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建窑瓷器遗址分布区域及其艺术风格特点研究

2018-08-14王锦辉

山东青年 2018年3期
关键词:分布建盏宋代

王锦辉

摘 要:建窑始于晚唐或五代,盛于南宋,衰于元,被列为我国八大民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之一,其造型朴素大方,线条简洁流畅,其中主要以烧制黑釉瓷器而声名远扬。今遗址位于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古代这一地区主要属建安县管辖,其管辖期长达八百余年,故此地所产的黑釉瓷器称为“建盏”。建窑瓷器遗址主要分布在水吉人民公社池墩(今水吉镇池中村)大队的池墩东部,距池墩村约0.5公里,其分别为:芦花坪、牛皮仑(崙)和大路后门山三处遗址。

关键词:宋代;建窑遗址;黑釉瓷器;建安县;建盏;分布

一、宋代建窑瓷器遗址分布区域

当我们提到建窑时,普遍意义上是指创烧于晚唐或五代位于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的遗址。建窑遗址北距水吉镇约6公里,西距建阳区约50公里,东距小湖镇约10公里,濒临南浦溪,靠近205国道。其中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古代归属建安县管辖的池中和后井村一带。根据林今团在《建盏》一文中的考证,东汉献帝建安初年(公元196年)置县,三国吴(222年)属建安郡建安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至宋朝治平三年(1066年)间,水吉均属建安县。此后,分出建安、建阳、浦城三县的部分地域,设置为瓯宁县,后井、池中二地属该县禾义里,宋朝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起至清末,瓯宁县属建宁府(路)。民国二年(1913年)裁府并县,建安、瓯宁合为建瓯县,后井、池中属该县禾义里。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设立水吉特种区,直属省府。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成立水吉县,后井、池中属复兴镇,1949~1956年后属水吉县第一和第五区。1956年秋,水吉、建阳合并为建阳县,二村属建阳县郑墩区至1960年。1961年到1963年属池中公社,其后属水吉公社(镇),在2014年建阳市撤销,设里南平市建阳区。

目前,根据有关的史料记载,建窑遗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主要有三次,分别是:1960年10月,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对建窑遗址芦花坪进行首次发掘;1977年5~7月,福建省博物馆和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联合对蘆花坪进行第二次发掘;1989年5月至1992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福建省博物馆联合组成建窑考古队,先后4次对建窑遗址进行全面调查与重点发掘。

其中根据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在调查后所发表的《福建建阳水吉建窑发掘简报》一文中,我们得知:建窑瓷器遗址主要分布在水吉人民公社池墩(今水吉镇池中村)大队的池墩东部,距池墩村约0.5公里,其分别为:芦花坪、牛皮仑(崙)和大路后门山三处遗址。后又经过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全面调查和重点发掘,发现了源头坑和庵尾山(又名庙尾山)两处遗址。

依据以上资料调查窑址分布区域基本可以划分为:南至营长乾(又名社长梗),东至大路后门、源头坑、庵尾山又名庙尾山,北至芦花坪,西至牛皮仑。整体成点带状分布,窑址地区面积大约达到12万平方米。除此之外笔者在2015年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当年还有两处区域未被发掘,一处是位于池中村村尾,另一处则是位于后井村约1公里,临近度船头村,两处遗址均有大量瓷器被发掘。

二、宋代建窑瓷器的艺术风格特点

宋代黑釉瓷器开始走向鼎盛时期,全国三分之一的窑场均有烧制,包括:陕西的耀州窑、四川的广元窑、江西的吉州窑、河北的定窑、磁州窑等,其中以福建建窑生产的黑釉茶盏种类最齐,品质最佳,影响力最为深远。由于受到宋代的政治经济、理学思想、文人审美情趣及“斗茶”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窑瓷器带有一种“朴”与“素”、“气”与“理”的美学特征,其与建窑瓷器简约的造型及多变的釉色相融合,共同形成了一种独具东方色彩的艺术风格形式,这种艺术风格不仅体现了建盏自身的美学价值更体现了宋人的精神境界。

谈及建窑瓷器艺术风格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釉料上的不同。建窑瓷器的釉料配方十分特殊,由于配比率的不同,在烧制的过程中,各个瓷器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出不同的花纹和色彩。根据大量发掘出土的建盏瓷器,我们可以从表面观察到,瓷器的釉色呈现出一种很深的绀黑色花纹,这正好证实了宋代蔡襄所言:“建安所造其绀黑纹,如兔毫。”瓷器本身除了带有绀黑色以外,还会带有一些其它的色彩,如橙褐色、灰色以及墨绿色等。同时,目前根据不同的颜色和花纹,我们可将其大致分类为:曜变、油滴、鹧鸪斑、兔毫、灰皮、龟纹等六种。其中,兔毫盏又可以划分为黄兔毫、金兔毫和银兔毫三种,兔毫盏是目前考古发掘量最大,影响力最深远的品种。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如此评价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蔡襄在《茶录·下篇(论茶器)》中记载道:“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苏轼也曾这样写道:“忽惊午盏免毫斑”、“老凤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无论是宋徽宗的评价,还是蔡襄的记载,亦或是东坡的诗句,都从侧面证明了兔毫盏在古代具有重要的地位及其广泛的影响力。

建窑瓷器艺术风格特点还体现在造型设计上,这种独特的造型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宋代“斗茶”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目前根据建盏的考古发现和有关史料记载分析,建窑茶盏的基本造型为口大足小,这种造型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点茶的需要,蔡襄在《茶录》中记载道:“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主要是说在点茶的过程中,需要多次注汤,每一次注汤都需要反复的击拂,为了利用击拂,所以口径设计的较大,至于足小,则是为了让茶汤搅拌更均匀。这一点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也得到证实,他记载道:“其燠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由以上两段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茶盏的高度和口径是受到“斗茶”文化的影响的,这便是建窑茶盏整体呈现出上大下小,如同喇叭造型的原因。

另外建窑生产的黑釉瓷器还有这一个共同的特征,瓷器口部较薄,底部较厚,这与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记载的“但体极厚,俗甚少见薄”相吻合,还有瓷器在接近底部的地方,有时会出现油滴状的聚合物,当地人称为“釉珠”,其原因是由于建窑瓷器主要采用正烧法,釉料在烧制的过程中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向下流动,聚集形成在底部,这种现象在其他窑场生产的黑釉瓷器中是十分罕见的。

建窑瓷器除了在釉色及造型上拥有不同品种以外,瓷器的落款种类也较多,目前考古发现的落款种类大致可以分为数字、符号、文字三大类 。其中发现许多瓷器底部刻有供御字样,毫无疑问,这一类瓷器是提供给宋代皇家使用。从供御二字上看,字的刻划较为随意自然,笔画之间的空间结构布局上各不相同,在不经意之中带有一种朴拙之感,这一点恰恰与唐朝富贵华丽的艺术表达形式不同,似乎宋人更加喜欢这种朴素之感。

三、结语

宋人之思,宋人之文,造就了建窑瓷器独特的艺术风格面貌。同时,它作为一种宋代文化的特殊载体,对于它的研究不仅仅是对形下器者的描述,最终还是要以形上道者为先导作为探索目标,“器”只不过是建窑瓷器所表达的对象,“道”才是真正的目标,前者可看作为载体与方式,后者才是其本原与归属。因此,对于宋代建窑瓷器遗址分布区域及其艺术特点的研究,要探讨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问题,还需深入了解在如此特殊的文化背景中,形成其分布区域及艺术特点的原因,这种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对于我们日后了解宋人的思想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供御建盏已经进入了平常百姓的家中,他们赋予了建盏新的含义。同时制作建盏的艺术家用艺术的形式让传统文化有了新的造化,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开始寻找现代的设计元素加入到传统技艺中来,这也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博物馆、厦门大学、建阳县文化馆福建建阳芦花坪窑址发掘简报《中国古代窑址调查发掘报告集》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4年第136—145页

[2]《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篡之属,说乳,卷九十三上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猜你喜欢

分布建盏宋代
建盏的新发现
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
建盏之初探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28例医疗纠纷起诉案件特点分析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