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2018-08-15蒋洁
蒋 洁
(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 庆阳 745700)
新课改明确了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数学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下,高中数学作业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僵化,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提高数学成绩似乎成为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成了非常现实和非常紧迫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一)作业设置数量不合理,内容不科学。绝大多数的学校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都严重过多,虽然我国从早几年就开始提倡要给学生减负,但实施力度都显然不够。甚至有些家长都开始抱怨自家孩子写作业要写到深夜,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很多学校的教师在对学生布置作业时都过于随性,不经过深思熟虑就随便布置作业。大多数的这种不经过精挑细选的作业基本没什么积极意义了,这种“随性”对其自身虽然没有什么影响,但学生却因为教师的“一个随性”而搭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作业设置缺少层次性,缺乏针对性。当下高中学校班级内学生众多,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对知识的掌握速度也大不相同,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并未重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班级教学中,教师布置同样的作业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作业难度过大,则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无法完成作业,降低了这类同学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部分同学为了完成任务,还可能做出抄袭其他同学作业的行为,违背了教师布置作业的初衷。另一方面,若作业难度较低,那么数学成绩较为优异的同学则无法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提高,降低了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因此,在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探究当中,应该加强重视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成绩段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数学作业。
二、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一)作业设置的目的性。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到的知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设置作业时,教师需要做好教学研究,进而为学生设计出更加有目的性的作业. 不同学科的作业设计在优势及特点上都不同,但其基本要求是减少学生的负担,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做好作业的科学化研究工作,进而确保作业的有效性及时效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主动研究教材内容,以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需要和其他教师探讨,多交流经验,进而研究出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方案,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巩固学习到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需要结合全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分层次地设计课后作业,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来设计不同的作业。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来划分,针对成绩比较好、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难度高一点的思维性课后作业,有助于这类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思维得到锻炼。针对大多数数学成绩平均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的作业,通过试题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逐渐提高中等水平的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综合之前学过的知识融合新学的知识来设计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使学生可以综合前后的知识来答题,提高学生的解题准确性。
(三)作业设置的灵活性。数学作业要体现出其积极效果,应在练习中融入更多对学生的自主性的锻炼。数学作业可以是课前预习要求,也可以是课后的巩固复习,还可以是一个章节知识学习完结后的梳理与总结。之所以是个性化作业,就是因为训练内容不拘泥于特定形式,只要是能起到学科能力锻炼效果的作业就可以采用。教师可以尝试各种方式的个性化作业设计,比如,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课前预习工作,给学生提供几个基本要求,然后让学生基于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题目;也可以在知识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梳理一个单元的知识架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过程。
(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本身就是数学作业中的必要一环,其对检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极好的手段。结合当下我国高中数学作业评价机制中存在的评价手段单一、形式过于僵化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对现有的评价手段加以改革创新,并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高中数学作业评价手段进行评价创新。数学作业评语的多元化需要加上倾注更多的心血和精力,也需要教师一改往日陋习,对学生作业进行更加细致化的评价。但是,如果要求教师每次作业都下功夫去写评语,对教师而言又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因此,笔者认为需要教师在期中或者一段特定的时间内进行细致化的评价。
总之,高中数学作业设置,需要凸显学科教学的目的性,针对学情分层设计,灵活多样,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而培养,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