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8-08-15李淑琴赵洪武
李淑琴,赵洪武
(1.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2.中共克山县西建乡委员会,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617)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习近平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的,其理论所彰显出的真理属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体系完善、内容丰富,是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实践关键进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是增强党的战斗力与凝聚力推进“四个伟大”新征程的重要法宝。
一、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特定的时代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要研究这一思想就要清晰把握其所处的历史方位、社会背景,包括世情、国情和党情的现实情况。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1]
第一,世情:复杂严峻,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都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社会持续向前,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突破。这些都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力量和新机遇。在过去四十年里,我国抓住机遇艰苦奋斗,取得了诸多成就。面对我国的快速发展,国际上相继出现了捧杀中国的各种论调。首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中国威胁论”,在舆论和政治层面对我国展开战略遏制,造成我国与周边国家缺少政治上的战略互信,引发我国与周边国家在领土、海洋问题上的摩擦不断。使我国巩固周边战略依托的难度加大。其次,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逐渐转暖。我国通过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实现了经济平稳回升,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应当指出的是,相对于西方国家较强较快的复苏,我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不仅略显滞后还缺少新的增长点。同时在经济复苏之后我们面临着实体经济疲软、产业结构不合理、供给结构不平衡带来的压力。
第二,国情:新旧难题互相交错,挑战前所未有。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我国新时代的基本国情。但是综合国力与四十年前相比有了质的提升。所有领域都取得巨大发展,经济总量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同时,我们必须在成绩面前保持清醒,因为我们发展的背后隐藏着重重危机。首先在经济上,由于长期积累的历史问题暴露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增长减速”。最近几年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仍然需要高度重视。其次,在政治上,面对时代任务的变化,政治上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略显滞后,与新时代、新任务不完全适应,不能满足人民对民主政治的诉求。最后,在文化上,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的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然而中华文化发展和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文化单位缺乏活力、文化认知不够、发展不平衡、文化自信心不强。二是文化产品和服务多样性不能满足需求;文化创新力不足,缺少精品力作,国际影响力小;文化的教化功能不强,传播形式单一。
第三,党情:风险与考验更加突出。
目前,在世情、国情严峻复杂的前提下,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时代使命要求基本相适应但还存在一定差距。进入新时代,党所肩负的使命更加艰巨而光荣,党内仍然有亟待解决的一些疑难杂症尚未彻底根除。一是基层组织核心意识薄弱,部分党组织“宽、松、软”缺少活力,不能起到战斗堡垒作用。二是部分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法纪观念淡薄,对伟大事业缺少信心。三是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缺失,脱离群众、腐败现象横生。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力,破坏党的建设事业,破坏党群关系。新时代,我们要继续迎接挑战,持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二)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科学理论的产生离不开实践探索,同时与前人的理论基础密不可分。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有其理论渊源的。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我国历代领导集体的党建思想。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理论。
一是党的先进性思想。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部队。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2],明确表示先进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组织和个人最显著的特征。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强调要加强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建设,同时与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二是党的思想建设。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革命运动的成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领导无产阶级运动过程中,不断与错误思潮作斗争,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不能变。唯有如此,才能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质,对我们党加强思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党的组织建设。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正确的组织原则组织起来,这一组织原则坚持民主是第一位的,同时采取集体领导,二者又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并在《共产党宣言》规定了党的组织机构,对最高权力机关、召开办法、党的组织纪律等做了相应说明。为党执政以后的组织结构做出基本规划。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学说指导,同时立足于本国国情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的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时期与中国发展实践结合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它由毛泽东党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两部分构成。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新时代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汲取有益成果,并不断开拓创新。首先,党的建设要结合伟大梦想的实现来推进,并服务于党所肩负历史使命,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要求而勇于创新。其次,党的建设要基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理想信念的教育强化思想建设。最后,党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决定性作用,构建科学制度体系。
二、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取得了显著的提升,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基本相适应,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国家各项工作的“指挥中心”,其执政能力、建设水平和整体质量仍然有待提高。为此习近平带领我们党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党建新思想。
(一)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首位,维护党的统一
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进程中,查处了一系列违法乱纪案件。这些案件暴露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腐败,也反映出了严重的政治问题,严重威胁党的政治安全。为此,习近平带领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措施和观点,并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第一,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信念。
党员队伍中,部分党员信仰缺失、人生观价值观错位、宗旨意识淡薄,导致丢失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迫在眉睫。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因此在新形势下,习近平明确提出,要把坚定政治信念作为加强政治建设的首位。表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作用,并为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提供具体指导和策略。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定党员的政治信仰,树立“四个自信”,增强“政治意识”成为党和国家忠实的捍卫者。其次,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党员宗旨意识,增强责任心和担当意识。再次,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使党员干部树立优良的政治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追求。
第二,坚定政治立场。
部分党员和领导干部政治态度不明,没有政治操守。在大是大非面前,缺少政治鉴别力,没有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的能力。习近平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4]这一政治立场的动摇根本原因是党员干部宗旨意识薄弱,不关心群众,缺少担当精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5]这“三个不能”是对全体党员的要求,涵盖了普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面对任何重大问题时应有的立场和态度。此外,由于高级干部处于重要职位,承担艰巨任务,责任重大,更应该严格要求。所以习近平指出加强政治建设不仅要突出“重点”,还要抓好“关键少数”。
第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由于过去一个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管理松懈。致使党内不良风气横行,集中表现在宗旨意识淡薄和官僚主义盛行,严重破坏党内生活的有序进行和危害党的先进性形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习近平在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勇于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严明党规党纪和加强监督问责机制、坚持党内民主等一系列思想。习近平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事,大家都要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6]
第四,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由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松弛,党内违法乱纪行为增多。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党组织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因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意见。习近平指出:“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7]因此,首先,强调始终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不断加强对党章的学习和理解,强化对党章的认同感,实现全体党员思想一致、行动对标。其次,强调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挺在最前面,使其成为党员和党组织必须坚持的行为规范,最终使政治纪律和规矩成为常态话语。
(二)坚持思想建党,筑牢信仰根基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带领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了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艰巨任务。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崇高的责任意识,这一意识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高度重视加强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并提出共产党员如何坚定信念的指导意见。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且要不断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新时代,这一思想仍将继续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迈进。其次,要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再次,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坚持人民是第一位的,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最后,培养高尚的精神追求,坚定政治信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第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入发展,对执政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与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们的能力不能完全匹配。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执政本领。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8]
习近平关于加强学习的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求全体党员要系统把握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观点、方法和立场;还有加强从书本、实践和劳动人民中学习。其次,坚持学习的毅力很重要,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再次,学习的目的要明确,就是要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联系。
第三,注重理论的宣传教育。
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不仅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意识形态领域同样带来冲击。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的宣传教育,来夺取舆论阵地。为此,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为我们党能够始终将舆论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习近平指出:“新闻媒体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质,要确保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党管媒体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9]
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核心的工作导向,只有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思想宣传工作的归宿,才赢得人民群众普遍支持和拥护。其次,要把党性原则作为开展舆论工作前提,党性问题是原则性的问题。如果原则问题发生动摇,舆论阵地就会失守。再次,要加强对新兴舆论阵地的重视,随着现代新兴媒体快速发展,新兴舆论阵地在整体传播格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可见占领新兴舆论阵地至关重要。应该指出的是,我们党要始终坚持正面发声,用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汇聚建设社会主义正能量。
(三)从严管理干部,夯实组织基础
党是党组织的总和,组织的好坏关系着党的前途命运。这就要求党要不断改善组织建设。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改进组织建设的相关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严选拔和培养干部。
习近平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0]目前,少数党员干部由于立场不坚定、宗旨意识淡薄以及思想觉悟低,导致为官底线一再失守。为此,习近平对于好干部的标准、培养、作用做了专门的讨论。并一一做出回答。首先,好干部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其次,好干部不仅仅是选出来的,除了党员干部通过自身学习和锻炼实现自我提高,组织的培养至关重要。最后,习近平提出要知人善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真正好的干部充分发挥作用。此外,如何严格选拔党员干部呢?习近平提出了“十六字方针”,为我们党选拔人才提供新思路。此外,健全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必不可少。
第二,要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力的基础,是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最直接的单位,关系着党执行力的强弱。不仅如此,党的基层组织遍布全国执政一线,是加强党与人们密切联系的桥梁。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指出,首先要教育、培养和关爱基层党组织,确保基层组织有能力和有信心为群众服务。其次,尊重基层组织的创新精神,建设高素质基层队伍。最后,不断创新基层工作新方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第三,严明党的纪律。
习近平指出:“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1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讲规矩、明纪律的党组织。严明的组织纪律是保持党肌体健康的基础。因此,习近平强调从严治党如果没有严肃的纪律就谈不上从严。
首先,加强警示教育,强化守纪自觉性。党纪是基于党的纲领来制定的,是所有党员的共同义务。因此要以身作则自觉维护党的权威,从内心竖起防线,坚决不触碰防线,还要把组织纪律作为做事的标杆。其次,以严格处罚力度来増强党纪的权威性。党内绝不允许有特例,任何党员违反纪律就要惩处无一例外,同样每个党员平等地受到党纪的保护。最后,加强监督,以增强党内纪律的时效性。有了严肃的党内纪律,树立了党的权威性之后,有效执行才是重点。而加强监督就是有效执行的保证,只有通过时时监督,及时纠错、及时惩处才能保证党的组织纪律始终保持有效性和权威性,保证党的肌体永不变质。
(四)以党章为根本,完善制度建设
党的制度建设是执政党各项建设的基本保障,是党执政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的规范党员行为的刚性要求。习近平强调:“法制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12]并对党的制度建设提出新要求和新论断。
第一,以民主集中制的优势来健全党的制度。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通过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也就意味着,要依靠制度建设来加强党的建设就要坚持好、执行好民主集中制。因此习近平强调要突出民主集中制的优势就要从具体制度开始。首先坚持党的选举制度,这一制度就是建立在尊重全体党员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是全体党员实现党内民主的集中表现。其次,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充分发挥领导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同时要尊重少数人的意见,保护少数人的利益。
第二,完善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
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大前提下,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才能实现制度体系与现实需要协同一致。
首先,完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关键在于执行,有效执行才是健全制度体系的最终目的,而加强监督是保证这一目的实现的关键。要逐步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推进党务公开和搭建群众监督平台,最终形成一整套监督体系。其次,要坚持党纪与国法协同运作。党纪与国法是执政党制度建设的两个支点,是实现政治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保障。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党纪与国法分开同时强调党纪严于国法。也就意味着,对于党员来说不能仅仅满足“法无禁止即可为”,还应有更高的要求。
第三,以党章为根本加强制度建设。
党章是我们党在带领人民长期革命、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之后形成的一系列行为规范,集中反映了全党的意志。关于加强对党章的学习,习近平指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13]可见,党的一切工作、活动和建设都要把党章作为根本依据,同时要以党章为根本来逐步完善相关制度体系,还要把党章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五)固本培元抓党风,立破并举转作风
作风建设是执政党各项建设的现实表现,始终关系着党的公信力和形象。党风关系着党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群众面前,关系着民风和国风。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并不断发扬光大是必然要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加强作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和新举措。
第一,加强作风建设事关成败。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改进作风建设,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习近平指出,干部工作作风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我们党就会失去民心、失去执政血脉。可见,党的作风的好坏反映的是党与群众关系的好坏。习近平指出:“我们抓整治‘四风’就是起徙木立信的作用,抓就真抓,一抓到底。不要老是喊狼来了,最后大家疲沓了,觉得不就是那么回事嘛,混一阵子、挺一阵子就过去了。今后几年,每一年都要提出一些要求,目标就是做到为民务实清廉。”[14]
第二,加强作风建设的落实。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始终贯彻执行的思想路线。具体来说,首先要以党的现实状况为出发点,不能脱离实际。总体来说我们党的作风基本良好,但是不能忽视有些党员讲大话、说假话、不办实事的现实问题。其次,在贯彻思想路线的时候,要将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再次,把握基本国情没有变的现实。认识到我们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在工作中把求真务实落到实处。二是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是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逐渐暴露出我们党这一传统发扬的不够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困难。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好人主义泛滥”、“怕得罪人”、“怕有损现象”这三个方面。针对这一现象,习近平提出要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放在执政党作风建设的重要位置。因为只有勇于批评和接受批评才能不断自我认识和自我纠错,最终实现自我提升;才能增强组织战斗力,才能实现团结统一。因此,作为共产党就应该有勇气面对错误、有信心改正错误,同时要敢于直言其过。三是开展专题实践教育活动。首先,为进一步明确党群关系、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宗旨意识,我们党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党内作风问题进行了一次大清理。一定程度上修正了部分党员的党性、保持了共产党人良好现象、重整了党的作风。其次,改进作风关键是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尤其是高级领导要带头示范。习近平提出“三严三实”新论断,指明了党员干部改进作风的总要求。
(六)铁腕反腐零容忍,标本兼治反腐败
腐败问题是我们党执政最大的敌人,是破坏党内风气的毒瘤。党要想长期执政就必须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第一,对腐败“零容忍”。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反腐败置于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面对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拳出击,全面彻底的打击腐败。不论是谁,发现就查,有多少查多少,一律“零容忍”,将党的反腐败工作不断向前推进。习近平指出:“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15]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形成了不敢腐的震慑,但是反腐倡廉建设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因此,习近平指出,反腐败斗争“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的目标,今后仍然要保持“零容忍”的态度,持续高压反腐,做到毫不留情、毫不客气、毫不懈怠的反腐精神,赢得广大人民的信任和增强人们的满意度。
第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措施。
一是制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反腐规则。首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相匹配。随着深化改革的纵深发展,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这就要求我们的反腐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因此,党中央强调要通过市场的作用从经济源头上抑制腐败行为。其次,与建设先进文化相匹配。在反腐败斗争过程中占领文化阵地,加强廉政文化宣传和建设、净化社会风气。最后,与发展民主政治相匹配。加强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增强社会民主意识。
二是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体系。在一定意义上说,腐败的产生就是权力不受约束的结果。通过完善法纪体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是反腐败建设的关键。而完善制度体制就要从党纪和国法来入手,以此来规范全体党员的行为,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同时发力。反腐败斗争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面协同进行。不仅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纪党规教育、群众路线教育、作风教育;同时需要完善党的法纪和相关法律法规;还要健全监督检察机构,落实监督制度和权力制约机制。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一套完整的反腐败联动体系。
三、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
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建理论继承,并根据新时代党所面临的挑战与肩负的使命进行新发展。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具有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身优越性和自我提升的强烈意识,获得执政党建设的有益经验,对今后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一)加强执政党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是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6]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同时,我们党要深刻地认识到,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其重要保障。无论时代怎么变化,若不被人民群众所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失去主力军,党的事业就会失去根基,因此,要加强执政党建设,就必须做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一基础性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加强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提出实施“八项规定”,之后又开展了三严三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实际措施,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切实有效地改进了党的工作作风。在新时代,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就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路。
第一,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切身的利益,尤其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二是正确处理党内外的矛盾,区分这两种矛盾的不同性质,处理矛盾的过程要细致分工,不能只是用单一固定的方法来解决,要探索化解矛盾的新方式。三是关心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要秉持以人为本和依法办事的理念来解决关系群众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四是积极推动党的相关政策、方针的落实,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就执行,危害群众的改进,以人民愿望的实现,来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第二,要树立群众工作新理念。
领导干部与广大群众有根本的一致性就是利益的一致性。因此,开展群众工作时,我们要时刻牢记宗旨意识,用先进的工作理念促进工作的开展。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无产阶级政党没有和社会大众不同的利益。我们党想问题、做决策始终要以人民群众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现实条件下,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正与日俱增,所以党员领导干部们要加强对党纪国法的深入学习,才能以法治原则依法公平办事。三是服务人民的理念。用有效的服务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是党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的根本。因此,党的一切组织机关都要围绕为人民服务为中心,切实建立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
第三,要创新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
一是要掌握思想政治的工作方法。党员干部要经常与人民群众交流,了解群众内部的矛盾和问题,并妥善解决,赢得人民的信任。对多元化的人民群众结构采取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中在尊重广大群众利益的同时,兼顾少数人的利益诉求,有的放矢地解决好群众中的各种问题。二是要充分发扬民主的方法。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通过完善公示制度让群众参与监督和管理国家,还要完善民主决策来推进科学民主决策。三是要采取典型引导的方法。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先进性,来引导、教育人民群众。同时用人民身边的典型来感染和影响群众,达到统一意志的目的。因此,要培养典型、发现典型、激励先进个人和集体,以此来带动普通群众团结一心谋发展。
(二)加强执政党建设,提高党员素质是根本
邓小平指出:“过去无数的经验证明,不少党员在组织上虽然入了党,在思想上却还没有入党,或者没有完全入党。”[17]面对新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党员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之一仍然是提高我党党员质量。
第一,要控制总量,适度发展。目前我国党员数量庞大,在一定程度上,党员数量问题会制约党员质量的提高。在2013年我党就已经对发展党员给出明确要求,就是在总量上要加以控制,在提升质量的同时兼顾结构的优化,最后发挥作用是目的。之后又修订了关于党员发展工作的细则,今后党员发展仍然要坚定地按总要求来办事,更要狠抓落实。同时要辩证地看待“控制数量”和“发展党员”,为党员队伍输入新鲜血液依然是一个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政党充满活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党组织必须在“控制数量”的前提下,适度发展党员。
第二,要严把“入口关”,畅通“出口闸”。首先,新时代仍然要把选拔条件放在第一位,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其次,在严把“入口关”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来畅通“出口闸”,对于一些违法乱纪的组织和个人必须严肃处理,严格执行问责机制;对于一些严重影响党员队伍整体质量的,要毫不留情地清除出党。
第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这项学习活动旨在使全体党员学规矩、懂规矩、守规矩,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十八大以来的各种实践证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在推进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上是有力抓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要坚持不懈地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三)加强执政党建设,健全法纪制度是关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国法,国家运行秩序会一片混乱;没有党纪,党组织就会一盘散沙。马克思指出:“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18]。可见,法纪制度是党长期执政的保证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从我们党的建设历史可以发现,制度建设始终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保证。并且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不断与时俱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带领党中央持续加强制度建设,相继出台以健全预防惩治腐败、深化巡视、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加强纪委派驻机关为主的一系列措施。之后在2015年,又修订了关于党廉洁自律的准则和纪律出发的相关条例。规定了党员干部工作的“底线”,同时对其为人处世划定了“高线”。根据新时代、新任务,法纪制度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进行完善,切实保障法纪实施的时效性。明确制度一旦确立就要保证制度按原则不打折扣的实施,切实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
(四)加强执政党建设,完善监督检察是保证
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党是人民的“公仆”始终以服务人民为核心开展工作。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起初用简单分工的办法为自己建立了一些特殊的机关来保护自己的共同利益。但是,后来这些机关,而其中主要的是国家政权,为了追求自己特殊的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19]但是在实际执政过程中,党是否始终为民服务,有待接受监督检察;同时党员干部是否坚持忠于党、忠于人民,也需要监督检察机关的实时监督。只有完善的监督检察制度体系才能保证执政党建设的高效性。
十八大以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党不断查漏补缺,为达到监督检察无死角,首先提出要开展巡视工作,通过巡视的全覆盖来全方位地发现问题,来促进解决问题;其次要成立监察委员会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以进一步加强监督检察的力度;同时始终认为群众的监督是监督检察体系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要不断创新群众行使监督权的方式和渠道。新时代,监督检察仍然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保证,并要与时俱进开拓思路、创新方式。
第一,加强党内组织监督。
加强党内监督就是要按照《党章》的规定对党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进行检查、监督、评价、揭露、处理的过程。因此,首先要突出党纪的严肃性,使全体党员以纪律为准绳约束自身的一切行为。其次,通过党组织对个人的监督来实现他律,主要通过深化巡视工作和深化监察委员会,实现权力运行的全程监督和问题的及时惩处;同时,尊重每位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党员的自下而上的监督作用。
第二,加强民主党派监督。
中国实施的基本制度被历史实践证明是正确、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这一制度的特殊性和包容性,决定了我们党勇于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同时,民主党派监督的重点是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情况,以及是否依法执政和领导干部是否尽到职责等相关方面的情况。加强民主党派监督有利于共产党决策的民主化,有利于改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
第三,加强人民群众监督。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与执政党执政好坏成正比。因此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参与党和国家事务的监督尤为重要。首先,提升国民素质,增加主人翁意识,实现人民依法、公正、高效的监督;其次,我们党要不断实现党务的公开,便于群众的了解和监督,同时有利于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加深与群众的交流。加强党外监督必须要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参与,只有充分发挥出人民的创造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第四,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具有自身优越性,主体广泛、影响深远、不具有强制性,但舆论监督作为精神和道德层面的监督力量不容小觑。首先,引导广大人民参与舆论监督,才能汇聚多数人的意志;其次,把握舆论监督的分寸,进行监督要有理有据、来源要客观、要全面分析问题,实现通过理性舆论监督形成强大的震慑力;最后,注重舆论监督渠道的开拓。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往往舆论的传播就是一瞬间的事。因此网络平台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重要的监督阵地。同时基于网络监督的虚拟性,我们要正确看待和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