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发展思考

2018-08-15何倩娟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5期

【摘 要】本文论述职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角色转变,提出国际化背景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发展中应坚持的原则,认为要通过促进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设置的国际化、促进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促进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网络教学的国际化等推进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发展的国际化。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际化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课程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C-0008-02

随着近年来国与国之间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在高等院校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也显示出国际化的趋势。国际频繁的贸易合作,导致大量外资企业不断涌入国内开拓新的市场,相对的,我国企业也积极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例如柳州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公司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芝加朗的子公司宣布投入运营。《柳州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指出:“我市将按照行动计划制定的目标,继续按步骤推进我市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把柳州职业教育园区建成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国际化职教园区,使柳州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中心、东盟先进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输出基地,逐步实现‘立足柳州、示范广西、影响全国、辐射东盟的宏伟目标,助力柳州智造与柳州技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这样的形势下,国际化的职业人才就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标准。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拥有职业核心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一问题使得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迫在眉睫。

近年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建设在我国各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中占据一席之地。各院校的教师都为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模式的开发、师资的优化安排、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深化等问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初探中,各位教师经过艰辛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三实”特征、六大模块、五步教学法这样的一系列课程教学体系。“三实”特征指的是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教学方法强调实践性,教学效果注重实效性。六大模块,是指与人交流、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创新能力、自我学习、信息处理与数字应用等六大能力教学模块。五步教学法指的是问题发现、理论点拨、任务驱动、分享反思、拓展延伸五个教学步骤。这一系列教学教法的探索不仅仅只存在于理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已经通过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建设、大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培训基地建设以及《表达与沟通能力训练》《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等教材的编写与使用进行了教学实践。这一大胆的教学举措为柳州乃至广西、全国各地各大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职业人才,获得各个企业的赞誉。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角色转变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宗旨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基础能力结构的职业人才。它是以“发展人格素质与广阔的知识视野”为己任,为将来学生就业后拥有基本的通用能力做准备。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对现今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建设重新提出了要求,教师、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角色外延有所拓宽。

(一)学生培养目标的转变。经济社会的国际化对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化提出了要求,也就是说我国的职业教育应培养具有国际化素质的人才。国际化素质的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的能力:一是语言国际化,即精通国际语言,在与人交流时没有语言方面的障碍;二是文化国际化,即了解异国文化风俗,尊重各国习惯,能很好地适应国际工作环境;三是视野国际化,即运用国际化的思维方式,综合各国经济实业发展所长,站在一个全球化的视角来处理工作问题。具有以上能力的国际化职业人才才是企业所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新的國际化形势对学生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要摒弃传统的被动接受和单向学习的模式,开拓师生互动,积极反馈,增强自我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的国际化趋势。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还有针对性地引进世界知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印尼国民三语学校合作,在柳州和印尼两地联合共建中印(尼)、印(尼)中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学院,共同培养国际化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其作出的授课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思路等教学过程的目的都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教育国际化使得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培养国际化的全面思维,加强自身关于国际化发展的理论以及实践学习,并把这一国际化思维很好地和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融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当中。课程教学改革是指要把传统的“教学一言堂”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真正的学生的新式课堂。这一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素质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法,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训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潜移默化中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二、国际化背景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发展应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职业核心课程以生为本的原则。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是根据我国职业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核心能力而设置的育人课程,其重点不是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社会中作为基本的人所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中,教师需要端正自我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小组活动、情境创设等得到锻炼,提升自我的能力。只有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能力素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全面高素质的国际化职业人才。这是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根本原则,不论社会形势如何变化,这一原则都不能轻易动摇。

(二)坚持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职业院校在设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时,应为学生将来在职业中作出更加理性的决定打下基础。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综合能力是其在社会上立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这就要求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奉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全面贯彻课程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在国际化背景下更加应该重视课程的工具性和实用性,避免教学理论化、模式化,为全面培养高能力的职业人才打下基础。

(三)坚持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体系多元化原则。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不是一个单一通过卷面测试能够得出分数的课程,也不是只有一个评价标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是要通过课程中的方法和过程、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去衡量一个人的发展。对于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评价应贯穿于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育的全程之中,通过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来评价,而不是静止的、断续的。通过几个模块的教师平均打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评价。同时可以通过小组互评、组长评议、自评、观察法、测试法等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三、职业教育国际化促进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发展

职业教育国际化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的国际化视野。同时,国际化视野又给职业教育指明了培养人才的方向。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具有国际职业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国际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职业人才。培养这种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就意味着对职业院校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促进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设置的国际化。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为了培养国际化的职业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就需要拓宽课程设置的维度,从国际化视野的角度培养熟知各国文化,能够跨文化思考国际问题,并能够和不同国家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是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提出的八项职业核心能力归纳而成的六大模块。在这几个模块中可以增加国际化内容设置,进而培养具有国际化思维和理念的高素质职业人才。还可以就国际事务、文化、信仰、宗教等开设相关选修课或者进行专业的模块化学习。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实训项目中还可以加入诸如创设和国际友人沟通场景等活动从实践上给学生一种国际化视野的直观感悟。

(二)促进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是一所职业院校的核心力量,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今后的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要求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为了促进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发展可选派教师参加国际研讨、海外研修等。不同教师在国际上进行教学交流可培养教师的国际化视野,进而实现文化、课程的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其次,积极加强教师职业核心能力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的培训,以适应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国际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同时,可以选聘外籍教师加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增强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师国际性对话,提高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三)促进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网络教学的国际化。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与印尼国民三语学校合作,在印尼設立了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必利达分院,同时在印尼西卡朗挂牌成立了“印尼中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教育培训基地”,迎来了众多留学生,这也意味着以后的课程发展必将更趋向于国际化。面对学生存在多元的地域性特点,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可开发网络式教学课程,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电脑终端在不同的地域得以全方位参与相关教学活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可充分通过网络式教学进行线上线下课程的互动式教学。通过这样一种远程教育的活动扩大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国际化学生提供多元渠道。

【参考文献】

[1]童革.职业核心能力的改革与实践——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2017(3)

[2]刘乐舟.论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3)

[3]吕培明.国际化背景下的通识教育——哈佛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综述与启示[J].社会科学家,2009(4)

[4]闫盖,王思思,高璐.国际化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路[J].学园,2015(2)

[5]张立平.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5

[6]江盈盈.陶行知生活教育视域下的高职通识课程设置[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3)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服务一带一路政策,助力企业走出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实践与研究”(GXGZJG2016A047)

【作者简介】何倩娟(1984— ),女,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核心能力。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