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三味”于快乐语文课堂
2018-08-15高修銮
高修銮
【摘要】快乐的语文课堂应既有趣味、情味又有韵味。趣味、情味、韵味“三味”俱全,就可以打通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的通道,呈现精彩的课堂效果,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语文课堂 快乐 趣味 情味 韵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A-0058-02
戴尔·卡耐基说:“快乐是有传染性的,而只有使别人快乐才能让自己快乐。”笔者想语文课也应该是这样。如果语文课上得像一潭死水,不能泛起半点涟漪,那教师就不能让学生快乐,更不能让自己快乐。那么,教师怎样让语文课堂变成快乐课堂呢?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做到既有趣味、情味又有韵味,“三味”俱全,就可以打通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的通道,呈现精彩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一、适时运用幽默,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快乐的源泉,使用生动幽默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充满快乐,让学生精力为之集中,情绪为之高涨,从而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产生无穷的学习动力。幽默的方式可不拘一格,教师可以运用讲故事、说笑话、调侃等方式,只要用得恰到好处,都可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记得去年年底江苏省高中语文评优课大赛在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举行,笔者也慕名前往。南京市金陵中学刘老师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中的幽默风趣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导语巧用猜谜:“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一个水利专家,一个美术家,你们猜猜他是谁?”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再如,比较苏轼和周瑜时,妙用对联“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儋州、徽州,州州失意”,化用对联,既知人论世,点出了苏轼写词的背景,又机智幽默地把苏轼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物、抒一己之怀的主旨生动地表现出来,把难点不留痕迹地化解了。刘老师在课堂上还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与夸张幽默的肢体语言,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听课回来笔者很有感触,这样的语文课学生怎能不爱听呢?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时,笔者就借用了刘老师的导语,效果颇佳。魏书生说“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现在笔者的每一节语文课都力求让学生有点笑声,让学生爱上笔者的语文课,学生的语文成绩也逐渐提高。
课堂教学中幽默的源泉可以来自学生,也可以来自教师;可以来自学习内容本身,也可来自教学方法。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教学中的幽默无处不在。但我们也应注意掌握分寸,态度要自然,举止要节制,要恰到好处,切忌讽刺、挖苦,带来一些消极的东西。教师要不断积累幽默素材和妙语警句,以不断提高幽默技巧。
二、妙用情感熏陶,使课堂教学饱含情味
语文本身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情感,课堂上教师如果来一点“煽情”,妙用情感熏陶,定会产生积极的课堂效应。
在教学散文《散步》的时候,笔者始终在一个“情”字上做文章,开头运用诗歌《游子吟》创设情境,接下来披文入情,找出文中表现的母子情、父子情、祖孙情,从而让学生感受一家人散步的天伦之乐与脉脉温情。学生被文中的情感打动,笔者趁热打铁,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家感受到的家人之间的亲情,此时此刻,教室里鸦雀无声,两分钟后,学生陆陆续续站起来讲述发生在自己家里的故事,有长有短,有大有小,有的甚至就讲了回家时妈妈总是要摸摸他的头的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多吃点”的话语,一个充满笑意的神情……真是声情并茂。班里公认的一个“调皮大王”竟然流着泪说:“这个周末,我要回家给妈妈洗脚。”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师生共同诵读,将情感推向高潮。可以说,课堂一直被浓浓的情味包围着,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感情的闸门一经打开,便如潮水般汹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没有情感的语文课堂如同一杯白开水,而融入情味后,奔流的则是鲜红的血液,让师生充满激情。
三、不忘循循善诱,使课堂教学充满韵味
所谓“韵味”,就是教师的引导不能太直露,更不能“一言堂”,大包大攬,而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循循善诱,润物细无声。
还是金陵中学刘老师的课,他在比较“惊涛拍岸”“樯橹灰飞烟灭”和另一版本“惊涛裂岸”“强虏灰飞烟灭”谁更符合该词的语境时,适时出示周瑜当时的背景:“年龄34岁,生活幸福美满,外貌英俊潇洒,职位为大都督,战场指挥若定。”让学生体会揣摩,最后学生得出“惊涛拍岸”“樯橹灰飞烟灭”更符合语境的结论,因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穿”和“拍”是一组动词,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力度感,而“樯橹”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使这首词更富有诗意。再如,理解“多情应笑我”中的“笑”的含义时,刘老师先让学生读文下注释,然后出示苏轼当时的创作背景:“年龄47岁,生活屡遭不幸,外貌早生华发,职位为团练副使,战场怀才不遇。”让学生对“笑”的妙处和含义有了深刻理解,难点在不经意中轻轻化解了,可谓水到渠成。
在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时,笔者给学生出了一个思考题:“有人说诸葛亮是愚忠,你怎么看?”许多学生觉得无从说起,笔者也没有急着给他们一个结论,而是让他们课后运用手头资料或上网查阅,给别人也给自己一个信服的理由。第二天课上,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有正面的观点,有反面的观点,辩得不亦乐乎。最后笔者适当地总结,问题解决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能力。
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快乐地汲取知识,我们的语文课就要上成既充满欢声笑语,又能激发学生情感、诱导学生思维的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多读书,多钻研,多研究学情、教法,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业务素质。语文课堂好比熔炉,学生是铁矿石,教师则是炼钢师傅,只有加入趣味、情味、韵味这“三味”真火,才能冶炼出好钢。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