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之我见
2018-08-15胡小斌
胡小斌
[摘 要]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尤其是数学学科的学困生。这是一个漫长的转化过程,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他们,培养出更多的“优等生”。
[关键词]形成原因 ; 自信心 ; 活动引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 每一个教学班都有那么几个“学困生”,在小学这个基础阶段,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尤其重要,是为了能让他们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如果在小学阶段就放弃了他们,那么,他们也许就再也扬不起学习的风帆,甚至对任何的学习内容充满了厌恶和恐惧。由此看来,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多么重要的工作。
一、明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思想上的问题。一是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懒惰思想严重,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其次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基础差,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即使时偶尔想努力一把,但终因不能持之以恒,又加上收效甚微遭到同学的嘲讽,而不得不放弃;第三是家庭的原因,如:父母离异,造成孩子思想负担重,小小年纪就心事重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仍是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虽然有父母,可远在天边,该有的幸福童年,却充满寂寞和无奈;第四是因为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实战性。它不能和文科的学习活动相提并论,它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本身就不容易跟上,极易产生思维上的困难,觉得学习数学好难好难。一关过不了关关难。
二、要积极研究对策,因材施教,多管齐下,用科学的方法去转化他们
1.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虽然关键在自身,但是教师的外因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课堂教学是转化的主战场,改进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主要措施。老师备课时,要多为“学困生”着想。上课时,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些提问、回答问题的机会,切忌教师和优秀生一对一的活动。进行课内练习时,对“学困生”应做到优先看作用,优先辅导。特别是在“学困生”完成练习遇到困难,迫切希望有人帮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在他们产生错误前帮助扫除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实践表明:坚持课堂巩固才能有效地防止“学困生”日益落后、積重难返现象的出现,才有可能稳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对差生来说,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悉心教导和热情鼓励。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上和课外活动中,应经常鼓励这些差生,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具体做法是:降低要求,分层要求,创设条件。夸美细斯认为:“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一旦激发起来,就要防止逆向转化,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对于出现的漏洞给予坚决的堵死,毫不松懈,长期以来“学困生”的潜力得以发挥,兴趣愈来愈高,成绩就不断提高。每当接到新的班级,教师都应该着手去发现这部分学生,并建立进步目标档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就要充分考虑到这部分学生,内容应该由浅入深,既让优生吃得饱,又让差生有得吃。同时,在课堂提问时,让学困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正确的回答。从而建立信心,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后,在布置作业时,应该为他们着想,不要让他们被难题吓到。因此,可以布置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尽量让他们做对题。这样一个班级中的两极分化就会得到有效的遏制。确保了教学进度和质量,整体的教学质量也就会逐渐提高。
2.多形式开展课外的“转差”工作,小学阶段,知识简单,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教师只要体现出一定的汗水精神,就不会有永远的学困生。既然为人之师,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们,课余时间,坚持辅导,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讲解,一遍不会就两遍,直到弄懂为止,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会真正去发现他们在知识上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其次可以充分激发和发挥优生的作用,在班上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让他们与差生结对子,在学习做他们的小老师,在生活中做他们的好伙伴。用集体的力量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不得不上进。一旦发现他们的进步,则应多表扬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体现着尊重、民主、平等、发展、和谐的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每个人都会犯错,都有自己的不足,何况这些“发展中”的孩子。在教学中,对待学生的犯错,尤其是学困生,许多教师不是摔门就是拍桌子,火冒三丈。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不但降低了自己的威信,还可能造就更多的学困生。所以,教师要理智对待,要允许后进生犯错,宽容他们的不足,给他们改过的机会。但是,宽容不是纵容,宽容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别,教师应该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不要因为是学困生就没有了原则。评判一个学生的过错,要看事情的主流,要心存善意的看事情的发展。虽然从内心宽恕学困生的错误,但是在行动上要严格要求他们。引导他们克服不足,改正错误,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四、活动引领,化繁为简,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其中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及认知特点,课堂一到要丰富多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及参与精神,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可针对学生讨厌“被找茬儿”和喜欢“找茬儿”的心理特点,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4~5人,要求每组学生从家中带来相应的物体图形,譬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物体,而对于学生所带物品,可采取教师检查或小组间相互检举的方式来查错。这样一来,不但能让每组学生认真执行任务,也可令学生用心地记忆小组错误,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进而快速地认识这些物品图形。而在活动之前,我们可以给学困生以悄悄的提示,甚至帮个别查验一下。其实目的就在于让他们在同学面前“牛”一下。
有教育存在,就有“优等生”和“学困生”,他们只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学困生及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教师要永远面对的问题。学困生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的许多方面,把握原因是前提,关心爱护是基础,全程管理是保证。对于那些学困生我们要有耐心,要有责任感,要极力去转化,而决不能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他们,培养出更多的“优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