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初探

2018-08-15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共同体命运

卢 慧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随着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乌镇又一次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关注的焦点。习总书记在贺信中表明:“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他在准确判断当下全球互联网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重申“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是总书记在连续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对世界各国的呼吁。深入研究总书记提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于当前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全球互联网的共享共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互联网自1969年在美国问世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由最初仅供研究机构中的特定人群享用的高端奢侈品,发展成为人们触手可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它由简单的通讯工具改变了人们生活的空间,开辟了传统海、陆、空以外的第四大生活领域,在推动各国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十分重视互联网的发展与治理。面对全球互联网发展的诸多问题,他将长期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推广到网络空间,在他呼吁各国转变思维、推动互联网共享共治的努力实践中,其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逐步建立和完善。

习近平在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互联网让国际社会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愿意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同时,进一步强调“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这是总书记针对网络发展和治理问题首次在世界范围公开表明我国的立场和态度,并呼吁各国携手共治,构成其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雏形。

2015年,在总书记的大力倡导下,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互联网共享共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与美国达成了打击网络犯罪的重要共识,与英国成功签署了首个网络安全协议,与俄国制定了信息安全合作协定,与德国举办了互联网产业圆桌会议,与韩国进行了网络安全会议交流,无不表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各国逐渐得到认同。在此条件下,总书记顺势而为,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他首次正式提出“世界各国应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命题,这不仅被当做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也被看做是国际社会又一次达成的广泛共识。此外,面对互联网发展产生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他给出了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良好网络空间及建立合理互联网治理体系的“五点主张”。针对网络治理难题提出的这一“中国方案”使得世界大多数国家产生强烈共鸣和积极认同,标志着总书记网络空间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形成。

在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重申“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并积极推动我国首部《网络安全法》在同年11月正式诞生。随后,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讲话中总书记提到:“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又一次强调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当前世界各国互联网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并明确了全球网络空间构建的总体目标: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这无疑是为世界各国携手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明确了奋斗方向,也使总书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得以发展和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最大公约数”于2017年“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随后,我国第一次就网络问题制定了国际合作战略,《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的问世标志着网络空间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在我国趋于完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突出强调了要携手各国、统筹应对传统及非传统领域的安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使得网络空间共同体的构建成为必然。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总书记做出明确判断:“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正进入关键时期,希望各国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这四个“共同”为各国解决互联网治理难题提供了遵循,也体现出中国主动引领全球共同应对网络发展和治理问题的坚定意志。可以说,总书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是在一步步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

由此可见,习总书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应对互联网发展诸多机遇与挑战的必然要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网络空间实践的必然结果;其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我国展示大国形象、贡献中国智慧的探索成果,也是各国谋求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互联网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在世界舞台上不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成为指引各国推进互联网共享共建的核心理念。这充分展现了我国应对全球网络发展和治理的责任意识和大国担当,可以大致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目标、三个维度、四项原则、五点主张。

(一)一个中心: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当今时代,互联网为社会各方面发展变革提供了强大动力,也悄然无声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互联网广泛发展和运用,使遥不可及的世界成为鸡犬相闻的地球村,老死不相往来的人们变得近在咫尺。但‘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关键就在于这个思想是为谁的利益服务。面对网络发展产生的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总书记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以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中心,致力于推动互联网的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个人民利益中心是其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并贯穿于始终。

“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使他始终以人民的发展需要作为一切行动的依据,通过各项措施不断满足人民在网络方面的利益诉求。在国际社会的视野下,他立足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表示“互联网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世界各国人民创造更美好未来。”积极推动互联网的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二)两个目标: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和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互联网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为全球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世界各国既成为了利益共同体,同时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威胁。一是世界范围内出现网络攻击、监听、盗窃等诸多使用不规范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全球网络的安全和发展;二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各国发展鸿沟日益拉大。全球互联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及治理规则不合理、不健全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无不表明当前全球网络发展模式未能满足大多数国家的发展意愿,网络治理规则也未能体现大多数国家的利益追求。任何国家企图谋求网络新发展,都不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国际社会必须一同推动旧秩序、旧规则的变革,形成互联网治理新方案。变革之路怎样走?形成怎样的新方案?习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这一中国方案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同。

如果说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全球网络发展的总目标,那么构建良好的网络空间和建立合理的网络治理体系则是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分目标。这两个分目标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后者的不断形成为前者的实现奠定基础,而前者的实现又反过来促进后者更高水平的发展,二者共同作用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总目标的实现。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和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提出,明确了网络空间和治理体系建立的标准和要求,为各国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可实施的抓手,为各国应对网络难题指明了实现路径。

(三)三个维度:国内治理、双边关系、全球体系

“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尤其是那些在规模、技术、资源、能力等方面占有优势的大国,理所应当承担起这艰巨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际互联网的治理和发展中来。”这一清醒的判断表明:我国在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时从来都不止是理论倡导者,更是积极的践行者。习总书记从国内治理、双边关系、全球体系三个维度入手,与各国积极开展对话与合作,主动引领互联网国际规则的完善和制定,使得互联网全球治理取得许多实质性进展,而这三个维度也成为我国贡献中国力量的三条实践路径。

从国内来看,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下,我国实施“互联网+”战略计划,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及扶贫、医疗、教育等事业的结合;强调核心技术的突破、重视网络人才和队伍的培养;颁布《网络安全法》,保障网络空间安全有序;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等都推动着国内网络的全方位治理和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建设,这既是我国网络治理和发展的战略布局,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就双边关系来看,总书记积极推进我国与美、俄、欧盟、东盟、金砖成员国等谋求合作。中美就互联网签订多项协议、中俄签署推进信息网络发展的联合声明、牵头制定《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推动亚太经合组织通过多项互联网合作计划等一系列努力无不表明,中国正在积极与双边各国开启互联网领域的合作共赢模式,我国正在以自己的力量推动互联网的区域协调发展。

放眼全球,我国在推动网络共享共治的道路上做着更加艰苦卓绝的努力:利用20国集团、联合国等多边—全球架构将双边合作的积极成果推广到全球,努力将区域发展规则转化为国际规范;作为主席国主持起草了首个具有全球意义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推动了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地域、国家间差距的缩小。另外,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为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平台,这本身就是积极促成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表现。

(四)四项原则: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

习近平在2015年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提出“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这可以看做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原则与方法。随后,总书记在第三、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及其他相关会议上都一再强调这两个重要表述。

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首先要尊重网络主权,这是不同利益主体共生共存的重要基础。要尊重不同国家网络发展的不同道路、模式和主权,不搞网络霸权。二是要维护和平安全,这是网络全球治理的基本目标。网络空间不是滋生违法犯罪的温床,各国要加强联合治理,携手保护网络的安全、稳定和繁荣。三要促进开放合作,这是促进网络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摈弃零和博弈、大国称霸的旧观念,坚持优势互补、共享共治的新理念,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与合作。四要构建良好秩序,这是维护全球网络稳定的内在要求。在虚拟网络空间环境中享有极大自由的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秩序,加强网络法律和道德建设,加强网络管理,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

(五)五点主张:互联互通、交流互鉴、共同繁荣、有序发展、公平正义

在“四项原则”的指导下,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应对互联网挑战和机遇的“五点主张”,并以此作为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基本方略,这既表明了中国应对网络问题的坚决态度和大国担当,也为各国互联网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发出了中国声音。

一是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总书记表示愿与各国一同加大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让网络资源充分涌流,缩小地区间的信息鸿沟,让更多人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二是建设网络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国利用互联网积极推动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交融互鉴,让人们在了解各国优秀文化的同时也把本民族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形成全球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三是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面对世界经济疲软的压力,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互联网+”、“数字中国”等计划,将网络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为各国经济繁荣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四是确保网络安全,实现有序发展。安全与发展是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前者是保障,后者是目的。各国网络发展面临着诸多共同挑战,保障网络安全自然成为各国共同的责任,各国应该加强对话合作,共同制定普遍认可的国际网络空间秩序和规则,实现全球网络的健康发展。五是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网络空间的治理绝非一国之力就能完成,应坚持多方、多国、多边共同参与、携手共进,建立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制定网络联合治理体系,更公正合理地体现各国的利益诉求。

总书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五部分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即从人类共同利益的中心出发,为实现新网络空间和新治理体系构建的目标,从国内治理、双边关系、全球视野三个维度发力,按照四项原则的指引,践行五点主张,最终构建起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总体来看,此思想前两部分是对中心愿望和战略目标的理论分析,后三部分是对实现目标的路径、原则和方法的实践解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不论是对我国还是世界各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现实意义

目前,全球互联网治理和发展逐步走向深水区,各个国家不分地域、种族紧紧的联结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各国只有通力合作,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才能谋求发展出路。习近平总书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站位高远、内涵丰富,不仅是对中国,对世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为新时代我国建设网络强国指明了方向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新的社会矛盾,互联网在未来社会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据CNNIC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全球第一,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跃居全球第二,网络零售全球居首。”这表明我国已经是网络大国,并逐步向网络强国迈进。

实现网络强国要有过硬繁荣核心技术、有业务精能力极强的网信人才和队伍、有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还要有不断创新的强劲动力和与国际社会相接轨的宽广发展空间等多方面的条件,在总书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在探索实现网络强国的道路上取得许多积极进展。我国网信工作更加注重党的领导,在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引导网络发展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使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其次,我国正在利用互联网加速与国内外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国际合作寻找新亮点。这一进展开拓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促进了我国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升级,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网络空间繁荣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另外,我国坚持开放与自主并举,在与各国的交流互鉴中不断攻克网络核心技术、自主培养网络人才,逐渐掌握网络空间关键领域的发展主动权。同时,我国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不断健全网络法律和道德规范以保障网络空间的安全有序,我国还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引导建立国际治理体系,积极为各国发展创建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这些进展无不表明我国网络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网络发展的方向日益清晰,我国在国际网络社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明显提升,网络强国目标越来越成为现实。

(二)为世界各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治理开辟了道路

人类对网络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使之成为超越海、陆、空三大传统领域的全新人类生存空间,各国随之逐渐构成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而当前,世界各国争夺网络空间发展主导权、控制权、话语权、发展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关乎人类生存和国家命运的重要问题。如何在全新的领域实现各国的和谐发展?对国际社会而言是一个崭新的命题,没有一点经验可以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网络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强劲的中国声音: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他开辟的这条中国道路为各国有效解决网络治理和发展难题贡献了智慧和经验。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全球网络发展的必然选择。各国要在承认并尊重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前提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对关系到全球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上实现荣辱与共、同舟共济。这就要求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形成交流互信的关系,摒弃单边主义、零和博弈及冷战思维,坚决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通过对话而非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毫无疑问,习近平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范式是将所有国家置于同一共同体之下,致力于消除分歧、求同存异,利于有效规避“修昔底德陷阱”。这种世界范围内的求同存异及共享共赢的思想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理性判断与殊途同归的价值追求,为各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治理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为人类社会共享互联网的发展成果奠定了基础

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活动的参与者、网络空间的建设者。作为网络生活的主体,尤其是在当前飞速发展的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是独立自由的个体,而网络就将构成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个人既平等地享有着各项网络权利,也肩负着同样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人人参与,积极促进网络创新,个个尽责,主动维护网络环境,才能共享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最大红利。另外,网络呈次方扩散性的外部性特征要求有更多的网络连接和更广泛的网络使用才能创造更大的利益,这要求全球网络参与者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具有利他精神和合作分享的伦理基础,共同参与、携同维护人类共存的网络空间,才能让人们在参与网络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使互联网的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到每个国家、每个产业、每个领域、每个家庭以及每个人。

习总书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是利用网络将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的人联结到一起,使人类社会构建起前所未有的、互联互通互建的、共生共治共享的全新网络空间,这为各国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提升全球互联网发展水平奠定了基础。中国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习近平主席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明确表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进网络空间深度合作开放,不断创造利益合作关联点,实现不同国家主体在网络空间的优势互补,推动世界各国共同搭乘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归根结底,习近平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以让互联网的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互联网发展的新价值坐标,为人类社会共享互联网的发展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最佳实践平台

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到“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随后习近平在国内外几十次的谈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区域与区域、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不表达了我国谋求和谐发展的强烈愿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涉及多层面、多领域、多要素的复合立体架构,需要多民族、多国家、多领域、全方位携手共同构建。而网络具有超越时空局限的鲜明优势,能快速地将各国人民连接在一起,目前全球网民已超过35亿,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未来将有更多的人和物实时接入互联网进行智能化的生产生活。显然,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领域,网络空间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全人类共同生活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必将以网络这个极具全球性的载体为平台逐步推进实施。

同时,网络空间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建构的全新人造空间,具有虚拟和现实的双重特性,这种虚实交织推动了不同国家、民族、组织、个体相互联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主权国家的传统治理边界,使全球治理具有超出现实社会的、无可比拟的复杂性。另外,网络还具有超强的包容性,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与社会发展各方面相融合,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国防、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中,使网络运行和治理更具挑战性。可以说,正是由于网络社会囊括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可以被看做是现实社会的缩影,而它又比现实社会更复杂多变、矛盾冲突更尖锐、利益主体更多元,所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具有必要性和急迫性。这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入治理网络领域的必然结果,更是由网络空间的多重特性所决定的。因此,网络空间必将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最佳实践平台,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成功构建也必将反过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动全世界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既是时代条件催生下个人思想成熟的结晶,又是新时代网络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和机遇的现实需要。此思想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既有深度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的实践指导;既对我国网络发展有不可撼动的指引作用,又对全世界、全人类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才能成为各国治理和发展网络的核心依据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共同体命运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秀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云作战”模型及仿真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