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研究

2018-08-14塔吉古力阿吉买买提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微课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塔吉古力?阿吉买买提

[摘 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逐步走进了小学课堂,通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能够保持足够的注意力,此外,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这就使得微课成为了新课改趋势下的一个亮点,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在这里与诸位进行分享,希望能够给各位带来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以此来促使我国教育事业实现持续性的发展。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改革的背景之下,对于小学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变革,让老师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授课手段,来使小学数学课堂知识转化效率得到提高,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采用,因此,探索微课的突出作用已经刻不容缓。

一、 微课的含义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的以小段教学视频呈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内容是每段不超过5分钟的课堂教学视频,主要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单一的知识点。微课的主要特点是目标明确,教学时间短以及针对性强。“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 引入微课,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一个最好的老师”,在教育之中也是如此,基于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所具有的自身学科特点,它同小学语文和英语等科目相比,逻辑性和思维性更强,因此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进而丧失继续学习的动力,但是如果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之中引入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就能够把学生们的积极性完全的调动出来,微课可以把声音、图片和视频进行很好的融合,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力,进而让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线与角》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把生活中常见的和出现的“角”收集起来,然后通过微课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播放,以此来展示各种角的形状、形成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们更加能够感同身受,拉近学生们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们的学习体验变得更好。

三、 巧用微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课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是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学习中,对于较为抽象复杂的题目,学生往往难以下手,存在畏惧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有限,逻辑思考能力不足。小学生以形象思维的思维方法为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发挥微课“形象生动”“直观明了”等优势,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想象化,化繁为简,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逻辑思维体系。比如说,对于《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教学,老师不应当直接向学生抛出“底*高”的面积公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套用公式。而是巧用微课,以长方形面积公式为切入点,运用信息技术,将割补法灵活地向学生展示,形象直观地呈现出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推导出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四、 活用微课,突破重难点教学

重难疑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我发现,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习费力,学习成效停滞不前等现状比比皆是。其主要原因是重难疑点在作怪,部分老师为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对重难疑点一笔带过,不去深究、细化讲解,而小学生领悟能力有限,对这些知识一知半解。微课教学化解了这一矛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围绕某个知识点(重难疑点),短小精悍,以5—10分钟为标准,将某一知识点进行深入彻底的讲解,主题突出,针对性很强。另外,微课具有回放、重复等功能,学生可根据自我的学习需要,一次、两次或者多次地播放视频,突破重难疑点的学习。比如说,就“植树问题”教学内容,活用微课,向学生解释“间隔长”“总路程”“距离”等专项名词之后,再以线段图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分析植树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植树的内在规律,即距离÷间隔数+1=棵数。

五、 妙用微课,拓展课堂空间

课堂教学时间短暂而宝贵,而教学内容多而杂,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面面俱到,向学生讲解到每一个知识点是不能完成的。即使教师精力充沛,能向学生讲述所有知识点,学生也不能完全消化、吸收、掌握。课堂教学由于空间上的限制,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实验能力等培养也存在一定弊端。因此,妙用微课,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根据新知教学内容,编排与其内容相关联的微课视频,督促学生课前复习;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微课为载体,向学生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小故事、知识内容等,如在圆周率教学中,可利用微课向学生讲解三国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刘徽”和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小故事,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还可以向学生布置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作业任务,如比例尺学习结束之后,让学生根据微课视频的引导,采用直尺、地图,计算出北京到香港的实际距离,动手操作,发散思维。

六、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视频,除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突破重难点教学、拓展课堂空间之外,还可以利用微课,重建学习流程。学习活动由“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阶段所构成。“信息传递”即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中实现的;“吸收内化”则是指学生对所接收到的信息,提炼、总结和运用的过程。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结合老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课视频,或者在线辅导进行自我学习,完成“信息传递”,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沟通,共同实现“吸收内化”,重建学习流程,有的放矢,促進课堂教学成效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梁培斌.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2):50-52.

[2]卞惠石.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与建设[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5,(2):20-22.

[3]乔燕,杨威.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5,(12):36-38.

[4]张先进.探讨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6,(07).:169-170.

猜你喜欢

微课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