面玩、或者去网上下载游戏、玩在线小游戏等现象层出不穷。
3.对课程的不重视
在初中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仍是被遗忘的学科,缺少有效的评价制度,来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足够的重视。现在通常每个班级一星期只有两节信息技术课,处于有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学生们大都以一种娱乐的心态来机房,并不是以学习的态度来上课的。
4.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在计算机实际操作中,一些相对较好学生只需几分钟就能够迅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常会“吃不饱”。他们所剩余时间就会显得无所事是,转而可能会去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做其它无关教学的内容的事去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吃不到”,会认为老师上课的进度太快了,自己跟不上,甚至有个别的学生还需要老师单独指导。
5.机器故障率高,影响正常使用
与传统课堂相比,机房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计算机容易老化,学生的操作不当,加上偶尔的病毒侵害,机房常常会出现各种故障,比如突然的重启、黑屏、鼠标键盘失灵等等,给学生的操作带来很多困难。老师要花很多的精力去解决设备故障,也干扰了正常的教学。
二、 出现问题的原因
1.教学环境的不同
信息技术课一般是在机房上课,学生所面对的是电脑而不是教师,教师一般要在讲台上操作演示、写板书等,不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另外与教室里上课相比,机房中出现的干扰因素更多,环境也更为复杂,相应带来的纪律问题也更多。
2.学生操作水平两级分化严重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不同,这些差异造成的是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农村,这种差异会更明显,家里面有电脑的学生可能不用教他书本上的内容他已经学会了,而家里没电脑的学生初一进来时可能连鼠标都没有熟练掌握单双击,还需要个别辅导。这在教学中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大锅饭”,要根据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
3.教学设计过于粗糙
由于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也许教材中长篇大论的介绍某一个知识点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只有短短的几步操作,这就对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班级里面每个学生已有的操作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都是不相同的,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对它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进行因材施教。
4.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对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通过评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习成绩的进步,会产出成绩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一个好的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动力和需要,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1.建立课堂规章,引导学生自律
要使信息技术课堂成为民主、有序、和谐的课堂,首先教师需要结合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建立课堂规章制度与执行方案,不断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课堂规章制度与执行方案要明确规定以下三方面:
(1)学生必须遵守的规章;
(2)如果遵守了规章,学生将获得怎样积极的认可;
(3)不遵守规章的后果。
在用规章进行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人文关怀,要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既不出现违规违纪现象,又要让课堂成为师生交往与互动、生生交往与互动的舞台。
2.理解学生“苦衷”,转化兴趣对象
学生面对一个星期的语、数、英、等课程的“轮番轰炸”,身心已疲惫不堪,好不容易盼来了一周的一节信息技术课,可以和向往已久的电脑亲密接触,显得特别兴奋和激动,因此一堂课开始要他们马上静下来的确很难。教师应该视这种现象为正常现象,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多理解、多引导。针对学生在上课时因为兴奋和激动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影响课堂纪律的现象,教师应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来掌控学生课堂纪律,如让学生电脑显示屏幕上出现“请同学们注意保持安静”等字样,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方法,能很好的控制课堂节奏,也更便于学生接受。在整个课堂中,要调动各种因素,促使学生由对自由操作、应用的兴趣转化到学习的内容、过程上来。
3.完善评价机制,优化课堂秩序
有评价,学生就得担负责任,有责任,学生就得身心投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实施评价也是信息技术课堂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保障。
a、把诊断性评价用于教学的分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由于各小学开课的不统一、教学内容的不衔接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的地域差异,造成初中入学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有极大差异。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调查表、访谈、基础考查等方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便于在实施后续评价的过程中不一刀切。
b、把形成性评价用于平时的学习和过程管理。形成性评价所占比例最大,它是每节信息技术课所必须的,评价内容分“课堂表现”、“知识掌握”和“发展创新”三大块,并以表格形式将内容细化。每节课以小组为单位记载到人,教师及时将评价结果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通报,从而激励学生去学习,使信息技术课堂秩序不断好转。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管理是教师非常关心的一个课题。如何使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走向规范、高效需要有一个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应满怀信心,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以学定教,及时掌控好课堂局面,信息技术课堂将焕发出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