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8-08-14郭建霞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问题对策

郭建霞

[摘 要]初中生物在初中教育阶段是一门重要的理科性质学科,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究,积极的开展生物实验和拓展积累,才能改变以往落后的教学局面。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依然问题很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视实验,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且增加探究型实验,同时还要注重渗透环境教育,这样的教学有效性才能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问题;对策

初中生物教学对于初中生而言,是奠定学生生物學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通过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相关生物知识,深入认识更多生物现象。初中生物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具体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东风下,合理、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从整体上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一、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生物实验认识不足

学生在最初开始接触生物课时,由于内心对生物世界未知事物的好奇,对于生物课的学习也充满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生物实验课中,教师让学生利用放大镜对生物现象进行观察,这虽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很多学生注意到的仅仅是生物实验的表面现象,不能掌握其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没有深入探究生物实验中所蕴含的的生物知识。此外,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动手实验,这也导致生物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2.抽象概念难于理解

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学习,课本内出现的抽象概念也越来越多,学生苦于抽象概念的理解,逐渐丧失了深入学习的兴趣。比如染色体、DNA、克隆等,虽然这些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直观向学生展示,学生难以感受到。再加上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限,面临抽象概念的学习过程中,甚至不愿意主动思考。

3.不注重实践拓展检验

目前,根据教学实践的状况,现有教学场所仍然局限于课堂,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后没有检验与实践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课堂上被动学习的死知识逐渐被学生淡忘,只能靠不断的重复复习,这并不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认清生物实验的本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生物这一自然学科,可以说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所以教师要重视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通过这样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现象的产生的原因和生物知识本质。比如在实验课“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容易观察到细胞是重叠在一起的,但是并不能看清楚单一细胞的形态。在这时,教师应该适时让学生分析出现重叠的原因。在教师的思路诱导下,学生可以得出两个原因:一是在水中洋葱鳞片叶表皮胃展平;二是制作时未压好压片。另外,细胞会在同一实验中出现颜色过浅的问题,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学生可以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是染色时间不足引起的。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索生物实验的本质,培养了严谨的学习态度。

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注重结合实际生活

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初中生物课程的特点,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留意生活中的细节,体会生物课程知识的奥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完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识后,可以提出“一日之时在于晨,平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早晨很早就起来晨跑,而且经常都跑得满头大汗,这种锻炼方法科学吗?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向他们提出你的见解”。这样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会体验到学习生物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3.增加探究型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结合当前生物课程的教学现状,需要通过对实验教学进行调整,改变演示性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将生物探究性实验嵌入生物实验过程中。这样可以让学生不能提前获知实验结果,而是在自身的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探索,独立完成探索实验。为了让生物实验的效果发挥出来,必须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度,而通过增加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完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例如在进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学习中,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的环境中对真实的绿色植物近进行观察,引导学生采集标本、维护标本、观察标本,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起来,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标本,可以全面的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4.渗透环境教育,树立生态环保意识

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环境渗透教育的方式,为学生讲解不同地区的环境现状,结合实际了解生物知识。特别是在向学生讲解环境问题时,可以通过对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切入。比如在讲解“生物圈中的动物”时,通过生活中的现实例子,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动物在生态环境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的弊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弊端,以及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让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三、结语

总之,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解决,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改变被动灌输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堃 .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学周刊,2015(03):88.

[2]丁香书 . 如何做好初中生物教学[J].青年时代,2015(02):167.

[3]李春梅 . 对初中生物教学问题的反思[J].魅力中国,2016(43):98.

[4]黄婉秋 . 刍议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7(02):50-51.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