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智能化对银行人的影响

2018-08-15孙芳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营销银行智能

孙芳

摘要:互联网热潮下,AI技術兴起,金融业吹起了智能化转型的号角,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应用、智能手机迅速普及、高效智能设备不断更新,银行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2017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2017年全年网上银行交易达1171.72亿笔,同比增长37.86%;交易金额达1725.38万亿元,同比增长32.77%;手机银行交易达969.29亿笔,同比增长103.42%,交易金额同比增长53.7%。四大行网点智能化建设已从前期试点走向全面推广期,建行2017年底,99%的网点完成智慧转型;工行2017年已全面推广网点智能服务模式。银行网点智能化转型,势必会对银行人的职业规划带来巨大的改变和影响,本文就是以银行智能化发展趋势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因时而变,有效应对银行智能化转型对银行人的冲击,如何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更快地适应工作变化,赢得人生的喝彩。

关键词:银行;智能;营销

一、银行智能化趋势特点

近年来各家银行主动开启网点“轻型化”“智能化”发展,但现实是“智能化网点”还是以布局自助机具为标志,这种单一的设备替换并不能称之为智能化服务转型,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网点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客户分析

智能化网点的核心是要增强客户体验,增强客户体验的前提首先是迅速、准确地了解客户需求。传统客户需求分析是基于本行持有产品、工作、年龄、性别等基础信息,加上长期维护所了解到个性化信息,往往只能抓住小部分人的痛点,无法全面、立体的锁定客户的需求,推荐适合的产品。而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分析功能,可以做到客户的精准定位,只需要客户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三个核心信息,通过远程授权就可以在1秒内精准判定客户需求,针对客户需求提供最为合适的产品。

(二)基于智能化设备的客户服务

智能化的银行自助机具承担了90%以上传统网点的现金及非现金业务,而对于VIP客户的复杂业务,则专门开辟了私密性很强的空间,由远程视频专家系统的专属客户经理提供尊享服务。智能化网点分区也是按照客户行动路线设计,分为迎宾接待区、金融服务区、民生服务区、智慧社交区,客户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智能化流程提示,自助操作完成所有业务办理。智能服务机器人可以充当大堂经理角色,具备语音、人脸识别和分析技术的机器人,可自然与客户交流互动,引导客户到不同区域完成交易。

(三)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的场景体验

智能化银行不仅要满足客户基本业务需求,更要关注网点主流客户群体的非金融需求。相同的客户在不同的场景需求不同,利用这一点可以在网点打造客户生活需求中的高频场景,让银行成为和客户之前的多元化交互平台,通过与客户行为关联的产品运营,才能最容易被客户所接受。智能化的银行要注重打造特色金融+非金融服务模式,例如:开展红酒品鉴会、阅读者、金融实习导师、打造银行生活便利店等“金融+”的经营模式,才是银行人真正脱下产品的外衣,还原客户服务的本质。

(四)员工结构优化的轻型转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成本将成为银行运营最大的成本,越来越多的岗位将会被人工智能替代。银行网点的轻型、智能化转型,必将伴随着网点人员结构的不断优化,如减少柜员数量,增加营销人员或建设营销团队,柜员从交易处理向营销服务转变,银行体系管理从垂直化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过渡。

二、智能化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

银行智能化从整体上带给银行的是更加优化的局面,成本和管理更加可控,响应速度也更加迅速。对于银行而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引入,不仅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客户服务能力,对银行管理体系也产生深远影响。

(一)降低人员投入和运营成本

智能化机具越来越成熟,对于标准化柜台操作替代能力越来越强。如智能排队机、自助发卡机、外币兑换机等新设备的广泛应用,极大节省客户办理时间,是客户充分享受业务体验,同时机械化设备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

(二)降低业务操作风险

传统的风控方式效率低、准确度低、欺诈识别能力上有较大缺陷,而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大数据覆盖面广、维度丰富、实时性高等优势,能有效弥补传统风控体系的不足,极大提高一行业风控体系的准确率和响应速度

(三)改变银行竞争格局

随着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银行围绕智能化服务的竞争,将进一步提高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深层次改变银行业的竞争方式,银行业的集中度将会更高。

三、银行智能化对银行人的影响

面对银行智能化发展的多元化趋势,无疑会带来大量柜员被人工智能所替代。《2017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打2600.44亿笔,同比增长46.33%;离柜交易金额达2010.67万亿元,同比增长32.06%;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为87.58%。花旗银行预计,在2015-2025年间,银行业将出现30%的裁员,从业人数将比危机之前的高点低40%-50%。金融数据服务商Kensho创始人Daniel·Nadler预计,到2026年,将有33%-50%的金融从业人员失去自己的工作。我们银行人面临智能化趋势到底要做些什么?其实银行与其他企业一样,最终目标就是服务好客户。操作类岗位削减并不意味着大量的银行柜面人员将失业,而是将柜员解放出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业务咨询及产品销售上,从而提高网点整体的效能,同时将成本控制到相对低的水平,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对于银行员工来说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银行未来的发展更加需要高科技人才,只要不断完善自身能力、充实自己就不会被淘汰。

(一)人力资源是核心价值

金融业务是高复杂、高智慧的企业,人力资源永远是核心价值。银行智能化背景下,对银行人的管理将更加规范、科学、客户管理精准性要求更高,更有效的规避风险。在银行体系中,柜员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但是随着智能化银行转型进程的不断加速,柜员必然减员,人员将优化到银行发展的核心方向。但是事实上银行无论用何种最新科技来改造机器设备和网点布局,银行的核心本质是客户管理。智能化只是倒逼银行回归服务本质,把重要的人力投降高附加值的管理客户,目的就是为了让客户的满意度更高,所以银行人要适应转型需求,必须在满足客户金融需求的同时,构建生活服务平台,让我们的服务变得越来越好,银行人要从柜面走出来,更关心我们客户的需求,例如为客户提供教育机构、月嫂机构、旅游机构的服务。只有不断提上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银行人,才能真正赢得客户、赢得机遇。

(二)具备为客户画像的能力

事实上,客户进入银行网点后我们的大堂经理,习惯性脸盲,经常叫不出客户的名字,智能机械性的重复“您好,请问办理什么业务”。理财经理对客户的管理并不到位,跟客户聊了半天才突然想起来,更别说他的个人资产情况、职业、爱好等。智能化下的银行人员,必须要学会利用智能设备识别客户,结合大数据技术做好客户画像,针对客户需求进行智能化产品推荐,提供因时而在,因需而在的金融服务,实施精准化、智能化营销根据客户的信息为客户做出迅速的服务,也就是要具备为客户画像的能力。

(三)具备为客户提供场景营销的能力

银行智能化,以客户体验为核心的“线上+线下”渠道高度融合,银行人要具备业务互联、信息互通、信息共享的综合服务能力,以场景为核心向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银行人要学会为客户搭建生活服务平台,对客户的服务要多放在符合提升客户体验,给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等方面。场景化营销就是基于对客户日产生活、吃喝玩乐的整合,将我们的网点打造成客户生活的高频场景,用场景来吸引客户。举例来说,一家银行网点身处高档社区附近,网点各类智能机具一应俱全,但是到访客户很少,电话邀约成功率不高,发展陷入瓶颈。网点人员发现附近一家洗衣店生意很好,目标客户也是同一社区客户,但是由于地理位置距离社区较远,客户取送衣服不便,网点就在大堂开辟专区设立自助存、取衣物点,为本行客户免费提供衣物存取服务,到访客户量明显增加,业绩自然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目前银行智能化正在进行中,但是最终智能化时代必将到来。银行智能化背景下,银行人的反应速度,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发展,是否能与时俱进,就在于我们是否能正确认识智能化对银行人提出的要求,我们不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基础业务办理,要积极学习,全面提升各方面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银行业的不断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营销银行智能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