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8-08-14梁金凤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教学

梁金凤

[摘 要]阅读已经不简单是语文中的一种教学要求,阅读更多的是陪伴人们一生,为人们排忧解难,开阔心扉的一种形式,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将书籍奉若三餐,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字词汇、了解更加广阔的世界、体味百味杂陈的人生、升华情感认知、找到与自己情感共鸣的部分并为自己的人生走向提供指南,阅读的内容通常是积极的,即使阅读的书籍中涉及了很多令人心酸痛苦的环节,最终的结果也会给人以积极的体悟,小学阅读中,学生的认知还较为浅薄,阅读的能力不强,应循序的在阅读教学中,填充学生的认知空缺,优化阅读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教学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收益同步化的,教师在阅读的教学中,除了考察学生的阅读量外,还应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时间,听一听学生的阅读见解,学生虽然面对阅读的文本在思维方式上还稍显稚嫩, 一些阅读的理解回复也让人啼笑皆非,但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阅读,在阅读中必然具备自主的优势,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从而让学生意识到阅读并非难事,在阅读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不断的发散思维获得阅读的全新感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阅读兴趣的培养

为一句“不输在起跑线上”,小学生本身闲哉悠哉的童年,也被掺杂着各种的补习班与兴趣班,而阅读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进行逐字逐句的揣摩,但学生大多并没有这个时间,更多的空闲里,学生在玩闹,使得阅读的时间被压缩,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加上教师安排大量的阅读相关任务,作文、日记、摘抄,这些都与阅读息息相关,学生的阅读内容通常贴近这些任务,也就更少有时间进行喜爱的阅读,家长相较于故事书更加愿意给学生买作文书,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的消减。

2.缺少阅读评价制度

一些学校缺少完善的考核制度,使学生阅读过于表面化,一般只是机械地重复,死记硬背,以完成硬性的指标,由于评价制度缺失,学生不仅对课本内容无法投入,更失去阅读积极性,不会将书本当作朋友,而将语文阅读当作一种压力。

3.指导阅读的方法不科学

一些小学生在阅读时缺少科学的指导,就算老师对阅读做出了相应的计划,讲授了课外阅读方法,基本上还是具有局限性,都是针对一本书或一节课进行指点,并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学生不能掌握阅读技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

阅读方法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难直接地展示给广大的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阅读,通过提问的方法,在课堂阅读中让学生主动寻找答案,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也是自我体会的过程,有助于强化阅读能力。例如:对《丑小鸭》这篇课文进行讲解时,应该让学生整体浏览一遍课本内容,有个大概了解,然后,给学生布置问题,如丑小鸭是怎么变成白天鹅的呢?这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重新阅读课文寻找答案。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有什么感想”?学生经过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就会说出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丰富生活感悟,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2.充分挖掘课程内涵

语文阅读课,就是要以读为本。形式多样地朗读,不同层次地读。初读感知,细读领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演读、配音读、师范读……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让学生读出哲理内涵,领悟其思想感情。小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学习中,老师可以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从而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例如第四段的学习,本段讲的是爸爸遗体归来的情景以及爸爸临死前的呼唤。教师可以首先放一段哀乐(如二胡名曲《江河水》)感染学生,帮他们进入角色,再自由读书,效果较好。学生眼里噙着泪,那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读“爸爸的呼唤的是什么”一句时,教师可以根据那个排比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朗读,让“和平”之声渐渐喊响,深入生心。读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一段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战乱录相,引学生载入战乱的惨痛之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存在。明白了这一切,接下来再让学生读书,就能读出那种忧虑,那般惶恐、那种担心。

3.多角度拓宽学生的阅读途径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创意朗读。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读书的感觸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阅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如,《走,我们大家植树去》,学生因为生活的环境和经历不同,阅读的感受和对植树的感觉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每年都会和父母一起植树,对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有一个比较真切的感受,而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可能没有这种感受,对植树的重要意义也不会有更好的理解。

4.培养个性化阅读

通过教学实践,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课前与学生之间开展一些启发性的谈话,创设一些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达到一种欲读不能的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如,在学习《燕子》时,要想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可以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告诉学生这是一种从南方回来的美丽小鸟,这种小鸟有多美多可爱呢?你们喜欢这样的小鸟吗?想不想对它们有更多的了解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什么是“光滑漂亮”?什么是“剪刀似的”?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美丽的词汇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督促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是必然的趋势。强化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对教学方式作出一些创新,以学生为教学主题,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并且采用合理丰富的教学手段,一定能够提高阅读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方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2:170-172.

[2]张海波.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7:203-204.

[3]蔡文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

[4]张立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5(12).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