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实训课程改革探讨
2018-08-15蔡琦
蔡琦
【摘 要】本文在阐述当前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存在的教材设计不合理、实训平台内容具有局限性、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基础上,提出增添新材料,丰富课程内容;创新课堂组织方式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及时总结,强化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双师型”教师,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参与实训课程建设;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等改革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实训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C-0139-02
实训教学在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至关重要。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商业银行因为保密制度和内部管理的要求,难以给学生提供临柜、临岗的机会,学生实习更多参与大堂管理和营销业务的情况下,实训课程成为金融专业学生了解银行业务和实际运作过程的首要机会。深化商业银行实训课程改革也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从当前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开展商业银行课程实训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应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设置可以探索的问题,商业银行的仿真实训为学生构建了情景化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交互学习,发挥好奇心建构知识。发现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中要注重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同时为学生提供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在商业银行实训课程中,丰富新颖的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接收反馈不断强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创造和改变自我的重要方式。实训课程是学生在校内实践的基础环节,实训教学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二、当前商业银行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随着硬件水平的提升和仿真实训系统在课堂的运用,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课程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设计不合理
市面上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教材很多,但真正落实到实训课程的教材非常少,能够全面覆盖商业银行实践业务的教材更少。故而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时候并无教材,仅仅是教师在仿真系统案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讲授。课后学生没有教材预习复习,影响上课的效果。此外,大部门教材对于商业银行实训课程的基础知识,如反假(假币识别)、业务注意事项、岗前和岗后的工作、工作流程、点钞手法等,都缺乏系统性的介绍,学生学习更多靠自己想象。
(二)实训平台内容具有局限性
目前高校使用的商业银行仿真实训平台的内容较为局限,主要集中在柜面业务的操作,银行金融理财产品、贷款的调查和审批等内容缺失或篇幅较少,主要还是任课教师讲授,学生依旧难以接触到实践业务。二是实训平台的案例内容有限,难以覆盖所有的实践操作环节,需要进一步丰富和补充新案例。三是实训平台的部分案例脱离实践,譬如银行实践业务中的授权环节,很多系统并未涉及或者只是部分业务涉及,“傻瓜”式的操作未能使学生真正系统掌握知识和技能。上述因素使得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未能达到所希望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考核形式单一
现行的商业银行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通常以平时成绩和作业成绩相加。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出勤率、课堂表现评定,作业成绩主要为学生完成系统案例的分数来评定。但因为仿真实训系统的局限性,对于学生完成案例的时间(效率)、錯误率、业务中间的相互配合,工作程序是否准确,缺乏可以参考的依据。事实上这些错误在实际业务中一旦发生,很可能将带来巨大的损失。由于考核形式单一,又会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调动积极性。
三、开展商业银行实训课程改革的意义
2017年,广西教育厅先后公布了《广西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和《广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7—2020年)》两份文件,分别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信息化作出规划和要求,开展商业银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即是响应教育厅的号召,具体而言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培养密切联系实际、符合行业发展需要、能够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的人才受到政府和学校的重视。开展商业银行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造工作的情景,增加其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相联系,使教学和银行现行的制度、工作流程、金融产品相挂钩,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建设的需要
当前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受限于方针系统和硬件设施,难以全面有效地实施实践教学。同时随着金融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建设出现滞后于实践操作的现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加以完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脱离实践的问题,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实践教学加以消化吸收,进一步丰富商业银行课程的知识结构,使课程建设能够真正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开展商业银行实训课程改革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改进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建设,满足行业、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文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一)增添新材料,丰富课程内容
对于商业银行仿真系统未涵盖的教学知识,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补充。一是银行最新的金融产品,可以联系相关银行索取产品简介,培训资料以及网站上的业务介绍,沟通产品的针对性和作用,与银行工作人员共同完成新教学材料的编写。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将不同银行的产品、收益、期限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开展拓展性工作任务。二是补充编写商业银行业务的注意事项和工作流程,让学生了解进一步了解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三是引导学生抓住商业银行业务的前沿问题。例如相关政府监管部门每年都会出台许多新文件,银行会要求其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作为未来的从业者,金融专业的学生也需要跟进行业的发展,在课堂上学习文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行业现实问题的了解,尤其是金融监管部门对行业的要求,增加他们与未来工作的对接能力。四是配套教学视频,制作点钞手法、翻打传票、小键盘训练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课前课后可以巩固训练。
(二)创新课堂组织方式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课堂教学组织中,应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教学,每一小组中,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岗位职责,模拟情景开展银行业务教学。具体环节包括:教师设计业务实践案例;运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初步讲解;学生再进行情景化业务实践,实践中可用小组比较的方式,让不同小组的学生互相学习;每个案例学习完毕,请各学习小组分享过程中的经验与吸取的教训,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后,学生进一步完成实验报告。具体到考核环节,可以用每个案例中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如发言情况)和小组排名(考核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最终考试上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改变期考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
(三)及时总结,强化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与传统课程相比,实训课程较为开放自由,自律的学生能够及时查缺补漏,反思总结,但是另一部分缺乏自觉性的学生往往忽略这一步骤。例如很多学生在进行商业银行柜员业务的时候会发生账不平的现象,要积极引导学生注意和反思这一在实践部门容易造成损失的环节。在掌握基础技能之后,要强化学生对业务的熟练度。小键盘和文本输入技能需要贯穿柜员业务的全过程。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经验,强化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参与实训课程建设
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区别于传统的理论课程,更注重实践性,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具备行业熟悉度和职业技能,因此,一方面,应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到银行学习、锻炼,定期与一线部门开展交流,提高讲授实训课程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授課过程中,对于一些专业性的技能,如贷款的发放、事中检查、贷款的回收,可以邀请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前来分享案例,让银行优秀员工走进课堂,这样可以密切教学与现实的相融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从业人士进行交流,增加学生的思考和专业能力的训练。
(五)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
商业银行实训课程建设,除了原有的电脑、多媒体等硬件设施外,学校应配套更多的经费用于购买实验耗材,如打印机、打印纸、模拟存折、磁条卡等业务凭证,使课程教学更加接近银行业务操作,提高仿真水平,加深学生的体验与了解,增加其将来投身商业银行工作的自信心。学校的教室布局也应更接近银行的布局,为学生创造真正的工作情景,更符合实战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魏岚.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开放实验课程设计[J].对外经贸,2015(8)
[2]杨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6)
[3]王小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课程改革教学初探[J].经济师,2015(10)
【作者简介】蔡 琦,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师。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